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选拔调动人才),先南曹(唐朝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宋初沿置,设判曹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次考功(官署名。三国时期魏国官署尚书中有考功、定课两个部门,隋朝时候设置有考功郎,属吏部,掌管官吏考课之事,历代沿袭,清末时废除。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照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综核无法(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根据呈文作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被选拨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将奏(上奏)罢(罢免,取消)南曹,辟(开辟,设置)公舍(公堂)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liúnàn,阻留刁难。这里指被阻留刁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这里指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之使不敢行,以(相当于“而”,就)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泛指充任,任职)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文言中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荆轲刺秦王》:“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办法报答太子了。”与“有以”相对的固定结构是“无以”,可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鸿门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在军帐中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娱乐的,我请求用剑来表演舞蹈。《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如果不能半步半步地连接起来,就不可能走到千里以外的地方,不汇集众多的小溪流,就无法形成大江大海)折(折损,挫败)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前往,到,去。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太守所在地武陵,拜见太守,说了这件事。蒲松龄《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yìshè,演练射箭。肄:演习,练习),将先破的(dì,箭靶的中心)。契丹使萧禧(xǐ)馆客(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界线)未定,顾和好体重(只是和好的事体更重要。顾:只是。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存在啊),吾且(将要。《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往大国分画(划分)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守边大臣去做难道不行吗。申饬:shēnchì,饬令,指示。岂:难道。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难道连个山歌村笛都没有吗?那些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何以使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司马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家就像是刀和砧板,我们就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第二年),知秦州(担任秦州知州。知:主管),又改郓(yùn)州。上元(节日名。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节日习俗主要有:张灯观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等)张灯,吏籍(登记。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等待将军的驾临)为盗者系狱(xì yù,囚禁于牢狱。清·方苞《狱中杂记》:“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奸诈之徒入狱久了,就与狱吏内外勾结,颇能赚大钱。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下狱,每年可以弄到数百两银子。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谭君入狱后,题了一首诗在狱中的墙壁上),将曰:“是(这)绝其自新(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之路也。”悉纵遣之(把他们全都释放了。悉:xī,尽,全,都。纵遣:释放遣发),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yǔ,监狱)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yí)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郓州的风俗)士子喜聚肆(店铺,这里指茶庄酒店)以谤(谤议,议论。《战国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停止)。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规章),名虽不同,从而横之(个别有纵向着的统一变为横向。从:通“纵”),方而圆之(个别方形的统一变成圆形),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等到对西夏用兵时。及:等到。西方:这里指“西夏”。西夏在北宋王朝的西北方),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立即)具(详细,完备。《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上之;明日,访枢臣(宰辅重臣,枢密大臣),不能对也。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dūn)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召为佑神观使(宫观官名,属于闲职,宋代真宗时开始设置宫观使来安置官员,但员额很少。京城里的宫观,以宰执充使,丞、郎、学士充副使。宋神宗时为安置反对派官员,才规定宫观差遣不限员额,以三十个月为任)。政和(宋徽宗的第四个年号,这个年号共用了8年)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代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三司:就是三公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皆正一品),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列传一百二·许将传》电子书第十二册,第7641页)
许将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D
【解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是整个句子的状语,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要单独断开;“选者”作后一句的主语,应在其前面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解析】C项中“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应注意学习积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A
【解析】“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错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而商议割让代州一事的地点却不是在代州,而是在契丹,文中有“及至北境”一句可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本道试题设置的便是地点的错位。这类试题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总之,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认真核实情节,并注意手法分析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贬谪元祐时期的各位大臣。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特殊句式“何以……为”的翻译。另外,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员,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功司,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根据呈文作奸,被选拨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皇帝取消南曹。设公堂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中没有被阻止刁难的。契丹率二十万大军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要求朝廷割让代州土地,到岁聘的时候,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官居侍从,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允许不知道。万一北方契丹谈到割让代州的事情,没有办法来挫败他,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诏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北方边境,当地居民骑在屋梁上围观,说:“看,那就是南朝的状元。”等到演练射箭,许将先射中靶心。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还未划定,只是和好的事体更重要,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大臣去做难道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张挂灯笼,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做法啊。”把他们全都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过了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啊。”郓州的风俗,士子喜欢聚集酒肆谤议官府国政,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这一风俗自动停息。朝廷征召他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问他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上奏;第二天,神宗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朝任职的大臣,上奏挖开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开别人的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知府,又调任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定。
【考试版】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列传一百二·许将传》电子书第十二册,第7641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