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这些耳熟能详的古人名字从书本上走进荧幕,是种什么feeling?
近日一部名为《长安三万里》的国产动画电影推出,从边塞诗人高适晚年回忆出发,追溯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年的交往,勾勒出了一个饱满的盛唐气象以及一幅“诗人群像”。该电影上映几天,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今年暑期档一部现象级电影。
这部电影凭啥“出圈”?唐诗“一哥”李白带来的流量功不可没。
李白被誉为“诗仙”,中小学课文选了他不少作品。古人曾说,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那么时下的中国,但凡上过学者,则皆识李白,甚至不少人还是李白的“迷弟”或“迷妹”。
不过,书本上的这位“公众偶像”是静止的,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洒脱豪迈、超逸绝伦。这部电影堪称李白的“自传”,把李白丰满的形象“复活”了。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才知道李白不光能写诗,还是个剑客,不光有过“赘婿”史,还当过“阶下囚”。他这一生既有鲜衣怒马、烈焰繁花的高光时刻,也有入世碰壁、出世无奈、暮年颓唐的落寞无奈。这个更具真实感的李白,吸引很多人“一探究竟”。
然而,这部电影“出圈”,却又不是仅靠了李白带来的流量。
对诗歌的喜爱,也是吸引很多人走进影院的原因。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群星的诗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巅峰。中国人爱唐诗,不仅是因它们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还在于它们字里行间洋溢着东方式浪漫和唯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雄奇瑰丽想象下的典雅美、意境美让人如痴如醉,也将东方式意境泼洒到极致。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持续爆火。每年的冠军人物也被社会冠以“才女”“才子”。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中国人血液里一直流淌着诗词的基因,中国也一直把诗歌与才华画上等号。当《长安三万里》出现40多首唐诗时,现场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跟着默诵起来。这种“很上头”的场景,何尝不是唐诗魅力最好的见证?
▲(图片来自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这部电影也戳中了观众们的泪点。
电影主角、配角都是千年前的文坛大咖,用现在的话说唐朝是个“神仙打架的年代”。不过,这部电影却让观众看到的是这些大V也是普通人,与今天的每个人竟“如此接近”。
李白频繁遭遇困顿与挫折,高适生活中处处碰壁,杜甫一生怀才不遇……每个观众为“偶像们”的命运跌宕起伏感到不适,也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并对人生有了更深感悟。这种超强“代入感”容易让人情感“共振”。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没有再走寻常路。近年来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基本都是《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神话类、传说类题材。不过,随着这类影片越拍越多,观众事实上已有些审美疲劳。《长安三万里》的“出圈”,则为中国未来国产动画指出了另一条道路——从神话传说转向严肃文学、抒情文学,也大有可为。高适在影片最后所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这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信和执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