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客人点名要吃一菜一汤,老板娘闻言落泪:你们认识我丈夫?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09 03:26:5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0年的一个寒冷冬日,成都市三桥南街的“努力餐”饭店里,老板娘黄三姑娘正在忙着安排午饭的准备,三名外地客人推门而入。黄三姑娘热情地迎上前,询问他们想要点些什么。其中一位客人看了看菜单,然后不经意地说出了一句话:“我们听说你们的一菜一汤很有名,来三份吧。”这句话仿佛触动了某根敏感的神经,老板娘的手突然颤抖起来,眼中不自觉地溢出了泪水。

提亲与婚约

1918年初的某一天,川军的营地内,车耀先手持笔墨,在破旧的桌上写下了一封家书。这封信是他给远在家乡的母亲,内容是请求母亲代为提亲。信件寄出后,车耀先又投入到日常的军事训练与部署中,但心里始终想着黄三姑娘的回应。

几周后,家乡传来了好消息,黄三姑娘及其家人同意了这门亲事。这消息是通过一封由乡间邮差送来的家书传达的,信中的字迹显得有些颤抖,显然是车妈妈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车耀先接到信后,在部队的小饭堂里,他与战友们分享了这个消息,一时间,简陋的饭堂内响起了欢声笑语。

随着部队即将换防至成都的消息确认,车耀先开始着手筹备婚礼。一天清晨,营地的日常喧嚣尚未完全开始,车耀先正在检查即将用于婚礼的装饰物品。正当他忙碌时,营长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面色严肃。营长直截了当地向车耀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请求——希望他考虑娶自己的妹妹。

车耀先礼貌地站立着,回应营长的请求。他解释说已经与黄三姑娘有了婚约,不能更改。营长并不轻言放弃,他继续劝说车耀先重新考虑,强调一个有教养和背景的女子将更适合车耀先未来的发展路径,暗示黄三姑娘的出身和教育水平可能会成为他前进的阻碍。

尽管面对营长的再三劝说,车耀先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他解释了自己对于婚姻的看法,认为婚姻的基础应建立在双方的感情和选择之上,而非仅仅是外在的条件或利益的考虑。

真情与释怀

一天下午,营长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他邀请车耀先到自己的家中,声称是为了讨论一些军事调配的事务。车耀先虽然心存疑惑,但出于对上级的尊重,还是同意了。当他们到达营长家时,营长的妹妹已经在客厅等候。

营长做了简短的介绍,然后很快找了一个借口说有紧急的任务需要处理,便匆匆离开了房间。在离开前,营长巧妙地反锁了房门,留下车耀先和他的妹妹单独在屋内。

房间内陈设简单,窗外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投射进来,落在两人身上。营长的妹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车耀先则站在窗边,两人之间的气氛略显尴尬。车耀先没有迟疑,直接向她坦诚了自己已经与黄三姑娘订婚的事实,并表示他无法背弃此前的承诺。

营长的妹妹听后,表情平静,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或失望。她简单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随后,两人便围绕着一些日常话题展开了交谈,尽力避免尴尬的沉默。

时间缓缓流逝,当营长返回时,发现他们两人并未如他所愿发展任何超出普通交谈的关系。营长的妹妹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告诉营长,并不认为车耀先适合自己。这让营长感到意外,但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接受妹妹的决定。

随后的日子里,车耀先继续他的婚礼准备。1918年冬季,他终于迎娶了黄三姑娘。婚后,他得知妻子未曾有过正式的姓名,便为她取名为“黄体先”,这对夫妻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就此拉开。

寻觅中的革命回声

1950年2月的一个平常日子,在成都市三桥南街,有一家小巧而充满历史气息的饭店名叫“努力餐”。饭店的门口挂着微微发黄的灯笼,照亮了门前的石板路。这个早晨,店里的气氛异常宁静,直到三名顾客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老板娘黄三姑娘,一个身着简朴棉衣的中年妇女,迎着冬日的微风,热情地从内堂走出来迎接客人。她微笑着,问道:“几位客官,今天想尝尝哪些菜肴?”

其中一位顾客,看起来四十多岁,脸庞略显疲惫,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环顾了一下四周,低声对老板娘说:“听说你们店里的‘革命饭’很好吃,给我们来上三份;至于菜嘛,就给我们来个一菜一汤吧!”

这句话仿佛是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老板娘心中尘封已久的记忆。她的身体微微一震,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转而眼中开始积聚着泪水。她的声音颤抖而急切:“你们,你们认识我丈夫车耀先吗?我已经十年没有他的消息了!他人在哪里,是死是活?”

回到1929年,车耀先被中共川西特委任命为特派员,随后他来到成都,开设了这家“努力餐”饭店。车耀先与组织上约定,凡是党内的同志如果路过成都,来到“努力餐”用餐,只要喊出“来一菜一汤”的暗号,便可以得到免费的饭菜,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这个暗号,曾是同志间的一个秘密信号,如今在无意中被这三位客人触发,使得老板娘的心情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她急切地希望从这三位顾客那里得知关于丈夫的任何消息,哪怕是一丝线索。

车耀先的遗作与黄三姑娘的守望

1946年8月18日,一个阴霾的早晨,车耀先在一处隐蔽的敌方监狱中被秘密处决。在这最后的时刻,他静静地提笔,在一张破旧的纸上挥洒下最后的诗行:“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人?”

车耀先的牺牲是黄三姑娘并不知情。只是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位地下党同志急匆匆带来的包裹。包裹中装着车耀先在狱中撰写的两份手稿,一份是详细记述四川地区军事历史的《四川军事史》,另一份则是他未完的《自传》。尽管泛黄的纸张显得脆弱,但每一个字迹都透露出车耀先的坚定和睿智。

黄三姑娘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她将这两份手稿视为至宝,用最精致的布将手稿包裹好,放在家中最安全的抽屉里。

后来黄三姑娘独自肩负起抚养儿女的重任。在那些充满挑战的岁月中,她既是母亲,又是老师。黄三姑娘将车耀先的精神和理念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了革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孩子们渐渐长大,并最终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革命的行列,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随着成都的解放,黄三姑娘决定将“努力餐”饭店捐赠给了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作为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随后,她在成都小南街口摆起了一个小摊,出售一些日常小商品。在那个小摊前,黄三姑娘用自己的行动向过往的行人展示了自食其力的价值。

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组织致力于找回那些在抗战和国内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遗骸。1950年,他们终于在重庆找到了车耀先的遗骸。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他的遗骸被安葬在风景秀丽的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题写了车耀先的墓碑。

为了照顾车耀先家庭的后事,党组织特地派出了三位同志前往成都,寻找黄三姑娘。同志们找到了忙碌中的黄三姑娘,向她表达了党组织对她家庭牺牲的深深敬意,并向她说明了他们此行的目的:解决她和孩子们的工作与生活问题。

继往开来:黄三姑娘的遗愿与努力餐的新生

1954年,黄三姑娘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因食道癌病逝,享年58岁。她一生中历经丈夫车耀先的牺牲,独自抚养五个孩子成人,并见证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步入革命的行列。这五个孩子不仅继承了父母的革命理念,还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两个甚至晋升为县处级领导干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政府决定对“努力餐”进行原貌复建,以纪念车耀先及黄三姑娘一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原本的饭店经过精心的修复和布展,再现了当年的风貌,成为了讲述他们家族故事的场所。

修复过程中,设计师和工人们对老照片和文件进行了仔细研究,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实。餐桌、椅子以及餐具的布局,都按照历史照片上的样子进行了精确复原。墙上悬挂的是车耀先和黄三姑娘的照片,以及车耀先当年即席作的诗。

此外,“努力餐”还辟出了一部分空间作为展览厅,陈列着车耀先的手稿、信件以及他和黄三姑娘生活的实物。“努力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的一处党史教育基地后,吸引了众多学生和研究人员前来学习和参观。

参考资料:[1]陈朝权.英魂永驻松林坡——记革命烈士车耀先[J].巴蜀史志,2023(2):27-32

0 阅读:181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