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婉约清美,酒是珀色腻香: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命里的悲欢

古装美女荟 2023-03-11 13:16:02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她是“花中第一流”,她是不食人间烟火、凌寒自开的白梅。是怎样的情思,才能留下那些清绝的文字?古往今来,独此一人。

每每读到那些清美的句子,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那个闻梅赏雪影子,或轻轻吟唱新词,或举一只玲珑的杯盏,词是婉约清美,酒是珀色腻香。

吾生长恨不能与之生同时,哪怕不能一睹那绝美的真容,不能听到她轻吟佳词,只要能嗅一嗅那时的梅香,走一遍她观过的风景也是好的。

时常在日落黄昏的时候,望着天边那一抹殷红,嘴里一遍又一遍地轻吟着她的诗词,仿佛穿越到了公元1084年,那个初春的时节,济州章丘(今山东章丘)的士大夫李格非的府内,一名女婴诞生了,她的降临,仿佛就像盛开了一株绝美的花,那是那个春天最美的花,也是古往今来最美的一株。

李格非将孩子抱在怀中,看着那襁褓中的爱女,生得是清新脱俗,似春日的阳光一般耀眼夺目,于是便给女儿取名为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可谓是师出名门,藏书甚为丰富,是个喜文爱墨之人。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是一袭墨香。

与江南温润的小巷和秀美的湖光山色相比,山东却少了一些培养诗情的土壤,但在这样一个时时听词音、处处闻墨香的环境中,李清照依然被熏陶了一身的诗音词韵。

李清照自幼是个聪慧的女子,父亲喜爱她的聪颖过人,教她读书习字,她对书中的意象往往要比家中其他人领略得更快更深刻,而对于文字的运用也更是娴熟,小小年纪便能做到信手拈来,因而深受父亲的同门师兄,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赞誉。就连斟酌鉴赏过历代歌词的王灼也在《碧鸡漫志》中评价李清照是“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在少年时,父亲迁任汴京,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女儿,自然要随父亲前往。到了汴京以后,李清照看到了京城的繁华,体会到了更加浓郁的文化底蕴,更香、更加浓郁的墨色,浸染了李清照那颗温婉的心。

汴京的生活与章丘还要优雅,刻刻有欢乐,处处是景致,那个爱词、爱画、爱自然的人儿,自是不会辜负了这样美好的水光山色。多年以后,她在一首词中回首了那余温尚存的青春时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或许是因为李清照后来的种种境遇,让这首词赋予了更多的欢乐和洒脱,宛若那些寂静的文字突然雀跃了起来,桨声、笑声浸染了洁白的宣纸。

世人皆说她是一晌贪欢,醉饮忘还,其实是那秀美的景色迷醉了她的心,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由于太过贪恋美景,舍不得归还,待到不得不离开时,却发现已经迷失在“藕花深处”。

事实上,她贪恋的何止是那时的景致,她更贪恋那时的欢声笑语,她宁愿沉醉在那一刻,她宁愿儿时美好的梦境不曾醒来。

时光缓缓逝去,记说着情与愁。在光阴的流转中,李清照已经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满腹才情,容颜娇俏,懂得了伤感,知晓了惆怅。那时候的李清照身居闺阁,时常叹息春光易逝、深闺寂寥。

关于初见赵明诚时的心情,想必李清照一定是有些羞怯,有些无措,又有些激动。一个陌生的男子,轻轻地在她的心中投掷了一块石子,荡起一波波的细微的涟漪。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李清照《点绛唇》

丢了鞋袜,落了金钗,羞怯得逃走,却又悄悄回首,假装嗅着青梅。李白也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想必这句“却把青梅嗅”并不是突来之笔,“青梅”也并非随笔借用的事物,这定是在说自己初见赵明诚之时的羞怯和慌乱。

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因缘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一日,赵明诚午睡之时梦到自己在读一本书,但醒来后却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明诚与父亲谈到此事,父亲高兴地告诉赵明诚,这是寓意着他将要得到一位词女做夫人了,“言与司合”正是“词”,“安上已脱”便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合起来不正是“词女之夫”吗?

世人无从考证这故事的真伪,如果这故事是真的,那么赵明诚是不是用这种方法在暗示自己的父亲,自己已然倾心于那名满京城的闺阁词人李清照了呢?

无论真伪,李清照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那时候的李清照清秀俏丽,才情满腹,让无数王孙公子所倾慕。那时的赵明诚郎才英俊,无半分纨绔之气,被众多女子所青睐,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才子佳人。

除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之外,张、李二人还情投意合,是彼此的知音,这让他们的感情在新婚以后急剧升温,两个人都沐浴在了爱情的河流中。因为有了彼此,冗长的岁月中有了爱的声音,从前冰冷的日子不再空寂,从前寡淡的时光不再寂寥。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均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的甜蜜跃然于纸上,让吟词的人也跟着动了情,娇俏了起来。那时的两个人一定幸福的,爱到不可分离的,所以李清照才会俏皮地追问夫君是花美还是人美,想必那个画面中,俏丽的容颜,娇羞带怯,朗俊的英姿,柔和温暖,温润的声音如阳光一般暖了李清照的心,“世间美者众多,我独爱你一个。”

那一刻,此女子定是面色微羞,心似蜜。凡尘世间,谁不渴望一段痴情伴一生?

每个人都认为李清照应该享有完美的幸福,她也值得拥有完美的幸福,但是生活又岂是世人看透的?繁花盛开,美的只是那一刹那,有的人为了那一刹那的美,倾尽毕生的姹紫嫣红,有的人斑斓了一瞬,却留下了半世伤痕。花正浓,梦已远,韶华倾覆之后,他们只能轻轻捡起那在风中飘零的淡淡哀伤。

可惜,李清照与赵明诚生在了那个政坛风雨摇曳的时代,若他们只是寻常人家的子女也罢,偏偏双方父母又是当朝官员,政坛莫测,谁也不知下一刻的风雨会偏上何处。

婚后一年,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李格非因受党争的牵连,被列人“元祐党人”,罢官离京,救父心切的李清照上书公公赵挺之请求帮助,但是在那个非常时期,谁又敢与“元祐党人”有任何瓜葛?被带上“元祐党人”头衔的李格非又岂是赵挺之能救得了的?

无奈的李清照只能悲之、痛之,看着家人远去的悲凉身影,泪洒娇容,却不曾想灾难有一天也会降临至自己的身上。

灾难如同倾泻的洪流,一旦开了闸门,便无法停休。政坛上的党争愈演愈烈,李清照这个深闺女子本与官场毫无瓜葛,却只因是“元祐党人”李格非的女儿,竟也受到了株连。

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恩爱的夫妻面临着被拆散的困境,那时的李清照是彷徨无力的,父亲已被罢去官职,娘家无依无靠,她唯一的依靠就是那痴爱她的赵明诚,这一刻,赵明诚只想给她温暖的怀抱、坚实的臂膀,让她安心,但是他知道他的力量是多么的有限。

到崇宁三年(1104年),凡“元祐党人”的子弟连在京居住的资格都没有了。本是恩爱夫妻,温婉的生活随处可以闻到淡淡的芬芳,夫唱妇随,安静和谐,每一幕都似一幅姣好的画卷,如今,画卷犹存心间,痴恋的情人却要分隔两地。

偌大的汴京,独独容不下一对痴恋之人,李清照不得已,只能只身离开汴京,回原籍投奔娘家。直至崇宁五年(1106年),才得以返京与夫君团聚。

由于真情至深,两年的光景并没有疏远那对痴情的恋人,看不见恋人的时候,他们回忆着过去的点滴,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成了世间最美好的画面。

相思之时,他们情寄飞雁,落寞之时,他们愁撒流水。这一厢,独上亭台望明月皎皎,想着远方的人儿定也在望月寄相思。

那一厢,把酒东篱嗅暗香缥缈,念着远方的人儿是否如自己一般清瘦了面庞。他们提笔纸笺,绘刻出对彼此的相思之情,思之深,念之切,散落在字里行间,流淌在轻展的信笺。

李清照说她生怕离怀,多少情念想要说与对方,话到嘴边,却不知如何吐露,欲说还休,只能让深切的情思清瘦了面容: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没有一句写思念,没有一句写情深,却处处是伤情,字字惹人泪。当赵明诚看到爱妻如此深情的文字时,感动不已,却又想与妻子一较高下,堂堂七尺男儿怎能败给一个弱女子?

在分别的时光里依然比诗对词,这何尝不是一种情趣。赵明诚将自己关在房里,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写出了五十首词,将李清照的这首词混杂在其中,请友人一品。友人看过后说:“只三句绝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政坛的风雨摇曳并没有就此终止,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受蔡京排挤,被罢免官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赵挺之一病不起,仅仅五天的光景便病逝了。赵明诚也受到牵连被罢去官职,只得离京返乡。

大概是漂泊了太久,李清照太需要一份安稳的生活,在与赵明诚回到家乡青州之后,便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为“易安居士”。

一对富家子弟,一对碧玉良人,一夜之间跌人乡间,成为寻常百姓,尝尽了人世间的起伏不定和苦辣酸甜。他们彼此勉励,彼此慰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对金石的研究上。

没有了汴京官场的嘈杂,他们在乡里之间寻到了一份安宁,一份恬静,一份乐趣。他们彼此扶持,潜心研究学术,郎妾情深,在邻里乡间也成了一段佳话。到政和七年(1117年),夫妻二人共同完成了《金石录》的创作。

在青州的那段时光里,虽然他们夫妻二人情深意浓,但终究还是有一丝遗憾缠绕在他们的心头一二人膝下并无子女,在那个年代里,家庭是女性的唯一,没有孩子,李清照便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丈夫一人身上。

仕途失利的赵明诚,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全部的精力都投进了《金石录》的撰写上,经常外出寻访,广集碑刻,徒留李清照一人独守空房。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太守,起初李清照并未能同行。

善感的她在这段时间里,常常是一个人在青州守着寂寞,尝着哀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相思愁绪皆在笔墨之中,满腹思情希望能通过飞雁,通过流水向心爱的人诉说。

曾有人揣测因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二人膝下无子嗣,并且赵明诚还时常四处游历寻访金石碑刻,故赵明诚已然在外纳妾,对李清照有了些许疏远,所以在李清照的词中才会有那么多的哀思愁情。

这种揣测的真假无从考证,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相信赵明诚的痴情与钟爱,否则骄傲如清照,断不会在颠沛流离中还不忘丈夫苦心编撰的《金石录》,也不会在垂暮之年依然怀念和赵明诚在一起的温馨光景。

怎奈生活本就是起起落落的,《金石录》完成,仕途又崭露头角,看似一切皆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灾难的闸门才刚刚开启而已,他们不知道怎样的洪流将会把他们曾经的一切席卷殆尽,他们毫无感知,没有防备。

正当他们觉得一切美好将至的时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他们目睹了江山社稷的变故,山河犹存,国已不堪,那个柔情善感的李清照用一首《乌江》诗向世人展露了她如男儿一般的热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位被排斥在政治之外的女性,用这样一首铿锵有力的诗,让读到它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从此她的词中又多了一种乡愁,一种无奈。

然而无奈的事情又岂会就此休止。社稷变故,国家动荡,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漂漂泊泊,跌跌撞撞。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染病去世,留下李清照一人在这乱世之中颠沛流离,从此天涯无处寻君影。我们可以从她的一首《孤雁儿》的词中得知她此时的心境。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细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丈夫的去世,让颠沛流离的李清照在一瞬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依靠,痛彻心扉,一场重病险些让她就此随夫而去,但是她不能,她还要带着丈夫留下的金石碑刻去逃离,只是她不知道要逃离到何方,父亲已逝,夫君病卒,天下之大,她要归往何处去?

在赵明诚去世之后,曾有“玉壶颁金”的传言,为了表明清白以示衷心,李清照携带所有的金石之器追随皇帝的行踪,想要将这些年收藏的金石全部献给皇帝,虽一路辗转,未完成心愿,但或许她的执着所致,终让人们相信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衷心,流言最终不攻自破。

绍兴二年(1132年),颠沛流离的李清照遇到了张汝舟,由于此前受尽了流亡的折磨,走投无路,孤苦无依,而此时出现了一个人,愿意为她遮风挡雨,愿意给她温暖和安稳,她那颗随风摇曳的心像是突然找到了可以倚靠的臂膀,她相信了那个人的甜言蜜语,她以为就算不再有和赵明诚一起时的那种神仙眷侣的生活,能有一刻的安定和清雅也是好的。那一年,李清照改嫁张汝舟。

屋漏偏逢骤雨,命运再不像幼时那样偏袒于她了。也许是李清照太过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归宿可以结束她的颠沛流离,她竟这样掉进了张汝舟为她编制好的骗局。

张汝舟从一开始接近李清照并非被她的才情所吸引,亦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真爱所致,而是觊觎李清照的那些金石碑刻、稀世珍宝,可那些已经在流亡的过程中散落无几。

当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物之后,感觉自己苦心付出的一切都白费了,便开始对李清照谩骂不断,拳脚相加。难以容忍的李清照告发张汝舟骗取官职的罪行,并要求离婚。

李清照重获了自由之身,但按照当时的法律,妻子告丈夫,无论成败,都要服刑三年。经过亲友的大力营救,李清照在关押九日后获释。

一年之后,李清照定居临安,终于结束了那流离失所的生活,只是国家依然残破不堪,她依然孤苦无依。她时常回忆着过去的美好生活时就陷入无尽的伤情之中,只是此刻她泪已无声,心已倦怠。

昨日的一切好似梦境一般,神回梦醒,美丽的梦好似还留在枕边,与心爱之人赌茶猜谜,填词弄句,研究金石,探讨碑刻,那些琴瑟和鸣的日子已然一去不返,就好像躺在枕边的梦境,终究是梦已逝,心已老。

后来李清照看到友人的一个女儿聪慧伶俐,像极了年少时的自己,李清照想要教她读词作诗,那女孩却说了一声“女子无才便是德”之后便转身跑开了。这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李清照的心中响彻了无数遍,身后的黄叶落了满地,飘零了她孤苦的一生,也飘零那些清绝的词句,她在《声声慢》一词中写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世间能够写得出这样的句子的人,或许除李后主之外,只清照一人了吧,如不是承受了超乎寻常的深仇苦恨,也难以抒写出如此极致的惆怅,就像冬日的寒梅,若不是承受了那极寒的考验,也不会盛开得如此极致清雅。

臧克家说:“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朵女儿花。”李清照就像一朵惊艳了世人的花一般,只是这花开得太过绚烂,又太过凄婉。

0 阅读:8
古装美女荟

古装美女荟

每天分享点历史故事。时常剪辑下古装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