罗卓英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那可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可到了解放战争怎么就不见他的人影了?他征战了大半辈子,那最后的结局到底是啥样的?
罗卓英七岁就开始在乡下的私塾读书,之后顺利进入大埔中学。中学毕业的第二年,他考进了保定军校,就在这儿,他认识了陈诚。这陈诚可是后来被叫做“小委员长”的蒋介石的心腹。
1925年的时候,罗卓英就从自己任职的学校走出来,正式进军界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诚和罗卓英一块儿升职。他们以第11师为中心,慢慢组建起了第18军。在政治和军事利益方面都很合拍,所以他俩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
罗卓英被称为抗日名将,可不是因为他的官衔和地位。全面抗战就要爆发的时候,他可是第一个带着部队走上抗日战场的,而且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好多战功。
张治中带着士兵跟日寇拼命的时候,罗卓英可是第一个领着第18军去增援张治中部队的。他亲自带着大军进了淞沪战场之后,指挥部队的时候牺牲了很多人,不过也让日寇没法朝着上海市区进攻了,这就给增援部队来帮忙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之后,中国军队不停地朝着淞沪战场开赴过去,与此同时,日寇的增援部队也一直在增多。敌人变得越来越强,可在10月9日到14日这段时间里,罗卓英带着他的部下,特别英勇地去杀敌,把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给击退了,好多地方的日寇登陆行动也被打退了。
可兵力差得太多了,日寇的主力还是冲破了菹藻浜。这时候,陈诚和罗卓英在危险艰难的状况下,赶忙调动部队,让部队连夜急行军朝着走马塘奔去,去和日寇打仗,这才把走马塘沿岸的阵地守住了。
淞沪会战能坚持三个月这么久,就是受益于这个,这可是给之后全国性的抗战争取到了特别宝贵的时间。
陈诚给罗卓英指示“立克罗店、夺取川沙”,罗卓英就组织了两次罗店围攻战。可日军人数太多,罗卓英没办法,只能放弃罗店。
打这之后的好几年,罗卓英老是往抗日前线跑,到处像“救火”似的调配兵力。好多回救援的时候,罗卓英那可是拼了老命地干,虽说没办法把日寇点起来的战火全给弄灭,但他也算是尽到自己的本分。
罗卓英带着他的部队跟日本侵略者打了好多仗。虽说不是仗仗都能赢,可也让小日本死伤惨重。
在抗日战争里中方获得全面胜利的上高会战当中,罗卓英指挥得超棒,对这一战的胜利那可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早在上高会战开始之前,罗卓英就凭借侦查来判断日军的行动了。他一边积攒粮食和弹药,一边加固防线,还用上了坚壁清野的法子,把日军行军的公路给破坏掉了。
上高这地方,三面都被山围着,还有一面是丘陵。在军事方面来讲,这可是那种典型的容易防守、很难被攻克的地方,日军的威力在这儿可就不好施展。经过罗卓英他们的一番谋划,日军想在短时间内把上高给占了,那可太难。
罗卓英他们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决定用三个阵地协同作战的法子,让第一和第二战线持续消耗日军的进攻力量,然后在第三战线跟日军决战。
日军被打得很惨,只能由樱井省三带着,慌里慌张地往北跑。南路的日军也被揍得够呛,可那又骄傲又张狂的日军,还是让中路的第34师团接着往前冲。
一开始,中路的日军打仗的时候还算顺利,一路不停地攻城占地。可是没多久,就被张灵甫他们带着兵狠狠地揍了一顿。日军发现碰到硬茬子了,就耍起了下三滥的手段,派了好几十架轰炸机去放毒气,就想靠这个来改变战局。
日军挺失望的,中国军人的阵地,就在当天晚上稍微往后撤了一点儿,然后又稳稳地守住了。可日军在武装力量上占优势,一个劲儿地想强行渡过泗水,这不,到底还是冲破了第一和第二线阵地。
在上高城东那块儿,两边狠狠地打起来了。小日本仗着火力和兵力强,冲破了第57师169团的防线,一下子就打到四堡庄去了。
之后,连着打了好几天仗。日军这边,一个劲儿地把炮击和轰炸的强度往上加。不过第74军可没慌神儿。他们先把南路和北路的日军打得够呛。这时候,第19集团军的司令官罗卓英就很果断地下令,让部队去夹击日军。那些士兵们拼了命地打,把日军引到咱们军队的地盘儿里来,就这么着,战局就成功地给扭转过来了。
这一战,我军的伤亡还是比日军多,不过这已经是抗战开始以来伤亡比例最小的一回了。
罗卓英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虽然不能说打仗就从没输过,可他一直坚持抗战,那当然也能算是爱国将领。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罗卓英可厉害,他是唯一一个指挥过三个王牌军(就是第18军、第74军和第5军)跟日本鬼子打仗的军事将领。在国民党的那些高级将领里,他也是独一无二的,就他一个人指挥过五大主力部队。
率领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却只能听美国的指挥。
你知道吗?抗日战争可不光是在中国国土上打,在缅甸那块儿,也有咱中国军人在抗击日寇的身影。
罗卓英指挥部队跟日军对抗,打第3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彩云之南已经组建起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罗卓英当时可没想到,这支打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打日本鬼子的军队,会跟他有啥关系。
那时候,美国人史迪威担任着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2月,他头一回带着部队跟日寇打仗就吃了败仗。史迪威觉得,这次打败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指挥不统一。他就要求蒋介石给他拨一支部队,让他来指挥,要是不这么办的话,那就直接把他的职务给撤了得了。
蒋介石原本打算派卫立煌去的,可卫立煌一直没去上任。这可把史迪威给气坏了。蒋介石从美国那边得了不少援助,为了安抚美方代表史迪威,就把罗卓英派过去了,还一个劲儿地叮嘱罗卓英要听史迪威的话。
1942年的时候,军事委员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去缅甸打仗。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卓英当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他可担着个大任务,就是指挥咱们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跟国外的军队一块儿打日本鬼子。
当年四月的时候,罗卓英坐飞机去了腊戌。腊戌可是掸邦北部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各方面都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罗卓英开始部署平满纳会战。他们打算把日军引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然后一下子就把日军给消灭掉。
可真到实际执行的时候,英军却打算放弃原来的防地,撤到印度去。在这种情况下,罗卓英就接手了防务。为了掩护英军撤退,他组织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还有斯瓦逐次抵抗战斗。
4月18日的时候,东西两路战线都情况紧急。史迪威和罗卓英商量之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平满纳给放弃了。退到瓦城之后,他们就打算在瓦城附近跟小日本拼个你死我活。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日军会朝着瓦城发起进攻,那他们只要守在那儿等着就好了。可实际上,日军根本就没有正面大力强攻,而是绕了个弯儿出击。日军一边假装要攻打瓦城,另一边却派出部队去攻打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了。
日军占领东枝之后,就打算朝着腊戌进军了。日军猛扑过来,腊戌一下子就被拿下了。等瓦城都被包围了,罗卓英这些人才回过神来,赶忙下达紧急撤退的命令,可这时候已经没法改变战局了。
日军把腊戌占领之后,就沿着东线一个劲儿地进攻,一路过关斩将,打到了畹町、密支那、腾冲这些地方。这么一来,十万远征军没办法,只能被迫开始大规模撤退了。
远征军为了冲破日军的封锁线,不得不舍弃大部分车辆和辎重,独自闯进那罕有人至的原始森林。活下来的人,有的辗转回到了滇西,有的翻山越岭到了印度。这一战,十万中国远征军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一半,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在撤退途中丧生了。
杜聿明觉得远征军之所以失败,罗卓英得担起大半的责任。为啥?罗卓英到缅甸之后,就对美军言听计从的,特别相信美国的装备和军队,结果远征军就败得很惨。
但在出征缅甸之前,罗卓英可是接到蒋介石好多命令,让他服从管理。罗卓英为了能跟史迪威保持一致,对史迪威那是言听计从。就这次惨败的责任该归到谁头上,真的很难说清楚。
1942年10月的时候,两边进行了会谈,最后决定把中国远征军第1路长官司令部给取消掉,并且设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
罗卓英就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司令长官后,对自己的经历肯定也琢磨过。这不,这次他就开始坚持自己的想法了,史迪威说“驻印军营以上的军官都得由美国人担任”,罗卓英不再同意这个说法,还据理力争。
这时候,蒋介石就打算让史迪威和罗卓英在这儿一起负责领导的事儿,一个当正指挥,一个当副指挥。可史迪威根本不接受这个安排,又一次要挟蒋介石。蒋介石为了平息事端,只好让步,把罗卓英从印度调回来。打这以后,罗卓英就再也没指挥部队跟日本打仗了。
中国军人一直在努力奋斗,数亿中国人也一直在盼着。嘿,1945年8月,日本可算是宣布无条件投降。
罗卓英,这人可不得了。在军事方面,那是战功赫赫。而且,从1937年7月一直到1946年11月,他写了好多诗作。像《芦沟曲》、《罗店》、《上高会战奏捷四首》这些诗,经过战地记者一传播,在当时可受欢迎。
1946年的时候,罗卓英升成陆军上将。到了1947年8月,他就去沈阳了,还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这任命,和陈诚有很大关系,为啥?因为当时被任命为主任的就是陈诚。
你看,从时间这个角度来讲,当时罗卓英被派到沈阳去了。这事儿,可能跟解放战争有点关系。不过,沈阳在那个时候算是后方,可不是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
1948年2月的时候,罗卓英就跟着陈诚辞职后一路奔南边去了,帮着陈诚搞台湾那边的事儿,整顿军队纪律。这么一来,解放战争还没打完,罗卓英就已经到台北了。
之前有国民党名将,在抗日战场上战功卓著,后来没参加解放战争,这事儿大家说法很多。不过时间过去太长了,到现在也没有个明确的结论。
有人觉得罗卓英在抗日战争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了,所以没再被派到战场上。还有人觉得罗卓英从出征缅甸的事情里,就对国民党失望透顶了,更不想参与解放战争,把枪口对准中国人。
他的家人大多跟着他去了台湾,大多住在屏东县那边。在台湾生活了差不多十年后,罗卓英得了糖尿病并发症,1961年11月6日就去世了。
对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人而言,有家人陪着,安安稳稳地变老,在太平年月里因病离世,这也是一种幸运。要知道,跟他同一个时代的好多军人,在日寇侵略的时候,早就把尸骨留在青山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