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是一家小型建筑公司老板的刘春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
她翻出背包里那包边角已经有磨损痕迹的信封袋,哀叹了一口气,默默地低下头。
窗外万家灯火,可纵使她如今已经站在高处,却依然找不到20年前,在她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那位恩人。
20年来,她揣着那包封好的现金,孜孜不倦地四处寻找恩人赵大哥。
除了感谢他当年的慷慨解囊相助之外,她更担心大哥以为她是白眼狼。
一个人的能力始终都是有限的,因此刘春梅在多年寻人未果后,决定寻求媒体的帮助。
在2017年时,已经49岁的刘春梅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她拥有一家小建筑公司,生意做得稳稳当当的。
两个儿子都有独立自主能力,学习也完全不用她操心。
虽然离异多年,但刘春梅待人处事的方式深得身边人的信赖。
身为女性她言必行、行必果,让不少人对她刮目相看。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她过得并不顺心。
有一件事一直挂在她的心头,时间久了便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只有找到恩人,才能让她彻底放下内心的牵挂。
这20年来她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通过建筑行业接触到更多人。
除了赚钱养家糊口以外,也是想获得更宽广的途径寻找恩人赵大哥。
可是我国人口十几亿,即使她一有空闲就不停地寻找。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成了最大的阻碍。
身边的亲人都劝她要不就算了吧,20年前的一万块钱或许是赵大哥的全部家当。
可事到如今,一万块钱也不是大数目了。
赵大哥
但刘春梅却固执地坚持,她说这辈子一定要找到赵大哥:
“他借给我的不仅是金钱,还是承诺和信任。”
她内心清楚,如果当年没有赵大哥出手相助,或许她早已没有勇气活下去。
当她找到媒体,讲述自己的遭遇后,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感动了,也对那位只与刘春梅见过三次面便借钱给她的赵大哥十分好奇。
凭借刘春梅提供的赵大哥是湖南邵东人,曾在邵东农校上班,住的农校宿舍附近有一座桥等有限的信息,寻人节目开始进行大海捞针式寻人。
好在栏目组有充足的经验,在寻找了一段时间后,成功找到了赵大哥。
当赵大哥与妻子相互搀扶出现在刘春梅面前时,她一时激动得不知该如何打招呼是好。
情急之下唯有深深拥抱住两人,两眼泪汪汪。
赵大哥夫妇完全没想到这一万块钱会成为刘春梅的念想,并且一念就念了20年。
但对刘春梅而言,她等了20年还的不是钱,而是赵大哥夫妇对她的恩情。
是这份恩情,支撑着她走过风风雨雨的20年。
每当想起命运的不公,与上天待她的不薄,刘春梅就会不自主回忆起那段往事。
1995年,工人下岗潮席卷全国各地,身在湖北武汉的刘春梅与丈夫也未能幸免。
夫妻俩同时下岗,不仅断了生活来源,生活更是举步维艰,黑暗遮盖了整个家庭。
原来在供销社百货大楼当柜台营业员的收入就数着手指可算,家里还上有老下有小,仅凭夫妇俩每个月的工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如今两人双双下岗,一时间乱了思绪,都不知到哪重新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活一大家子。
大人少吃几口饭还能忍过去,但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个才刚上学,另外一个只有一岁多,都是饿不得的时候。
解决温饱问题成了刘春梅与丈夫的首要任务。
身为家里的顶梁柱,刘春梅的丈夫决定先打零工赚了钱再说。
于是他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奔波在各个工地干苦力活。
可是当他们每天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却依然无法满足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的愿望时。
此时作为父母的他们,总会心有不甘。
身边一些同时期下岗的朋友,勇敢“下海”反而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既收获了富足的财富,还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
刘春梅夫妻也是艳羡不已。
“既然都已经下岗了,还不如放手一搏,跟我们一样尝试投资做生意,说不定就改变人生了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春梅夫妻也选择去做生意。
起初,两人还是比较犹豫保守的。
结婚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也不多,都是存着以备不时之需的。
但要说看着别人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不心动,那也是骗人的。
刘春梅与丈夫辗转反侧了许多个深夜久久不能入眠后,终于下定决心孤注一掷拼一把了。
两人拿出压箱底的5万块钱,跟随朋友的步伐投资煤炭生意。
可惜他们没有深度考虑市场前景,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煤气灶的普及,家庭煤炭使用已经逐渐被煤气所取代。
这个时候还投资煤炭显然后劲不够,被时代淘汰只是迟早的事。
果然,刘春梅夫妇还没等来投资的回报,就先被现实狠狠地打脸。
不但得不到收益,还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可能。
刘春梅对此心急如焚,每天都担惊受怕,生怕会因此拖垮这个家。
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一家,一段时间后,除了他们投进去的5万元全都付之东流之外,还欠下4万元债务。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非常压抑,大家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心情不好连话都懒得讲。
可当务之急是赶紧还清债务,但那时候的4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目前的情况,一家人拿什么还呢?
刘春梅一边着急,一边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还经常劝丈夫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我们夫妻同心,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能还完债的。”
每次听到刘春梅的安慰,丈夫总是若有所思。
这让刘春梅以为压在这个男人身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才让他日渐沉默寡言。
为了分担丈夫身上的重担,刘春梅决定离开家乡,外出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挣钱。
因为与刘春梅关系要好的姐妹告诉她:
“要赚高工资就得去南方,南方沿海城市经济远比内陆好,随便找一份工作都比武汉同样职业高。”
之后与丈夫表明要跟着好姐妹到南方打工的想法,并获得丈夫的同意后,便随便收拾了几件衣服踏上开往南方城市的列车。
多年后刘春梅依然清晰记得,那一年她刚29岁。
为了一家人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她第一次离乡背井外出谋生。
之后她与几个姐妹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才来到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舟车劳顿,几人都又累又困。
在经济状况受限的情况下,姐妹几个决定随便找个旅馆先落脚休息一晚再说。
人生地不熟的她们,最后在一条偏僻阴暗的巷子深处找到一家简陋的旅馆,开了一个房间后便将就地躺在不怎么干净的床上。
几人刚闭上眼睛没一会,便听到隔音效果很差的房间外,走廊上脚步声由远及近。
咚咚咚的叩门声在凌晨一点多的寒冬深夜显得异常的刺耳与惊悚,刘春梅几人一下子就被惊醒了。
她们面面相觑,陆续清醒过来后一颗心不安了起来。
深更半夜的旅馆,谁会来敲她们的门呢?
直到听到旅馆老板娘声音那一刻,她们才松了一口气。
可当她们打开房门,看到老板娘身后还站着一个壮汉,还有她那句意味深长的:
“远方来的客人,价钱可是很高的哦”。
几人内心了然,一位姐妹急中生智,马上回道:
“让我们先把袜子穿上吧,挺冷的。”
关上门后姐妹几人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穿上鞋子出门就是跑,能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然而当她们再次打开房门的时候,右边房间里同时走出一个男人,她们下意识地就要退回房里,男人却上前告诉她们:
“我知道路,我带你们跑,快。”
对于眼前的男人,大家都半信半疑,只是男人憨厚老实的长相让她们本能的愿意相信他。
七拐八拐之后,男人带着刘春梅姐妹三个终于停下了奔跑的脚步,上气不接下气地蹲在街边的墙角喘气。
此时男人正式自我介绍:
“我叫赵佑喜,湖南人,之前是名老师,你们放心我不会害你们。现在你们是要回家还是继续留在这里?”
此时的刘春梅几人想想都后怕,根本没有留下找工作的心思。
好心的赵大哥送佛送到西,带她们到车站排队买票。
上车前,赵大哥与她们互留了联系方式。
成功脱险的刘春梅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赵大哥的恩情。
安全到家后,刘春梅便迫不及待地与丈夫一同到赵大哥家拜访道谢。
让她想不到的是,赵大哥虽然住在邵东县农校集体宿舍,日子却过得非常清贫。
房间里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和几条凳子。
看到赵大哥的条件,刘春梅心生感慨:
一个条件这么清贫的老师,还这么富有正能量,自己又怎能向命运低头呢?
临别的时候,刘春梅邀请大哥大嫂有空带孩子到她家做客,并约定两家常来往。
两个月后,大哥大嫂一家人来到刘春梅家玩,激动的刘春梅向母亲开口借了300元,打算用来接待赵大哥一家。
热情的刘春梅带着赵大哥一家玩遍了当地的景区,还采购了不少当地的土特产作为伴手礼送给他们。
一来刘春梅是真心想感谢赵大哥的救命之恩,二来她也认定了大哥大嫂是真正的朋友,私心想保持这段友谊。
正当两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和谐的氛围。
原来是刘春梅家的一个女债主找上门来催款,不但语气嚣张,而且对着刘春梅的面就是一顿难听的臭骂。
虽然刘春梅再三请求对方借一步说话,但债主也看出了刘春梅不想在赵大哥面前丢脸,便故意将她欠债一事全盘说出。
刘春梅羞愧难当,这时候赵大哥义气地挡在双方中间,告诉债主:
“你要相信她要是有钱,肯定不会不还你。”
见债主不依不饶,赵大哥不假思索地帮腔道:
“这样吧,我还有一万块钱,过两天我把钱送过来,你先还给人家。”
刘春梅急忙摇头谢绝,当赵大哥真的把一万元送过来的时候,她怎么说都不肯收下。
“我也只有这么多了,你先拿去救急,等你缓过来了再还我钱。”
手心沉甸甸的一万元无异于雪中送炭,之后刘春梅更拼命打工赚钱,即使丈夫不堪债务的重负与其离婚,她依然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赚到钱亲自还给赵大哥。
身为母亲,孩子永远是自己的软肋。
纵使刘春梅已经慢慢还钱给债主,却挡不住有债主找上学校,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习。
无奈之下,刘春梅只能连夜打包,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独在异乡的刘春梅一天打三份工,清晨与友好的姐妹去批发青菜,卖几个小时后又赶往药店工作,晚上则是在夜市卖羊肉串。
每天都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依然存不够孩子上学的学费。
心灰意冷的刘春梅动过到医院卖血,和跳进长江一了百了的念头。
可一想到大哥大嫂的恩情还没还,不能让他们以为她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刘春梅又燃起活下去的勇气。
然而当年连夜搬往异地的时候,她不小心把赵大哥的联系方式给丢了,这些年她也因此懊恼。
后来刘春梅凑齐了3800元,便打算动身前往邵东县寻找赵大哥。
她跟单位请了三天假,给两个孩子准备了三天的饭菜,便小心翼翼揣着钱前往邵东。
可当她靠着记忆找到农校时,却被附近的居民告知学校早已拆掉,人也都搬走了。
在邵东县的街头巷尾找了三天,刘春梅还是得到任何线索,带着懊恼与自责打道回府的刘春梅越想越自责。
幸运的是,在2017年媒体的帮助下,刘春梅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哥大嫂。
当她亲手把怀里捂得温热的信封袋交到大嫂手里时,心里悬着的石头也落地了。
是什么原因让赵大哥对一个只见过三次面的新朋友解囊相助呢?
赵大哥解释自己没想那么多,他只记得父亲从小就教育自己,人在社会上,三更时想自己,五更时就要想到别人。
赵大哥从借钱给刘春梅的那一刻起,就相信她一定会还钱。
如果她还没还,肯定是有困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世间从不缺温暖,只有真诚相待,社会总会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