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之秘,冯道尽道也。
侍之无畏,行之无蹇。
—王阳明。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新五代史》
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资治通鉴》
蔡东藩称之为最号老成,实最无耻 ……—《五代史演义》。
然而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旧五代史.冯道传》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十一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共二十多年。“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
冯道自称长乐老,是五代时期官场上的一个“不倒翁”。
刘知远的大将郭威起兵反后汉。当郭威进军汴京时,冯道又“率百官”迎谒(ye);还出卖刘知远的养子、武宁节度使刘斌,立了功。
欧阳修骂冯道“可谓无廉耻者矣。”
司马光评论说:“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事仇,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qian),亦时君之责也。”这个评论是中肯的。
冯道看风使舵,投机取巧,趋强凌弱,长保富贵,固然个人品质不好,更主要的是“时君”的责任,为什么要重用品质不好的冯道!冯道这个五代官场的不倒翁,其不倒的社会根源恐亦在此。
冯道,这位横跨五代十国、历经十位帝王的“十朝元老”,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和灵活的处世智慧闻名于世,也在文学和思想界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冯可道(882年-954年),即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说服皇帝靠官方财力印行“四书五经”等古书的创始人。
他所著的《权经》被誉为千古奇文,其中的精辟论述透彻地揭示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让权】的道理。
在错综复杂的朝代更替中,冯道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智慧,为后世治国理政者供奉了一部指引权谋之道的经典宝典,其对权力的观察和理解至今仍发人深省。
“君子不仕也,士子莫适也。以权惑人,取之非祥;以权弄人,得之乃伤;以权欺人,信之就祸。危权固辞,虚权弗受,上权勿侵,下权莫扰,规不可破也。” 一一一一(五代)冯道《权经》。 ?
求权
富不敌权焉,穷以权贵焉
无欲不得,无心难获,无术弗成
携为上,功次之
揣为上,事次之
权乃人授,授为大焉
争权
权乃利也,不争弗占
权乃主也,不取弗安
权乃恃也,不依弗久
愚不与智争也,弱不与强斗也,长不与少绝也
明争为下,暗争为上
进求为下,退求为上
用权
权惟用,不为大也
权为实,不为名也
权为恒,不为时也
君子谋公,小人谋私
威源于明也,信源于诚也,功源于和也
固权
得之难,失之易也,权也
困则奋,顺则怠,人也
制敌以严,驭众以慈
成事勿矫,败事勿蹶
势单害权,性烈祸身
权重当守,权轻当舍
分权
愚不分权也,智不尽占也
权予能者,其身不倦
权予忠者,其业不毁
权予善者,其名不损
安莫待,危即行
贵勿吝,败不拘
事变人变也
夺权
上不仁,下乃夺
下不义,上乃失
做伪者奸,逆功者忠
惑上者险,纵下者愚
乏力勿为,少智莫与
助善不助恶,夺权亦夺心
拒权
君子不仕也,士子莫适也
以权惑人,取之非祥
以权弄人,得之乃伤
以权欺人,信之就祸
危权固辞,虚权弗受
上权勿侵,下权莫扰
规不可破也
让权
盛则衰也,极则没也
君子让权,小人让命
权不束君子,祸不警小人
上疑之,下释之
下不制,上必谋
上下可让,荣辱可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