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谢弘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cóngshū。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2017年新课标卷2《后汉书·赵憙传》中出现过)峻,司空(官名)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所继内讳,即继母的名讳。讳,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第一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汉武帝名刘彻,汉代人便将爵位名“彻侯”改为“通侯”,将汉初范阳人“蒯彻”改为“蒯通”。东汉光武帝名秀,东汉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史记》作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于是朝廷规定:以“元”字代替“玄”字,以“煜”字代替“烨”字。“烨”字不常用,“玄”字却是个常用字。当时写字刻书,均严格地执行以“元”代“玄”的规定,如《老子》一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被改为“元之又元,众妙之门”。红学界公认与《红楼梦》创作几乎同时的《儒林外史》,描写王冕放牛,遇见两个“穿元色直襟”衣服的人,“元色”就是“玄色”,亦即黑色。《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改成了“天地元黄”,中药铺里的“玄参”,也被改成了“元参”,一直沿用至今。此外,玄帝、玄宫、玄机、玄门、玄女、玄神、玄真、玄天、玄论等词,都相应改为“元”字。第三字缺笔画。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第四拆字。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北魏孝明帝名诩,时人尉诩便改名作“羽”; 后晋高祖名敬瑭,当时姓敬的便改姓为“文”或改姓为“苟”。第五删字。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皇帝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第六用形似字代替。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第七改读。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代替“丘”的读音。第八增加偏旁构成新字。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的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避讳有时候会让人啼笑皆非。五代时的冯道,历朝为相。一天他的门客给他讲老子的《道德经》,可书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中竟有三处犯讳。为了避讳,门客灵机一动,将这句话改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令人啼笑皆非。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中出现过“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故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意思,是一个关于称谓的术语。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例如明朝著名阁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以字行”在2014年高考福建卷文言文《张祖传》中出现过)。童幼时,精神端审(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时然后言(遇上适时的时机才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以知人出名,有知人之名),见而异(认为……不同寻常)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深中,指深沉,也说内心廉正。夙敏,指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之人材)。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一向,向来。《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留侯张良友善。《苏武传》:“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所交往)贫俭,而所继(指继父谢峻)丰泰(指产业丰盈),唯(只,只是。欧阳修《卖油翁》:“无他,唯手熟尔。”——没有什么其他的诀窍,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指俸禄。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一不关豫(一概不加过问。关豫:关心,过问)。混风格高峻(高尚峻洁),少所交纳(很少同人交往。交纳:结交。《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唯与族子(同族兄弟之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因赏析文义而聚会),尝共宴处(游宴歇息),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才气横溢,机智善辩。辩富:雄辩),弘微每以约言(简要之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被杀。《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沛公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即“经生纪业”。经营生计,管理产业),事若在公(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样),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登上帝位),晋陵公主(唐穆宗的女儿)降为东乡君,听还(允许她归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充盈,门徒业使(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不异平日,田畴(tiánchóu,泛指田地)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本族外姓的亲戚。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简单的亲属关系。具体分为:①配偶的血亲。指自己配偶的血亲。如岳父、夫之妹等。②配偶的血亲的配偶。指自己的配偶的血亲的夫或妻。如妯娌、连襟等。姻亲关系因夫妻离婚或夫妻中一方死亡、他方再婚而消失),道俗义旧(指朋友故旧。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遵循)礼度。事(侍奉)继亲之党(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也称“丁母忧”,母亲的丧事。丁忧:也称“丁艰”,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母忧”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梁书•王筠传》中出现过)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fú què,守丧期满除服。服:服丧。阕,终了。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差,故称“五服”。“服阕”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梁书•王筠传》中出现过)逾年,菜蔬不改。兄曜(yào)历御史中丞,元嘉(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句)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悲痛伤感,超过常礼。戚:忧愁,悲哀。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大戚”——姓蒋的很悲伤。成语“哀毁瘠立”: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毁瘠过礼”),服虽除,犹不啖(dàn,吃。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情愿长期做岭南人)鱼肉(指鱼肉和大肉,属古今异义。《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的形势,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弘微少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礼记·大道之行也》:“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子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穆:和睦。《三国志·荀彧传》:“及(荀)彧卒,(荀)恽yùn又与(曹)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评议,褒贬。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励和惩处官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区别)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指岔开话题)。九年,东乡君薨(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通常情况下,最高规格是皇帝的死,称“崩”,诸侯和有爵位的大臣的死,还有皇后、妃子、太子、公主等人的死,俱称为“薨”。历史上吕后、窦太后、曹太后、慈禧等人史书上记载均为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中出现过“曹太后崩”,2017年全国2卷《后汉书·赵憙传》中出现过“及薨,车驾往临吊。”2017年山东卷高考文言文《陈书·谢贞传》中出现过“俄而高宗崩”),资财钜(同“巨”,大。2015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吕氏春秋·去私》中出现过“墨者有钜子腹䵍fùtūn,居秦。其子杀人。——墨家有位大师腹䵍,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万,园宅十余所,奴僮(奴仆)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鄙贱)之甚。今分多共少(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哪里还去管它)。”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十八·谢弘微传》电子书第二册第1282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答案】D
【解析】A“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错,“此儿深中夙敏”是判断句,同时也是推断出“方成佳器”的依据;BC“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错,“所继叔父”和“混”不能断开,这里是复指,“所继叔父混”是“名知人”的主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 B
【解析】“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简单的亲属关系。具体分为:①配偶的血亲。指自己配偶的血亲。如岳父、夫之妹等。②配偶的血亲的配偶。指自己的配偶的血亲的夫或妻。如妯娌、连襟等。姻亲关系因夫妻离婚或夫妻中一方死亡、他方再婚而消失。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具有生与被生关系)。直系血亲的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B
【解析】“又极有文才口才”错。从原文“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中可以看出,“极有文才口才”的是谢弘微的同族兄弟们,而谢弘微常常用简约的话让他们信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答案】(1)谢弘微品行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法制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谢弘微经常说其他事岔开话头。
【解析】(1)中注意关键字词“事”“党”“过常”的正确翻译;(2)中注意关键字词“威否”“言论”“乱”的正确翻译。
【参考译文】
谢弘微,陈郡夏阳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峻是司空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不再喊他的名),所以就以字行于世。谢弘微还是孩童时,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寻常。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沉思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继承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益的同党而被杀,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的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高祖允许他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库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行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法制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担任宜都王的文学官。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去丧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吃素食多时,哀痛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和大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喜欢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谢弘微经常说其他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之财巨万,园宅十多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无所取,以自己的官奉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考试版)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