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援越,胡志明派来3名妇女服务,陈赓笑称:姑娘,小姐,大嫂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09 03:13:4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多开国将领中,陈赓的经历无疑最为传奇。

出身将门,早年在湘军服役,又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救过蒋介石的命。

陈赓的战斗足迹遍布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各个历史阶段,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与援越抗法战争。

而无论是身处牢狱之灾,或是负伤仍面对敌军追捕,陈赓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陈赓援越,胡志明派来3名妇女服务,陈赓笑称:姑娘,小姐,大嫂

姑娘,小姐,大嫂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陈赓将军无疑是一位让人难以忘怀的传奇人物。

他的面容红润,气质非凡,身具天姿英才,举止之间尽显豪放,正是人们常说的大器晚成之相。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陈赓总能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面对所有困难与险境,笑声中常含智慧与深谋,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幽默陈赓”。

在陈赓麾下,有一名通讯科长,此人虽性格狂妄,言语粗鲁,却在业务上有着无人能及的能力,是整个兵团中的佼佼者。

陈赓对此人极为倚重,不仅信任他的专业技能,还允许他自由出入作战指挥室,共商战局。

可以说,陈赓的情报战略之成功,很大部分得益于手下有这些独特性格、才华横溢的部下。

除此之外,陈赓部下的一个工兵连长也极具传奇色彩。

此人原是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后成为解放军中的英才。

他发明的一种新型火炮,在淮海战役中解决了火力不足的严重问题,敌方甚至称之为“没良心炮”,这种炮如今还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以资纪念。

这位连长有饮酒和抽烟的嗜好,若无烟酒难以安心工作。

理解他的这一点,陈赓不仅供应他所需的烟酒,甚至为他配备了马夫和警卫员,使他在工作上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陈赓的领导风格独树一帜,他常以幽默调解紧张气氛,无论是与高层领导还是普通士兵,甚至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中,他都能用其独到的幽默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1950年七月,陈赓以中共中央的高级代表的身份,踏足越南,协助当地民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抗法斗争。

越南的党政军民对陈赓一行人展现了难以匹敌的热情与盛情,路上不断有三位青春洋溢的越南妇女陪伴,她们带来了满满两车的新鲜水果。

对此,陈赓满怀风趣地总结了这种款待方式:“五小时,一小宴,十小时一大宴,上马香蕉,下马柠檬,饭后咖啡,睡前菠萝。”

他更是别出心裁地为这三位越南妇女起了雅号:“柠檬小姐”、“菠萝姑娘”、“咖啡大嫂”,这俏皮话让在场的越南朋友们笑声连连,气氛一时间变得轻松愉快。

在越南的密林深处,胡志明亲自出迎陈赓一行。

在一片热烈的欢迎声中,胡志明高兴地赋予一句中文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美人来。”

对此,陈赓以其特有的幽默感回应,他一边做手势,一边说:“不妥,不妥,我这模样哪能称美人?”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笑。

胡志明随即微笑着抚须改道:“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英雄来。”

9月份,陈赓指挥越军在东溪地区对法军发起攻击并取得首战胜利。

然而在谷社山区追击敌人时,遭遇强烈抵抗,战事一度陷入僵局。

越军总指挥武元甲下令暂停进攻,陈赓闻此消息后,愤怒难抑,他直言对武元甲说:“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下去,我就卷铺盖走人!”

这番激烈的反应传到了胡志明的耳中,胡志明立即命令按照陈赓的计划继续进攻,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武元甲对此无不佩服,也由此坚信了陈赓的军事眼光和战斗决断力。

陈赓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

他曾经在危急关头救过蒋介石的命,又曾在命运多舛中被国民党逮捕,后又被意外释放。

长年深入情报工作的他,手握许多无法明说,也不便公开的秘密。

陈赓性格中有着一种“吊儿郎当”的随意和潇洒,如果按照某些严格的标准来看,他似乎并不符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形象。

然而事实上,陈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中颇受青睐。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高层对他的能力与人格特质极为赞赏。

即便是以严肃著称的刘少奇,在某次重要会议上也曾公开辩护他:你们不要以为陈是个吊儿郎当的人,他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是站在正确的一边。

陈赓被这样高度信任和赞赏,是因为他的才能实在罕见。

他不仅是一个情报领域的天才,也是警卫、军事、外交、组织和领导才能的杰出代表。

在中国革命乃至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陈赓的贡献举足轻重。

无论是在抗日战场的硝烟中,还是在新中国外交的复杂棋局里,他都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胸怀若海,笑对风云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那么,陈赓将军的所谓“吊儿郎当”真的算是一种“过”吗?

这种说法未免太过狭隘。

事实上,这种天性中蕴含的不正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活力和凝聚力么?

在新中国初建时期,无数归国的专家教授,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留学深造,回国后被戏称为“八国联军”。

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知识,但同时也带回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这与当时的共产党干部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

在这种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若非陈赓这样的开明而富有幽默感的领导者,怎能使这些“八国联军”中的成员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去?

陈赓将军的待人接物,总是诚恳而又不失诙谐,他的幽默常带着一种令人舒心的智慧。

无论他身处何地,他的所在之处总是笑声不断,他那随和又不失机智的言谈举止,总能让周围的人放松警惕,打开心扉。

同时,他嫉恶如仇,对于不公不义之事,从不掩饰自己的憎恶,这种直率的性格,往往使得即便是那些做错事的人,也在啼笑皆非中接受了必要的教训。

陈赓的这种性格特质,使得他在党内外都极受欢迎,无论是与国内科学家的交流,还是国际场合上的外交应对,他总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化解尴尬,增进友谊,推动事务的发展。

陈赓将军以其幽默和机智,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更在复杂的政治谈判中展现了他的风采。

尽管他被国共停战谈判中授予少将军衔,但在外人眼中,他依旧是那个着一身朴素土布衣的老陈。

一次前往北平开会,他的黄埔军校同学看见他这般装束,便送给他一套光鲜的将军服,企图让他在国民党军中同僚前展示一番。

然而,陈赓婉拒了这份“礼物”,他向部属强调:“不要被那些星星杠杠看花了眼,也别见好吃的撑个死,要保持我们的气度。”

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宴会上,陈赓偶遇昔日的上级,黄埔军校时的学兵团团长张治中。

张治中看着陈赓那身土布衣服,仿佛看见了过去的影子,便语带叹息:“谈判如果成功,我们的中国将和平统一,你们的军队装备也会得到极大改善。校长(蒋介石)一定会这样做的。”

对此,陈赓半信半疑地回应:“不会吧,他还会给我们改善装备?”

虽然对蒋介石的了解让他心存疑虑,但他在朋友面前仍然保持着适度的讲究。

“一定会的,校长讲了话是算数的!”张治中坚持说道。

但陈赓依旧说不相信。

陈赓回顾过往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开始还给点军饷和弹药,之后不仅不给,还派军队打我们。”

正当这时,几名美军军官指着桌上的西式佳肴夸耀道:“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

陈赓淡淡一笑,将面包、沙拉、牛排统统倒进黄油汤里,一边搅拌一边调侃道:“各位请吧,这不就是你们美国人的吃法吗?”

那几名军官苦笑不得,意识到这位将军是在讽刺他们将一切复杂问题都“一锅搅和”的处理方式。

“陈赓呀!你还是老样子。”张治中无奈地笑着说道。

陈赓则自嘲似地回应:“是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周围的人都被陈赓的幽默感和机智折服,他们虽对那锅混杂的“大杂烩”无言,内心却对陈赓的智慧和胆识深表钦佩。

幽默陈赓,难舍民情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当他带着全新的大将肩章回到家中,他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围着他转,好奇地问道:“爸爸,你今天被授了个什么将?”

陈赓以其特有的幽默回答:“芝麻酱(将)。”

这番话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而这个家庭的小插曲也很快在他的战友中传开,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趣事。

此后,每当有老元帅或老将军来访,他们常常会戏谑地问陈赓的孩子们:“你们老爸是什么将啊?”

孩子们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芝麻将!”这让每个人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三年困难时期,连一向以幽默著称的陈赓将军,也难免脸上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影。

往日里常挂在嘴边的玩笑,在这时也渐渐稀少,变得沉默许多。

在生活的严峻面前,陈赓采取了严苛而又实际的措施,“撵”出自己的儿女,促使他们体会民众的苦楚。

他对长子陈知非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很苦。我这饭桌上摆的是党和人民给我的照顾。你们搬到工厂去住集体宿舍吧。你们身上穿的,肚里装的,都要跟工人一样。”

尽管心疼儿女,但为了让他们深刻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陈赓坚持让他们体验这一切。

国家虽然因他的病痛提供了一些“特供”食品,但在那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他却常常制止家人去购买。

陈赓曾表示:“那些油票、肉票还是作废了算了,不要去挤那些困难的队伍,我们应该为国家分担一些困难。”

在陈赓日渐减退的健康面前,他的心情似乎越加沉重。

一天晚饭后,他带着儿子陈知非及警卫员到街上散步,走出自己所居住的胡同,突然看到一家商店门前挤满了争抢面包的人群。

在那慌乱的队伍中,一位年迈的奶奶带着小孙女,被人群推挤得摇摇欲坠。

看到这一幕,陈赓站定了脚步,久久无法挪动,眼角竟噙着泪花。

据陈赓的子女回忆,临终前一年,陈赓与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故乡湖南湘乡。

当他来到乡亲家中,看到的都是一张张消瘦的面容。

可为了迎接陈赓归乡,桌子上却摆满了食物。

陈赓心中一动,吩咐要看看米桶和谷仓。

当地干部本试图掩饰真相,怕他看到心痛,便事先准备了食物。

面对空荡荡的谷仓,陈赓深知这种表面的繁荣是如何来的,他沉痛地说:“就你们还能哄过我吗?”

尽管心痛,陈赓并未过多责怪当地干部,而是耐心地教导他们要实事求是,带领乡亲们共渡难关。

1961年3月16日,这位曾以幽默和智慧深受爱戴的将军安详离世,终年58岁。

陈赓将军的幽默,不仅是为了逗乐,更是大智大勇的表现。

参考资料:

呼志强编著. 中国式领导艺术[M]. 2011

陈赓将军的幽默人生褚双林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

0 阅读:99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