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卷高考文言文《陈书·谢贞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龙文国学苑 2017-11-13 13:19:48
2017年山东卷高考文言文《陈书·谢贞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共22分)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多才多艺,通音乐,善行书。曾从王羲之学行书,尤以行书为妙品。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病逝后被追赠为太傅,谥号“文靖”。又因击败苻坚的功勋,被追封为庐陵郡公)九世孙(夫妻间的第九代。夫妻间的第一代“子”为一世孙,夫妻间的第二代“孙”为二世孙,夫妻间的第三代“曾孙”为三世孙,夫妻间的第四代“玄孙”为四世孙,夫妻间的第五代“来孙”为五世孙,夫妻间的第六代“昆孙”为六世孙,夫妻间的第七代“仍孙”为七世孙,夫妻间的第八代“云孙”为八世孙,夫妻间的第九代“耳孙”为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如性情淳厚、刚正,至慈至孝等)。祖母阮氏先苦风眩(中风眩晕),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感到惊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qì 完结,终了)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中古时期,外祖父的亲兄弟之子称为从舅,也即母亲或亲舅舅的堂兄弟)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优美高雅的情趣),谓所亲曰:“此儿方(表示时间 ,相当于“将”。《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如今我统领八十万水军,将要与将军你一起在吴地决一雌雄。《楚辞·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这世道像那污水一样浑浊不堪,没有我所不知道的情况,我将远走高飞而不回头看)可大成,至如(连词,表示另提一事)‘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所在州郡征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他行止轻薄不检,原先喜欢拜见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善于,长于。成语“工于心计”——擅长用心谋划)草隶虫篆(亦称“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十四,丁父艰(父亲的丧事。丁艰:也称“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丁父艰”指父亲的丧事;“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梁书•王筠传》和2017年全国1卷高考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均出现过“母忧”),号顿(痛哭颠蹶)于地,绝(气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指在为母亲阮氏服丧期间),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2017年新课标卷2《后汉书·赵憙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全国1卷高考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洽、族兄暠(hào)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稍微。林嗣环《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进饘粥(zhān zhōu,稀饭。稠的稀饭称为饘,稀的称为粥。后以“饘粥”做为稀饭的统称)。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佛教用语,又称从释。指离开家庭生活,加入僧伽qié成为佛教僧侣,修沙门清净,追求心灵上的解脱。这样的人,又被称为出家人)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才)还朝。及始兴王叔陵(陈叔陵是陈宣帝的第二个儿子,被封为始兴王。他年仅16岁时就因彪勇善战被封为都督,统领江、郢yǐng、晋三州诸军事,独当一面。他少年老成,生性严刻,横暴非常。但他深得陈宣帝的宠爱,太建九年,又得授扬州刺史,都督扬、徐、东扬、南豫四州诸军事,几乎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了。陈叔陵生活极为奢侈腐化,府内经常整晚地亮着灯表演歌舞、杂技等。此外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盗取别人的陵墓。陈国首都建康附近的古墓,只要他能发现,就必然会带领着他的部队去盗墓,就连东晋太傅谢安的陵墓也没能逃出他的毒手。宣帝去世,太子叔宝在灵柩前痛哭,陈叔陵早就有杀太子、夺皇位之心,便趁机拿了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宝,正好砍到叔宝的脖子。不过,这一刀砍的并不深,叔宝在左右护卫下逃出。陈叔宝继位,派大将萧摩诃追杀陈叔陵,最后陈叔陵被杀,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bì,征召。范晔《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贞为主簿。贞度(duó,料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叔陵将有异志(指篡逆的想法),因与卓自疏(疏远)于叔陵,每有宴游(宴饮游乐),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平素,素来,一向。范晔《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钦重(敬重)之,弗之罪也。俄而(不久)高宗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通常情况下,最高规格是皇帝的死,称“崩”,诸侯和有爵位的大臣的死,还有皇后、妃子、太子、公主等人的死,俱称为“薨”。历史上吕后、窦太后、曹太后、慈禧等人的死史书上记载均为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欧阳伯和墓志铭》中出现过“曹太后崩”,2017年全国2卷《后汉书·赵憙传》中出现过“及薨,车驾往临吊。”),叔陵肆逆(横行不法,背叛作乱),府僚多相连逮(牵连拘捕),唯贞与卓独不坐(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职官名,王官之近臣。据《晋书·官职》记载,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为了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改“师”为“傅”。“友”与“文学”合称为“友学”。友是根据文王、仲尼四友之名而冠名的。文王四友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hóng夭﹑太颠。《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西伯侯姬昌因得四友献宝而免于羑里之害,并得以长寿。仲尼四友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còu乎?自吾得师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孔子说:“我有四友:自从我得到了颜回,弟子门人更加亲密,这不是胥附吗?自从我得到端木赐,远方的士人天天来求教,这不是奔辏吗?自从我得到颛zhuān孙师,前有光后有辉,这不是先后吗?自从我得到仲由,再也听不到恶言恶语,这不是御侮吗?”)。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刚刚被任命)都官尚书,请贞为(撰写)让表(古代辞让官职的奏章),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俸禄),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参见上文注释)去职。顷之(不久),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多次启奏皇上坚决推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哀痛在心。哀茕:忧伤孤独。疚:疚心,因愧疚而内心不安),而官俟(sì,等待)得才,可便力疾(勉强支撑病体)还府也。”贞哀毁羸瘠léi jí(哀痛彻骨,体弱带病),终不能之(到,去。清·彭端淑《白鹤堂文集》:“贫者语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官舍(官府)。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bìng dǔ,病势沉重),察往省(xǐng,看望)之,问以后事(介词结构后置,即“以后事问”,问他后事)。贞曰:“弱儿年甫(fǔ,刚刚,才)六岁,情累(qíng lěi,感情上的牵累)所不能忘,敢(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您认为灭掉郑国而对您有益的话,那么就劳烦您命令您的左右率兵攻打郑国吧。《左传·秦晋肴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孝行传·谢贞》,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答案】A

【解析】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良乃入,具告沛公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解析】B.两个“若”都是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A.第一个“也”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第二个“也”为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C.第一个“乃”是副词,可译为“才”;第二个“乃”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就”。(D)第一个“因”是副词,可译为“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可译为“凭借,依靠”。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答案】B

【解析】“父蔺”“家人宾客”作主语,“从父洽”和“族兄暠”并列短语作主语,可断可不断,“不食泣血而卒”“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为承前省略主语,要与前面断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答案】C

【解析】C.项“奉养母亲未曾间断”有误,原文是“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据此可知,谢贞有将近二十年没能奉养母亲,奉养谢贞母亲将近二十年的是族兄谢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译文: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译文:           

 

【答案】(1)谢贞揣度陈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和阮卓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陈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交好,等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前去探望,问他身后事。

【解析】(1)注意关键词“度”“疏”“参预”“雅”字的准确翻译,注意介词短语后置句“辄辞以疾”、宾语前置句“弗之罪也”的准确翻译。(2)注意关键词“及”“笃”“省”字的准确翻译,注意介词短语后置句“问以后事”的准确翻译。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陈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陈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和阮卓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陈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陈叔陵叛逆作乱,陈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交好,等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前去探望,问他身后事。谢贞说:“小儿年刚六岁,情寄不能忘,敢请为托。”当夜死去。后主问姚察道:“谢贞有什么亲属?”姚察便启奏道:“谢贞有一个儿子刚六岁。”于是诏令长期给予衣服粮食。

【考试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共22分)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良乃入,具告沛公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译文:           

 

(3)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译文:           

 

0 阅读:0
龙文国学苑

龙文国学苑

国学经典诵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