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鲁迅曾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但是大家不知道第一个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鲁迅,而是另外一个人,他就是曾经督促鲁迅创作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的钱玄同。
鲁迅在《关于新文字》中说:方块字愚民的利器,如果不去除方块字,中国只能等死。
鲁迅的许多言论都如同他这一番话一样,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让人错愕。作为世界上最古来的文字之一,汉字这种象形字,表词达意十分有内涵,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可以秀才念念半边,有些字即使不认识,也可以根据它的形声部分读出来。那么为啥鲁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呢?
话说这还是受一个人的影响。钱玄同出生于官宦之家,颇有家资,但是也受够了封建礼教的约束与毒害。因此,他厌恶封建礼教,他助力胡适和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曾经在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文章,一针见血的之处,中国的老百姓不是反对的不是当皇帝,而是反对袁世凯当皇帝,为什么,因为人们不相信共和,几千年的皇权历史,让他们还是相信帝制的。因此,要推动共和,就要洗刷掉老百姓认知中迂腐的封建伦理、封建思想。
而钱玄同看过这篇文章后认为,陈独秀的文章非常有道理,要想推翻帝制,就必须推翻孔学,改革伦理。至于如何从源头上改革伦理呢,钱玄同有一个激进的想法:“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钱玄同认为废除汉文以后,可以用语根精良、发音整齐的世界语代替。这样的老百姓可以接受新的文化,新的教化,就可以改变过去迂腐的想法,从而变得开明,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要废除汉字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他先从改革繁琐的汉字书写结构和拟定汉字拼音读法开始,致力于汉字注音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希望他的研究出成果后可以广泛推广。
后来抗战爆发,他的推广想法没法实施了,汉字终于逃过一劫,免去了被世界语代替的风险。
受钱先生影响后来的鲁迅也提出了这个观点,可是为什么这两位文坛巨匠,说的是中国话、写的是中国字、为的是中国人,却会提出消灭汉字以救国这样的言论呢?
原因有3点,1他们认为汉字承载了迂腐的封建文化,要消灭封建文化就要消灭汉字。2他们都是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他们看到了西方拉丁文字的简单易学,也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的识字率超低,所以他们认为民智不开,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文章太难学,太难掌握。3拉丁化只有二十多个表声的符号,学起来确是比方块字省力一些。
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怎样的呢,在进行过文字简化改革和扫盲运动后,我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也就是说出了年纪大的人,年轻人基本都是识字的。而曾经被西方人看不起的,认为汉字“完全是出于对上帝的爱,一个人才能忍受学习它的痛苦”和会阻碍中国的信息化发展的问题,通过中国人的努力也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解决。
所以,实际上,当时钱先生和鲁迅的判断错误了,尽管我们很敬佩他们,但是不得不说,人的视野都是有局限性的。当局者迷,君不见清末民国,民智不开、识字率低实则不是因为汉字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国破家贫,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首要任务当然是种地、赚钱,解决眼前,而非他事了。
汉字承载的是文明、是文化,是从荒蛮走向发展走向文明的标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不灭,天理不容”的口号,是着急救国的年轻人,思想激进、思维被困的结果。繁琐的汉字当然不利于发展,但是废除汉字,改用世界语,那肯定是过犹不及啊!而现在,我们对汉字进行了简化,不但可以继续传承,而且更加便于学习,还避免了文化断层的出现,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口中的中庸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