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骊山三绝句》,八十四字咏史,中间一首,尤其值得一说。
几变雕墙几变灰,
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不念前车鉴,
却怨骊山是祸胎。
中间二句,说了三个故事。
一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二为赵高在秦二世前指鹿为马。
三为唐明皇宠溺杨玉环。
杨玉环剧照
关于骊山,比苏轼几首诗著名得多的,当然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他已在里面讲得透彻: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人不鉴之,于是治乱兴衰不断出现,是谓历史周期律也。
周期律难在破解,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者,也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就需要有背锅侠。
周朝的,选了褒姒;
秦朝的,选了赵高。
唐朝的,自然是被在马嵬坡一丈白绫要了卿卿性命的杨玉环。
苏轼所言骊山是祸胎,实际代指的就是杨玉环,因为她与骊山华清池可谓合而一体,正如白居易《长恨歌》里所言: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