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英雄儿子狗熊,马英九父亲马鹤凌至死不忘两岸统一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08 04:04:58

在两岸关系中,马英九执政的8年是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段时间两岸交流逐渐频繁,给大家带来了和平统一的希望。

然而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始终未能对两岸关系有实质性的推动,时常左右摇摆,留下了许多遗憾。

鲜为人知的是,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是坚定的“统派”,至死不忘两岸统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很多老一辈人的爱国情怀。

马鹤凌出生于湖南衡东县,家族是书香门弟,从小家庭条件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马鹤凌在湖南百年名校岳云中学度过了6年的时光,受到了优良传统的熏陶,在校期间正值日本侵华,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为抗日救国而奔忙。

岳云中学崇尚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重视体育,学校专门设立了体育部,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参加晨跑,锻炼健康的体魄。

马鹤凌在自传中描述:“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是岳云母校。”

后来他在教育子女,包括教育儿子马英九时用到的都是岳云中学的教育理念,用数理训练头脑,用体育锻炼奠定一生积极奋斗的基础。

后来马英九在50多岁时,还可以连续做俯卧撑100次,跑步10000米后还能再游泳1000米。

马鹤凌在学校时,不但文化成绩好,还非常酷爱体育运动,他是一个全能型的运动员,担任过篮球、排球和棒球队长,跑10000米是他的强项,曾被选上全国运动会湖南代表队。

1938年校运会上,马鹤凌获得了中长跑四个第一,同年省运会上,又获得了四个项目的冠军。每次参加比赛时,马鹤凌总是兴致勃勃且拼劲十足。

1942年,马鹤凌就读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在校运会上依然表现出色,又获得中长跑四个冠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在颁奖典礼上,校长蒋介石特意题写了“胜利第一”四个字,送给马鹤凌当作奖品。

在蒋介石的引领下,马鹤凌在政大读了三年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军,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后来马鹤凌受到老蒋的器重,成为老蒋的侍卫官,国民党退往台湾地区时,他跟随老蒋去台湾工作。

马鹤凌是一个大孝子,1949年刚要去台湾时,因老母亲还在大陆,便让全家都在香港等候,等了两年时间才妥善安排。

1950年,马英九在香港出生,从小父亲对他的教导十分严厉,很多小朋友还在玩耍时,他已经开始背诵《唐诗300首》、《古文观止》、《论语》等书籍,还要练习毛笔字。

到了初中时期,马英九迷上了父亲马鹤凌爱读的武侠小说,几乎废寝忘食,看完了还要给邻居讲解武侠故事,讲得神采飞扬。

马英九给自己起了个“天桥小马”的笔名,写了一本名为“竹剑银钩”的武侠小说。

马鹤凌看到儿子对武侠小说这么痴迷,感叹儿子的记忆力惊人,但为了他的前途考虑,还是出手阻止了马英九的行为。

马鹤凌不许儿子再看武侠小说,自己也以身作则,把武侠小说全都收了起来,于是马英九的武侠梦破灭了。

经过马鹤凌的干涉,马英九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初三模拟考试时还获得了第一名。

1981年9月,马英九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出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第二年担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

1984年,马英九升职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那时他的父亲马鹤凌担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马英九首次在职务上超越他的父亲,成为父亲的顶头上司。

作为马鹤凌最得意的“作品”,马英九进入政坛便初露锋芒,蒋经国对他很器重,称赞他是“无缺点的年轻人”。

马英九对于父亲十分敬重,时常和父亲交流政治方面的问题。

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长期间,负责扫黑除恶的工作,经常遇到不法分子的威胁,他把困惑说给父亲听。

那些不法分子都是亡命之徒,手里还有枪械,马英九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不光是他自己,连家人的安全也受到了牵连。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普通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告诫孩子要处处小心,不要得罪恶人。

但马鹤凌却说:“文天祥才活了39岁,你已经比他多活5年了。”

言下之意人都有一死,作为政治官员就要有刚正不阿、不畏生死的信念,所以台湾政界把马鹤凌看作是马英九的幕后引领者,正是马鹤凌思想影响和鼓舞,让马英九展现出偶尔展现出强硬的一面。

竞选台北市长时,外界认为国民党内无人敢挑战陈水肩,马英九犹豫不决,曾多次想放弃,但在父亲的鼓励下,马英九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马英九的许多重要人生决定中,都有父亲的建议和安排,马鹤凌既是严父,也是良师益友。

马鹤凌退休后,创建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协会以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宗旨,每年举行一次学术讨论年会,邀请世界知名的学者,对台湾沉沦、两岸等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对方法。

他还亲自组建团队来到北京,商讨“化独渐统,兴中救台”等理念和方针。

马鹤凌生前不顾年事已高,一直为海峡两岸的关系奔走操劳,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和平统一是他毕生的愿望。

2000年,岳云校友总会送给马鹤凌一副徐悲鸿“八骏图”的湘绣,赞扬他为国家和平统一做出的巨大贡献,长跑界有马家军,而马鹤凌就是台湾政坛的“马家军”。

马鹤凌拿到画后非常开心,这是母校对他的奖励,也是对他的肯定。

2005年10月30日下午,马鹤凌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被家人送到了医院,但到了医院之后已气息微弱。

11月1日的晚上,马鹤凌因心肌梗塞在医院去世,享年85岁,期盼两岸和平统一,成为他未了的心愿。

在马鹤凌死后,骨灰上刻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的文字,这也是他一生信仰的总结,也是对子女的殷殷教导和期望。

2008年,马英九在父亲去世三年后,登上台湾最高领导人的宝座,他上任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在这个背景下,两岸两会恢复了中断9年的制度性协商,并开放了三通政策。

但在许多交流活动中,台当局还是采用一手开放,一手严防的策略,在许多政策上加以限制,这种策略也成为马团队稳妥的选票保障。

2012年,两岸加大了开放力度,但许多政策不合理,比如陆资企业进入某些产业时,台方有专案小组审查,不能担任或指派经理人,所以也被人称为裹小脚式的开放。

2014年,离马英九的任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他时常强调“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既能获取大陆红利,又能维持现状。

大陆领导人接见台湾统派访谈时表示,可以用“一国两制”的形式,充分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在马英九任职期间,大陆不停释放善意,只要实现和平统一,很多问题都可以谈。

但马英九却把这种善意当作回旋空间,最后的任期中,反而采取拖延策略,始终裹足不前左顾右盼,最终失去历史定位的最佳时机。

2014年11月,马英九接着媒体访问时表示:“8年任期内,不会和大陆谈统一问题,也没有迫切性。”

当被问到是否支持两岸终极统一时,马英九则用“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来塘塞,他认为这是可以长久和平发展的必要手段。

从大陆的角度看,马英九的立场中有明显的矛盾,没能在两岸关系的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塑造更加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

马英九执政期的最大功绩是扭转了陈水扁时期台海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带来两岸和平喘息的机会,但他不和大陆谈统一,也避谈主权问题,依然采用打太极的策略。

马鹤凌和马英九父子俩人虽然容貌相似,但性格南辕北辙,马鹤凌性格刚毅且雷厉风行,但儿子的性格则软弱许多,缺乏格局和胸襟,显得优柔寡断。

马鹤凌先曾寄望儿子马英九:“政治人物一定要活在大众心里,要活在历史上。”

许多像马鹤凌那样老一辈的军人,以国家统一为己任,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信念中,永远矢志不渝。

马鹤凌去世时,儿子马英九已身居高位,所以他也因儿子的地位到了众人的瞩目和尊敬。

但纵观马鹤凌先生的一生,正义凛然而胸怀天下,他用自己坚毅的品质和信仰,建立起比儿子权力地位更高的生命高度,更让人心生敬佩。

《档案春秋》:我所认识的马英九之父马鹤凌2014-02-1

《档案时空》:马鹤凌先生和他的对联 2016-05-05

0 阅读:0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