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释义】
如果内心邪恶不正,就算你烧香拜佛也不会有一点益处;只要自身行为端正、光明磊落,就算见到我(神明)不参拜又有什么关系呢。
【赏析】
上联强调品德和内心的重要性,批判那些心存恶念却企图通过外在的宗教仪式来获取利益或者保佑的行为,表明神明看重的是人的本心而非形式。下联进一步阐述,对于正直善良的人,外在的礼拜仪式并不是衡量其品德的标准,这种观念体现出一种注重内在实质而非表面形式的价值观,也是在告诫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企图走歪门邪道来获取利益。
02
天雨大,不润无根草;
道法宽,要度有心人。
《道德经》中云:“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天雨之大,润泽万物。然而,无根之草却无法得到这份滋养。无根之草,缺乏根基,无法稳固地生长,即便有再多的雨水洒落,也难以吸收。这就如同人生中的机遇,机遇如同天雨,无处不在。但只有那些有准备、有根基的人,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努力的积累,机遇即便降临,也会与之擦肩而过。
道法之宽,包容万物。但它只渡有缘之人。何为有缘之人?有缘之人,是那些心怀敬畏、积极探索、努力修行之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追求,愿意在道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己。道法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只有那些用心去感受、去领悟的人,才能与道结缘,得到道的指引和渡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成功、渴望幸福,但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根基和与道的缘分。
我们渴望天雨的滋润,却忘记了自己是否有根;我们渴望道法的渡化,却忘记了自己是否有缘。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才能成为有根之草,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紧紧抓住;只有当我们心怀敬畏、积极探索、努力修行,才能成为有缘之人,才能在道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道路。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让我们努力成为有根之草、有缘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迎接属于自己的那份滋润和渡化。
03
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
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充分表达圣贤之人的民主,平等,也是正念躯体心理治疗中所遵循的平等原则,无论我们作为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好的,不好的部分,治疗师都能够像圣贤之人一样善待我们,没有评判和分别心,带着信任的态度和我们共同工作;当我们在和治疗师共建的这个咨询空间,感受到被全然的抱持,接纳、没有评判之后,我们会慢慢地放下警惕之心,变得柔软起来;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被看见、被接纳、被尊重。
道教坚决反对将“道”人格化,认为“天、地、道”都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道教入门经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就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所以,只要你勤恳努力,遵从自然规律,必然获得福报。
而且,道教提倡“人道不修,天道远矣”,强调人在修行的同时,不能忘掉自己应该担当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而且,个人的修行和家庭担当很多时候并不矛盾,修好了自己的德行,还怕自己的家庭不够和睦?
04
利锁名缰,笼络许多好汉;
晨钟暮鼓,惊醒无限痴人。
晨钟暮鼓有多个出处。一个出自唐·李成用的《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另一个出自宋·陆游的《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还有一处出自宋·欧阳修的《庐山高》诗:“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众人烧香,皆有所求,求财,求权,求长生,问劫,问路,问答案。
遍观历史,审查当下,多少英雄好汉,痴男怨女,都败在了过分的追名逐利上。
在古代,多少帝王急于求成,结果落了个过犹不及?更有不少英雄沽名钓誉,最后身败名裂。
在当下,多少官员原本政绩突出,却败给了自己的贪念?更有不少好男好女,为了博名利炒作自己,到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05
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
蓬莱胜迹,有些诚意自可游。
所谓“心诚则至”,古代的名山大川,必然路途遥远,山路险峻,如果不是真心想去看看风光,你怎么会来这样的地方?但是,你的诚心和努力,会让你看到人间仙境,会让你得到回报。
人生亦然,“做人先做事,做事先取诚。”对人、对事多一份诚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真正有诚之人必是心怀坦荡之人,是不会因为流言而改变自己初衷的人。“勤”字可以医治怠惰,“慎”字可以医治骄傲,在这两个字前,还须有一“诚”字作为根本。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变初衷,终有饱览人生绚丽的那一天。
06
举步艰危,便把脚跟立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在山上行走,到了举步维艰的险要地方,要脚踏实地,不能随意跑跳;到了山的高处,置身万丈之上,更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做人,贵在心境平和。得意时,不骄傲不炫耀,失意时,不气馁不颓废。面对小人,平和的处理远比咆哮发怒来得更有魄力,面对磨难,平和的承担远比抱怨叫苦来得更有魅力。做人,也难在心境平和。现如今,很多人遇到困难手忙脚乱,往往欲速而不达;更有人取得些许成绩便张扬膨胀,不可一世,到最后跌的更惨。
07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这幅对联出自四川青城山上清宫。
上半句是让我们在忙碌中找个时间,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的清凉和生活的美好。而下半句则是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困难和挑战,勇敢攀登,因为山顶的朝阳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生活不是只有奔波和劳碌,适时地休息和享受,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8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释义:
据说此联由清代一秀才所作,旧时茶亭、现今茶楼里常见此联。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而“皆空”则是说这些元素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地、水、火、风,一切皆空,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行色匆匆的赶路之人不妨坐下片刻,喝一盏茶;东、西、南、北,两头都是路,你来我往,喝完一杯茶,大家又各奔东西了。 此联禅意十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就像茶亭的两端都有路一样,人们在这里短暂相聚后,又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有缘千里来相逢,且珍重,且惜缘;但也不要因为缘之将尽而难舍,缘尽挥手惜君去,且洒脱、且飘逸。
09
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出自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一副对联。
大意是佛主面带微笑手指做拈花样,说这两种世界,看见什么内心就是什么(相由心生),但是只有我的内心却是一片空灵,不受外物影响只有本心了。 佛家楹联如清泉般涤净心灵,微笑拈花,是心灵的一种慈悲与释怀;拨观照影,是对内心的深刻洞察。生活中的烦恼如同水面的涟漪,终将归于平静。若能常怀冰心,不被外界纷扰所动,内心便能如莲花般洁净,于浊世绽放智慧与光明。
10
何处此身容入座;
与君相见有前缘。
——出自一座川西名刹宝光寺。
佛门好客,讲究众生平等。同时佛家亦讲究缘分,缘起缘灭,一切随缘,凡事不可强求! 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有容身之所,因为每个生命都珍贵。与君相见,非偶然,而是前缘所定。生活中,我们应随遇而安,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段缘分。不强求,不执着,让心灵自在如风,安然若水,体验世间的温柔与和谐。
11
红尘虽满三千丈,到此为止;
净土纵隔万亿程,应声即来。
—— 出自浙江台州凤山寺市。
网上查阅还有一版本是“红尘虽满三千界”。大意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地点,我们应该停下来,放下烦恼和执念,享受当下的平静和宁静。 提醒我们在纷扰红尘中适时停步,无论外界纷扰多深,内心都能即刻回归宁静。生活中的喧嚣与执念,宛如隔世的净土。
12
半点尘埃飞不到,
一轮明月去遂来。
—— 出自海潮寺山门。
这副楹联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安宁,不受世俗纷扰的侵扰。一轮明月去遂来,则宛如心灵的明灯,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它始终在那里,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内心的光芒恒在,它引导我们穿越黑暗,抵达心中的安宁所在。让心灵如月,明净而不失温柔,即便面对生活的起伏,也能淡然前行。
山色溪声,万壑清明春雨后; 天光云影,千峰苍翠夕阳中。 出自南岳衡山方广寺的对联,如诗如画,以山色溪声、天光云影为笔,描绘出一幅自然与心灵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万壑清明春雨后,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看见山色如洗,春雨的洗礼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洗涤了人们内心的尘埃。
用户10xxx05
道家和道教啥区别?真哲学和假哲学啥区别?又放绿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