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30日,华野主力攻击临朐再次失利,粟裕当天下令各纵撤出战斗,稍后致电军委自请处分。根据之前确定的分兵部署,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亲率华野2纵和7纵前往诸城地区整补,临行前给粟裕留下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对作战指挥提出了批评,陈毅看罢电文和信件甚感不安,三天后起草了一封最高密级的“指人译”急电!
(解放初期的谭震林)
这封发往军委和华东局的密电,是陈老总跟粟裕恳谈一夜,又征求了谭震林的意见后·,才最终定稿的。陈毅在电文中指出“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至于南麻、临朐“两仗未全胜,彼此共同有责,不足为病”。
关于副政委的批评信,陈毅也解释说:“我本挽三人共谈,谭因东行,故谭未参加,谭临行遗书,对粟有帮助”。总体来看,陈老总的态度是勇于承担责任、继续信任粟裕、维护华野领导层的团结,毕竟另外二位代号分别是“502”和“503”。
争论虽告一段落,不过谭震林仍有些情绪,在失利的南(麻)临(胊)战役中,华野2纵伤亡4000余人、华野7纵伤亡2500余人,甚至2纵5师政委秦闲安同志,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损失惨重如斯,副政委当然心疼!
此时敌情非常严重,敌范汉杰第一兵团已完成集结,正准备对胶东解放区发起“九月攻势”,而到达根据地腹地招远地区的主力部队,只有许世友的华野9纵,以一个纵队如何对抗敌人的六个整编师?胶东局势危如累卵。
华东局机关正随9纵行动,为加强保卫根据地的兵力,饶漱石迭电谭震林,应尽速率2纵、7纵东来会师,然而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的指示电,却遭到谭震林的断然拒绝!
(陈老总)
一、谭震林坚持已见不肯东进
按照华野“七月分兵”的整体部署,陈毅、粟裕将率野司和华野主力,杀到外线挺进中原战场,暂称“华野西线兵团”;而谭震林则率领2纵、7纵和9纵留在山东,坚持内线作战,以及保卫鲁中和胶东根据地,暂称“华野东线兵团”。
军委最初任命谭震林兼任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则升任东兵团副司令员,同时以胶东地方武装升格组建华野13纵。也就是说,东兵团将以四个纵队的兵力,在谭、许首长的统一指挥下,奋起抗击范汉杰的进犯。
不过第13纵队刚刚编成了一个旅,而第9纵队在南临战役中,伤亡高达4600余人,仅凭这两个严重缺编的纵队,显然是不足以迎敌的,饶漱石因此才要求2纵和7纵速来会师,共同保卫胶东。
(东兵团谭司令)
而谭震林反对东进,当然有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华野2纵和7纵的整补尚未完成,部队士气不高且思想有些混乱,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部队暂时无力承担重大作战任务,总得先恢复下元气。
谭震林曾派员深入部队调查,以华野2纵6师第18团的一个连为例,南麻战役之前,该连满编官兵131人,其中党员有59人;而刚刚抵达诸城地区休整时,全连仅剩39人,其中党员有22人,损失率高达72%!
因此谭震林这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是派政治干部下连队作思想工作、努力改善部队生活、补充新兵恢复各级建制,同时成立了“东兵团南线指挥部”(简称南指),统一领导两个纵队的休整补充工作。
在“南指”首长们看来,最起码要一到二个月以后,部队才能恢复战斗力,此时东进,完全不具备条件!
(许原任副司令)
另一方面,“南指”研判认为,如果东兵团全部完成会师的话,胶东根据地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部队,谭震林后来对此回忆说:“当时四个纵队都集中到莱西平原打大歼灭战,不能说无可能,但可能不大,地区狭窄,我们集中,敌人也溜了”。
“南指”因此提出了另外一案,即华野2纵和7纵稍事休整后,挥师南下敌人兵力薄弱的鲁中地区,求歼整83师、整28师等敌军,以调动范汉杰所部增援,同样也能起到减轻胶东压力的作用,甚至还要求9纵西来会师,共同南下!
饶和谭之间电报往来争论不休,远在鲁西南的陈毅、粟裕闻讯,对东兵团领导内部出现的战略分岐,感到特别焦急,彼时华野司令部对东兵团已无直接指挥权,但仍负有战役指导之责,华野分兵不分家,这一点要说清楚。
陈粟首长坚定认为:东兵团只有集中兵力,才能保卫胶东,再分兵是没有出路的!
二、谭震林决心发起诸城攻坚战
陈粟遂于8月27日,联名致电华东局和“南指”,强调了胶东根据地对于华东解放战争的重要性,建议:“故我们主张东兵团四个纵队,应集中胶东作战,直接保卫胶东,较之二、七、九纵南下作战为有利”!
野战军的调动和作战归军委直接指挥,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并无统率权,而陈粟又暂时无权节制东兵团,加之谭副政委资历深厚,这才出现了“南指”没有做到令行禁止的特殊状况,而对于陈粟的建议,谭震林还是不能接受。
自9月1日起,范汉杰的10多万敌军倾巢出动,分路扑向胶东根据地,我9纵和13纵寡不敌众,数次接战失利,根据地若干城市均告失守,形势极度危急。而此时的“南指”,非但没有挥兵东进驰援,反而瞄上了诸城县城。
范汉杰为监视和压迫华野2纵和7纵,于9月9日下令整编第64师之157旅,突然侵占了诸城县城,卧榻之侧岂容敌人安睡?谭震林和“南指”当机立断,决趁敌立足未稳,火速发起攻城作战,拟全歼这个整编旅,进而打乱敌之全盘部署。
1947年9月9日午夜,华野2纵和7纵向诸城发起猛烈攻击,战至9月10日黄昏时分,攻城部队已控制东西北三面城楼,与敌展开巷战。要说粤军还是挺能打的,敌157旅以天主堂为核心工事,拼死顽抗,而缺乏特纵炮火支援的南指所属部队,迟迟不能结束战斗。
守敌不停呼救,整64师师长黄国梁接报大惊,亲率师部和另外两个整编旅,自高密出动火速来援,这也大大出乎了“南指”的预料:因援敌动作较快,负责阻援的2纵6师尚未抢占要点“道口”,整64师主力已经通过此地直扑诸城。
(攻城)
至9月11日凌晨,我攻城部队已占领县城大部,再咬咬牙便可拿下天主堂,可惜战事激烈没有及时上报,而谭震林和2纵韦司令员误以为,城内一时无法结束战斗,援敌又快速接近,我军有腹背受敌的危险,遂于11日天明时分下令撤出战斗。
诸城攻坚功败垂成,殊为遗憾,华野2纵战史总结为:“11日敌已处于危机不支之境,战斗本可顺利坚持下去,但因检查了解各部战况不周,怕遭南北合击,南指和纵队轻易动摇决心,放弃了可能争取的彻底歼敌的战机”。
诸城战役只歼敌1500余人,两个纵队又出现较大伤亡,干部战士情绪低落,谭震林也深刻反思了在指挥上的失误。与此同时,胶东战场险象环生,饶黎许首长9月24日电告军委和陈粟:“内线已坚持三个星期,为减少尔后作战困难,决向敌后转移”。
华东局的叫苦和诸城战役的意外失利,不仅让“南指”认识到分兵作战的错误,也终于惊动了军委和毛主席!
(诸城战役的位置)
三、谭震林正式改任东兵团政委
毛主席认为保卫胶东意义重大,遂急电华东局、西兵团和“南指”:“我们认为,谭震林所率二、七两纵目前不宜离开滨海,只要该区有粮食,就应留在该区打些小胜仗,一个月后,敌有大可能调走部分兵力,局势亦可能好转”。
陈粟也致电谭、韦等南指首长,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指出作战不利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干部情绪不高,特别是某些高级干部顾虑太多,致变成犹豫不能贯彻决心”,敦促两个纵队应尽快东进,与华东局和9纵实现合兵一处。
军委和陈粟首长的指示,终于打消了“南指”干部们的犹豫和顾虑,谭震林痛下决心,于9月24日率部队离开诸城北上,越过胶济铁路线奔向胶东,并于10月1日在朱阳附近地区,与华东局机关和9纵胜利会师!
(抗战时期)
至此,华东野战军留在内线作战的三个主力纵队,终于拧成了一个拳头,成为未来“山东兵团”的基干。军委综合考虑后,重新任命许世友为东兵团司令员,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兼兵团政委,军史上著名的“许谭兵团”横空出世。
为改变之前军令不畅的状况,军委同时给华东局、华野司令部,下达了关于《东西兵团的指挥和建制等问题》的电令,明确规定:“许谭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
亦即除挺进中原的华野西兵团外,其余所有部队包括东兵团、苏北两个纵队、华东军区全部地方武装,统归华东局指挥。有了军委的授权,华野东兵团的指挥关系终于得以理顺,避免了领导层再出现争论的可能。
军委同时告陈粟:“你们则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及规定区域一切武装之作战”,这也是在特殊的时期,军委对华东野战军指挥权的正式分割,总是让陈粟再操心内线的作战,必然会影响逐鹿中原的重大任务。
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稍后改称“华东野战兵团”,升格为军委的直属兵团,而随着华野13纵完成扩编,以及渤海军区部队升格为渤海纵队,许谭兵团高峰时期拥兵五个野战纵队!
不久以后,敌人果真从胶东抽走了两个整编师,如此苦战过后,不仅胶东保卫战取得了最终胜利,许谭兵团还开始了山东大反攻!
1948年初,华东野战兵团改称“山东兵团”,在自身已兵强马壮的情况下,为支援苦苦支撑的苏北根据地,华野2纵奉命调出山东兵团序列,于3月间南下与华野11纵、12纵会师,共同组建了“苏北兵团”。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在1948年9月济南战役之前,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这两个野战兵团,始终由华东局代为指挥,并未归还华东野战军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