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判断,不,我敢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如此的料敌如神,那真不是盖的:1948年10月2日上午,蒋介石果真率精干随员乘专机飞抵沈阳,当天便主持召开了“东北剿总”的高级军事会议,研究如何增援锦州的问题,场面甚是滑稽。
会上是蒋介石的独角戏,他强令以廖耀湘第九兵团为基干,再抽调沈阳守军的全部机动兵力组成“西进兵团”,沿北宁铁路线两侧驰援锦州(新民、大虎山、沟帮子这条线),与侯镜如“东进兵团”完成夹击。
卫立煌反对无效,廖耀湘不敢吭气,总之谁官大谁说了算,会后走出大楼的路上,有两个将军魂不守舍地撞了个满怀,分别是剿总副参谋长姜汉卿和第53军副军长赵国屏。
赵副军长一脸懵圈,请教副参谋长:“你觉得今天这个部署怎样”?
姜副参谋长没好气地回答:“完蛋更快一些”!
赵副军长更懵了:“为什么这么说”?
姜副参谋长白了他一眼:“老头子亲自指挥嘛”!
“老头子”其实第二天就飞走了,但事已至此,廖耀湘不敢不遵,遂于10月5日给兵团所属各军下达作战命令,从沈阳、新民、辽中等地出发实施战役集结,同时命令团以上军官全部赶到新民火车站:西进兵团“前进指挥所”的开设地。
廖司令官声嘶力竭地给将校们训话,主要讲了三条:第一,解放军围攻锦州,就是要调动新1军和新6军前往增援,然后在野战中加以歼灭,俺们绝不能上当;第二,新6军须在新3军的策应下,攻占东北野战军后勤要点彰武县城。
第三条有点耍流氓了,廖耀湘声称,根据“总统”的直接命令,西进兵团的团以上军事主官,均有权下令枪杀沿途解放区的地方干部,反动本性显露无遗。然而应该注意到,廖耀湘的所有命令中,从来就没有“沿北宁路直驱锦州”的字眼!
近段时间,自媒体上给“老头子”胡乱翻案的文章不少,“廖耀湘直接增援锦州,即可改变辽沈战役走向”的论调甚嚣尘上,完全弯曲了这段历史的真相,那么,从时间、空间和军力上来看,廖耀湘到底有没有机会,真的解锦州之围呢?
(战场概况)
一、东北野战军12万大军早已严阵以待
廖耀湘担任司令官的这个“西进兵团”,又被称为“攻击兵团”和“辽西兵团”,理论上的战斗序列,包括新1军、新3军、新6军、第49军、第52军、第71军,以及配属的战车、重炮和工兵部队,但理论和实际可不是一码事。
其中刘玉章第52军干脆没有随西进兵团行动,而是后来单独袭占了营口;新1军留了一个师控制辽中县城,因此纳入序列的只有两个师;新6军有一个暂编师尚在锦葫交界地区,只有两个师又一个团出动。
其他第49军和第71军也不是满编状态,第49军之前已空运到锦州两个团,实际兵力为二个师又一个团;而第71军有一个师之前在锦州重建,战役打响后直接划归范汉杰指挥,实际兵力也只有二个师。
也就是说,所谓的“西进兵团”真正下辖的兵力,只有五个军番号下的11个满编师、另2个步兵团、配属的骑兵旅重炮团战车部队等,合计总兵力约11万人,而关于敌人兵力的详细情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早已了然于胸。
蒋介石飞离沈阳的10月3日早晨,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专列,刚刚停靠的郑家屯火车站,“林罗刘”首长发出了一封亡羊补牢的急电,向军委汇报了攻锦战役的兵力部署,注意这是最初的计划:
“我们拟采取如下布置:以4纵和11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之敌;以1、2、3、7、8、9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5、6、10、12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看清楚了吧?为了阻击和钳制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东野拟调集全部十二个野战纵队中的1/3,兵力绝对雄厚!之前撰文介绍过,辽沈战役打响前,东北野战军主力纵队的兵力多在40000人左右,后建纵队的兵力则多在35000到37000人之间。
无论怎么取平均值,“林罗刘”最初拟动用阻击沈阳援敌的兵力,也不低于15万人马,在野战而非攻坚的态势下,在质量和士气均高于对手的情况下,难道拦不住11万敌人?莫开玩笑。
当然,这个最初的兵力部署,在战役进程中是有所变化的,随着廖耀湘“耍滑头”没有直驱北宁线,“林罗刘”在到达牤牛屯前指以后,调整了全盘兵力分配,决以钟伟第12纵队加强长春围城力量,以保证郑洞国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
另以第5纵队、第6纵队(欠第17师)、第10纵队、第1纵队第3师、独立2师、内蒙骑兵第1师,置于彰武、新立屯以东地区,阻击廖耀湘西进兵团。即便如此,“林罗刘”派出的部队仍有九个主力师和二个独立师,总兵力不低于12万人。
双方的建制数量倒是很巧合,都是11个师的作战部队,可问题是,解放军编制充足兵力数字明显占据优势,并且是打阻击而非围歼战,廖耀湘就算直驱北宁线、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气,能突过去吗?反正我不信!
(这张图不完全准确)
二、沈阳和锦州之间横亘着四条“大水”
从当年的沈阳城区到锦州古城,公路距离不低于250公里,也就是说,并没有实现全军摩托化的西进兵团,即便沿北宁线直接援锦,至少要完成500里的徒步行军,就算沿途没有解放军的阻击,廖兵团以急行军赶到目的地,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部分读者还忽略了沈锦之间的地形地貌,这里又被称为“辽河平原”,分布着辽河、巨流河、饶阳河、大凌河等多条水系,40年代也没有永久性公路桥(有也得被解放军炸了),廖兵团的坦克、美制105、155毫米榴弹炮,难不成一一飞过河去?
因此每过一条大河,廖兵团都得临时架设桥梁外,那么在原有的时间上还得“加钟”,如果再被解放军来个半渡而击,廖兵团非得散架子不可,对此,法国军校进修过的黄埔生廖耀湘,是有清醒认识的:沿北宁线直出锦州便是找死!
(注意看水系)
那还是蒋介石飞走以后,顾祝同留下来监督卫立煌出兵援锦,卫总司令马上就变了卦,反复说明:“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两个打赌,划十字(写军令状划押之意)”!
顾祝同转头希望廖耀湘执行军令,廖司令官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当时也说:“”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背三条大水,一路侧敌行军远出锦州地区,那确实有被节节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
可见这“三条大水”:辽河、巨流河、饶阳河,绝对是廖兵团重装部队的噩梦,这还不算接近锦州时必渡的大凌河,四条水系必将额外增加廖兵团的行军时间,对此廖耀湘是有确切回忆的:
“因辽河上没有公路桥,只巨流河有一座铁路桥,临时又搭一座浮桥,步兵从铁路桥过河能力不大,从辽中来的新1军,是在新民以南涉渡过来的,兵团主力未能如预期在11日以前集中完峻”。
注意时间点,廖兵团在新民以西完成集结的时间,已经是10月12日,因为部队建制杂乱单位众多,道路难行又受河流限制。那么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是什么时间呢?10月14日总攻城垣,10月15日下午解放全城!
新民距离锦州还有210公里,也就是说,把东北野战军阻援的部队不考虑在内,咱谁也别拦着廖耀湘,让他撒了欢地朝前赶路,三天时间得跑完400多里地,中间还要过两条大河,就凭廖兵团的素质和士气,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十几天以后,在西进兵团行将覆灭之前,《大决战》中还有一句经典台词,那就是廖耀湘举着步话机喊:“我兵团畅通无阻,畅通无阻”!只因卫立煌为了接应廖兵团逃回沈阳,提前在辽河上架了多座浮桥。
那为什么西进锦州之时,廖耀湘不敢说自己“畅通无阻”呢?因为那几条大水,严重制约着西进兵团的行动自由,廖耀湘对此心知肚明,军事地理好歹是黄埔的必修课。
三、廖耀湘兵团早已上了东野“菜单”
廖耀湘最初是怎么想的呢?一方面,他深知西进兵团很难在十天以内,赶到锦州城下,直驱北宁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又担心推进至大虎山地区时,容易遭到东野主力的夹击:“林罗刘”完全可以暂对锦州围而不攻,抽出几个纵队北上先吃掉他。
为了应付“老头子”,廖耀湘只有一个办法可行:先攻占东野后方交通线的枢纽:彰武,来一个“围魏救赵”,企图凭借掐断运输线,来迫使东野撤围锦州,为此,西进兵团先头部队新3军,奉命于10月13日黄昏袭占彰武。
廖耀湘因此大吹法螺,南京沈阳的电台也各种宣传,然而廖司令官希望看到的局面并未出现,东野很快开辟了经由内蒙的第二条运输线,完全不受彰武失守的影响,对锦州外围的攻击反而日渐紧密,范汉杰天天哭着喊着求援。
“东进兵团”在塔山久攻不克,“西进兵团”在彰武磨磨蹭蹭,监督廖耀湘行动的战地视察官罗泽闿,10月13日夜里急电南京告状,于是10月14日凌晨,廖耀湘接到了蒋介石的亲电,命令其立即转兵新立屯,然后向锦州疾进,并警告“如再延误将军法从事”!
廖耀湘无奈了,10月14日上午下达命令,西进兵团各部须立即渡过新开河,经新立屯向阜新攻击前进,然后再“跃至义县和锦州地区”,并限各军10月15日务必到达新立屯“整理态势”:注意这一天,也是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之日!
1948年10月16日拂晓,参与攻击塔山的新6军暂62师师长刘梓皋(该师此前驻葫芦岛整训,塔山战前临时划归54军指挥),急电廖耀湘告知锦州已经失守,刚刚到达新立屯的廖耀湘大惊失色,已知所谓的“驰援锦州”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天廖耀湘即下定决心,西进兵团必须自新立屯一线,经由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直接退往营口,这也是杜聿明力挺的方案,至于蒋介石令其“克复”锦州、卫立煌请他退回沈阳的命令,全都是耳旁之风。
此后爆发的惨烈之“黑山阻击战”,已经不是梁兴初第10纵队阻敌增援锦州,而是要切断廖耀湘逃往营口的通道,为东野主力赶来围歼争取时间,是故廖耀湘兵团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威胁过东野的攻锦作战,距离还远着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让“林罗刘”真正有所顾忌的,只有距离锦州不足30公里的“东进兵团”,却从来没有把廖兵团出援视为战役成败的关键,还记得那句:“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那就是说,廖耀湘和他的西进兵团,早已上了东北野战军的“菜单”,无论这个精锐兵团选择哪条路线,都不会真正影响攻锦之战和辽沈战局。只能说,如果不是敌营内部扯皮,廖兵团第一时间逃回沈阳的话,辽沈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的时间,可能要延迟一些。
(看清北宁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