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佐三朝,匡扶两君的孝庄——13岁嫁给皇太极,多尔衮曾为她着迷

古装美女荟 2023-03-14 21:22:39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悠悠岁月,绮丽红尘,她不懂十八般武艺,也未曾读过八卦阵法,从未驰骋沙场,调兵遣将,却在涓涓不息的万古历史上留下了一笔耀眼的光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她不及男子气概天地,却也如炫目明珠,惊诧了史册。

翻开史册,看烽烟迭起的年代里,王朝更迭,时代变迁几分感伤,几分叹息。

随史册回转,回到了公元1613年,那时还是明朝万历年间,冬去春来的时节,一个娇眉秀目、冰肌玉骨的明珠闪耀了科尔沁大草原的莽古斯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她似落人凡间的仙子一般惹人喜爱,让人痴迷,父母为她取名为“布木布泰”,意思上“天降贵人”。

在父母的眼中她是上天赐予的贵人,父母视她如珍宝一般,却从未想到她竟是日后的孝庄太后,那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的一代名后。

由于生得俊美,又聪慧伶俐,难怪父亲总是对她更加宠爱一点,自幼请文人学士教她诗书礼仪,还专门请了师傅教她骑术拳法。她一身红衣,一匹骏马,驰骋在无际的草原上,看到的人无不被那飒爽的英姿摄了魂魄而去。那时候布木布泰才十一二岁。

那个年代的大明王朝已经显露了它衰亡的迹象,北方蒙古族和女真族日渐强大,但他们毕竟实力不强,单枪匹马地打均不是明王朝的对手。

为了能够壮大力量,足以与明王朝对抗,只能彼此联合,而最牢固的联合方式就是联姻。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就是带着如此艰巨的使命嫁给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婚后数年,虽皇太极待她一直恩爱情深,奈何却一直嗣无所出,为了保住自己正福晋的位置不落他人之手,为了保证两族之间的关系永世为好,哲哲和博尔济吉特氏的族人们打算在家族之中再挑选合适人选与皇太极联姻。

那时候的布木布泰虽然才十三岁,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明眸皓齿如出水芙蓉,并且睿智聪颖,文武双全。况且北方少数民族自古便有早婚的习俗。就这样布木布泰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一岁的皇太极。第二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

豆蔻年华,尚不知愁味,却已被推人了政治的巅峰。庄妃虽年幼,却好读勤思,通史明理,睿智有谋,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很快成了皇太极的贤内助,甚至在一些军国大事上也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同时在与明军交战中俘获了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听闻此人文韬武略,是位军事干将,他惜才若渴,恨不能立即将洪承畴收至麾下,可惜对方始终不屈。

看到皇太极为军国之事忧心忡忡,庄妃只想为夫君分担一二,便亲自去劝说洪承畴。于是庄妃缓步来至洪承畴的房间,她没有一分居高临下,也无半点胜军之傲,如旧友一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洪承畴。庄妃也被赞誉为皇太极的“后宫谋士”。

时光一点点流去,也许从庄妃嫁给皇太极那天,岁月就已经不再清雅。

1643年,皇太极暴毙,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便离了庄妃而去,那时他们的儿子福临只有六岁。庄妃紧紧抱着年幼的福临,今后的人生苍茫,道路坎坷,他们孤儿寡母要如何行走呢?况且当时觊觎皇位之人并非只有皇太极的几个儿子,还有皇太极的几个兄弟,他们都是努尔哈赤时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威望之强烈,可想而知。

如若他人继承了皇位,为了打压他们的势力,今后不知落何处境。不!她不能坐以待毙,她要为她的儿子争得那一世荣宠,要为她的儿子拼出一条安泰之路!

与皇太极在一起久了,庄妃行事颇有皇太极的风范,虽不动声色,却暗中分析各方势力,秘密计划,寻找可用之机。她利用最有竞争力的两方力量一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之间的矛盾营造声势,最后顺势推福临上台,继承皇位,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为摄政王共同辅政,改年号为“顺治”,封庄妃为圣母皇太后(去世之后被康熙皇帝追封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以下简称孝庄)。

皇子登位,顺了两黄旗的要求,多尔衮辅政,两蓝旗也自然支持,如此一来,避免了八旗之间的一场兵戎相见。

矛盾于坎坷中化解,看似尘埃落定,实则却是暗流涌动、风浪在即。多尔衮辅政以后,不断排挤他人,巩固自身势力,他打压了豪格,排挤了济尔哈朗,而自己的地位却从“摄政王”到“叔父摄政王”,又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更是加封到了“皇父摄政王”,一步步逼近,而孝庄和顺治只能一步步退让,他们势单力薄,加之豪格和济尔哈朗已然有例在先,他们无奈,只能隐忍退让,麻痹多尔衮的神经,让他降低对他们的警惕,以此来保住他们现有的地位。

为了保住顺治的帝位,有人传说孝庄不惜委身下嫁多尔衮,虽无正史记载,却有野史传说。如果说孝庄为了防止多尔衮弑帝篡位才出此下策,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多尔衮的野心在一步步逼近中已经十分显露,一旦他篡夺皇位,顺治和孝庄轻则软禁,重则死无葬身之地,母之爱子,愿付出一切以顾他周全。

多尔衮在除掉豪格之后便霸占了豪格的妻子,可见他并非一个恪守伦理之人,而孝庄娇艳动人,虽已贵为太后,实则年纪不过三十有余,正当繁花似锦的年纪,所见之人无不为她的容貌所倾倒,所以若说他与孝庄结合也不无可能。不过历史如何,已无从考证。

早在顺治登上皇位之时,多尔衮曾经立誓,一心辅佐皇帝,如有二心,必短命而死。不过,正如他的誓言一般,在他一步步谋权之时,身体已经每况愈下,终于在顺治七年(1650年)死于边外喀喇城。

多尔衮的死讯传到京城之时,顺治痛心疾首,为他举行了国葬,并追封其为义皇帝。而事实上顺治的心中定是万分欣喜,但多尔衮虽死,其余党和势力尚存,他不能表露出来。从此顺治安心了,再不会担心他人觊觎皇位,他再不是傀儡,可以做一个完完全全的皇帝、完完全全的人了。

多尔衮死后,各方曾被他打压的势力崛起。一方是新起势力,一方是多尔衮的旧势力,孝庄和顺治夹在中间,如果举措不当,很有可能会出现第二个多尔衮,甚至被挤下皇位,好在孝庄有谋有略,足够睿智,她指点顺治,利用济尔哈朗的势力打压多尔衮的旧势力,甚至以十四顶大罪为由,削去多尔衮生前所封官爵,家产抄没人官并且对多尔衮掘墓鞭尸,然后在济尔哈朗的势力尚未成熟之前,将其势力解散。自此,年幼的顺治在孝庄的指点下终于得以亲政。

顺治亲政之时年仅十三岁,虽行事做派有着皇太极和孝庄的果断睿智,但终究是年少意气,缺一点成熟,少一丝稳重,谋略也尚不够缜密,很多问题还需孝庄在侧加以指点。

孝庄一直想做一个平凡的女子,策马驰骋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只有马蹄声相伴,奈何身不由己,只能顺势而行,苍茫红尘中,何处是归途?

年少时的梦想自从离开了那片草原,便从此消散在了来往的迷途之中,再不见那个天真烂漫、笑声爽朗、一身红衣驰骋在草原的少女了。

如今,她只愿世态安康,只愿守护爱子和先夫留下的江山,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勃勃野心,只愿在背后默默地辅助所爱之人,从前是皇太极,如今是顺治,只是如此苦心,又有几人知晓、几人感恩呢?

在多尔衮去世之前,曾为顺治挑选了一位蒙古的公主做皇后,因为是孝庄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并没有反对,反而欣然接受,但是顺治恨屋及乌,所有与多尔衮有关之事,他都从内心排斥,准皇后进京之后,顺治迟迟不肯大婚,拖了有半年之久才举行了册封仪式。

也许是身为蒙古公主,总不免骄纵任性,新皇后生活极其奢华,食以金器,服以珠玉,一直崇尚节俭的顺治岂能心生爱意?不止如此,皇后还心胸狭窄,嫉妒刻薄,常常对顺治加以猜忌,无半分大器与庄重。婚后不久两个人的关系便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不久,顺治提出要废后,孝庄知道废后意味着什么,也深知会造成何种后果,那牵扯的是国家的根基呀!孝庄极力反对,但几经劝解无用,反倒让孝庄与顺治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裂隙。孝庄了解自己儿子的个性,无奈之下只能妥协。但她却不能听之任之,儿子犯下的错就由她这个额娘去弥补好了。

为了确保国家的根基不动摇,孝庄只能极力安抚群臣,她在幕后奔走操劳,顺治却沉浸在废后的欣喜之中。为了大局考虑,孝庄又为顺治找了一个温柔和顺的蒙古女子做皇后,顺治却看不到她的苦心,虽勉强接受,却再次冷落新皇后,之后孝庄又接了皇后的妹妹入宫,却不久病故。

孝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顺治,顺治却丝毫不能体会,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白费,一步步加深了母子的裂隙,也制造了一次次的悲剧。

唯母之爱,不计儿仇,无论顺治如何,在孝庄眼里,他都是自己的儿子,是大清的皇帝,她要为她的爱子谋得一份安康祥泰,顺治处事不周,她就尽力弥补,哪怕顺治根本不理解她的一份苦心,哪怕因为她的苦心,儿子竟与她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她都无怨无悔,她只要她的儿子一切安好就足够了。

在行事上,顺治一直缺少一点稳健和熟虑,生性急躁,思虑不周,在很多事情上,都让孝庄伤透了脑筋。顺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又急于满汉一统,但清军人关以来,满汉之间的矛盾哪里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为了尽快实现汉化,他限制满蒙两族官员的任命与升迁,甚至废去太庙上的蒙文,由此伤透了满蒙两族官员的心,他甚至不允许别人对他的做法提出任何意见,丝毫不允许群臣触碰他的尊严。接二连三的事件,几乎触及了大清的根基,还好,有孝庄一直帮他做着一系列善后工作,才得以保全了他的统治。

红颜一笑英雄醉。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感情之后,顺治遇到了董鄂氏,关于董鄂氏其人,史册上没有明确记载,有一种说法,董鄂氏原是顺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虽不是国色天香,但是淡妆浓抹,绰约多姿,十分迷人。

顺治后宫佳丽三千,只论相貌而言,或许董鄂妃并非最美,但她天生丽质,聪慧大方,更重要的是知文识字,通晓诗词歌赋,与顺治很是惺惺相惜,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

孝庄自是不能容此继续发展,百般阻止两人的交往,奈何力量有限,在博穆博果尔去世仅一个月后,顺治便将董鄂氏接入宫中,封为皇贵妃,典礼之隆重不在册封皇后之下,甚至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可谓史无前例,绝无仅有,似乎在用对董鄂氏的宠爱向孝庄表达对蒙古嫔妃的不满。

世事纷繁,红尘中只因多了一次回首,多了一次抬眸,弱水三千,独爱一人。董鄂妃确是一位值得被爱、值得拥有、让人给予一切的女子,只是如若丝毫不顾及大局,任性妄为,便不再是爱她,而是害她了。

董鄂妃通达人情,善解人意,十分通晓汉文化,每每与顺治谈经论道总能阐述一些非常独到的见解,并能够引经据典劝解顺治,在董鄂妃的陪同下,顺治自此励精图治,丝毫不怠慢朝政。

顺治将所有的爱全部集于她一人身上,在大清的后宫,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虽位居妃位,却独享专房之宠,但她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温和地对待宫中的每一个人,上到皇后妃嫔,下到宫女太监,谦恭有礼,端庄娴雅,孝庄每次生病,她都侍奉在侧。种种表现也让孝庄开始尝试着重新审视这位娴雅的董鄂妃。

如果不是顺治的任性妄为、一意孤行,也许所有的事情都会向着预计的方向发展,但顺治终究是一个心性毛躁之人。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七日,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皇四子,因为对董鄂妃的宠爱,顺治极为宠爱这个皇子,甚至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想立他为嗣。废后的念头再次出现,这次他无论如何也要让心爱的董鄂妃做自己的皇后。

孝庄刚刚对董鄂妃的看法有所改观,如此一来,董鄂妃之前付出的一切全都白费了,在孝庄的心里,董鄂妃已经成了务必要铲除的红颜祸水。

或许一切皆是命该如此,那个被顺治视为天赐珍宝的皇子仅仅在这世间活了一百多天。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这个孩子离开了珍爱他的父母,这对董鄂妃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顺治董鄂妃

而董鄂妃在生子后一直没有好好调养,孩子的去世对她来说更是沉痛的打击,自此她一点点憔悴,哪怕顺治再如何百般呵护,也无济于事。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也离开了顺治,离开了那个为她可以背叛全世界的人。

接二连三的打击,沉痛地敲击着顺治的心神,他曾想过自尽殉情,寻了爱妻与爱子而去,他也曾想过出家,在最神圣的地方为所爱之人超度亡魂。但这一切都未能如愿,他只能整日居于皇宫,神情恍惚,忧思难解。本就体弱多病,如此的打击更让他变得不堪一击,在董鄂妃死后半年,1661年,顺治患天花病逝。

顺治死后,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改元康熙。

在康熙即位之后,由于康熙年幼,曾有朝中大臣提出由孝庄垂帘听政,却被孝庄严词拒绝,在清朝建立之初就规定后宫不得干政,虽孝庄在治国之道上颇有经验和声望,但倘若她开了先例,不知后世会如何。为了不遗患后代,她坚决拒绝垂帘听政,而是专注于培养康熙的治国安邦之道,使康熙尽快成长起来。

在孝庄的培养下,康熙成长得很快,满汉文化、武功技艺,样样皆通。也正是这些基础的奠定,才使得康熙通史明智,行事果敢周全,在后来的治国之中游刃有余。

在为康熙选择辅政之人时,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多尔衮专权的现象,孝庄与在病中的顺治商议不再设置摄政王,而是改为辅政大臣,由朝中忠于皇室的异性重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担任。这几位辅政大臣的甄选,孝庄可谓是煞费苦心,既要重于皇室,又要势力相当能够互相牵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能够辅佐康熙之才能。

鳌拜

四位大臣在辅政之初,都是齐心协力,尽心尽力。但信仰虽同,奈何利益相争,时间一久,冲突显见,甚至起了不臣之心。尤其是鳌拜的野心与日俱增,仰仗着军功赫赫,居功自傲,假公济私,十分傲慢,甚至不把康熙和孝庄放在眼中。

康熙五年(1666 年),鳌拜又制造了圈地事件,使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对于反对他的人,他还以皇帝的名义将其斩首。后来,在索尼死后,他又残害了苏克萨哈。朝廷之中再无人可以牵制鳌拜。

年岁尚浅的康熙有了些急躁和无措,孝庄指点康熙暂时隐忍,并在暗中做好除掉鳌拜的准备。

康熙假借自己喜欢摔跤之名,在宫中组织了一批专门训练摔跤的人,让鳌拜以为康熙玩物丧志,从而心中窃喜。而在暗中,康熙已经按照孝庄的指点,在朝中笼络势力。待到时机成熟,一举打倒了鳌拜势力。在清除鳌拜势力之后,康熙开始着手于平定三藩,统一全国。

落叶自有花来报,孝庄的一片努力,悉心教导,让康熙日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孝庄自是心生欢喜,但看到最爱的孙儿如此操劳辛苦,也心疼不已。多年过去,祖孙二人在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坎坷,这些艰难的岁月,也让他们的心更近、爱更深。

繁华易老恩难报。待到事事落定,终于可以与祖母一起感念上苍恩德、享受安泰人生之时,祖母已然年华已去,身体每况愈下,康熙曾不止一次祈求上苍折自己的年寿来换得祖母的万寿无疆,奈何人寿天定,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庄离开人世,离开了他最疼爱的孙儿,离开了这个她用一生换来的大清王朝...

0 阅读:2
古装美女荟

古装美女荟

每天分享点历史故事。时常剪辑下古装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