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初立,各种势力并存,权力博弈错综复杂,第二代皇帝至关重要。
第二代皇帝有能力,王朝能延续几百年基业,比如汉唐宋明清。
第二代皇帝没能力,王朝二世而亡,比如秦隋。
所以第二代皇帝,很难由第一代皇帝册立,而是靠最大利益集团的拥戴。
汉唐宋明这四个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即位,都是如此。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一
汉太宗刘恒其实是汉朝第五位皇帝,但也属于第二代皇帝,他是刘邦的儿子。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但他一生都生活在吕后的阴影下,国政其实都掌握在吕氏外戚集团手中。
刘盈亲眼看到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从此心理失衡,只能借助酒色安慰自己,很快搞垮了身体。
刘盈死后,吕后扶持了两个孩童相继为帝,吕氏家族权力极度膨胀。
吕氏的发达让刘邦的老部下们眼红不已,汉朝江山是依靠他们这些功臣打下的,现在却让老吕家捡了现成的。
功臣集团在周勃和陈平的带领下,诛杀了诸吕,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汉文帝的即位代表功臣集团战胜了外戚集团,利益被重新分配。
汉文帝即位,属于政变后被功臣拥戴即位,并不是由刘邦、刘盈,或者吕后指定,故而存在法理上的缺陷。
汉文帝即位后干的非常出色,文景之治由此开启,他的庙号太宗实至名归。
二
唐太宗李世民是篡位登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然后登基为帝。
李世民是唐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李唐王朝各个军事集团大都受李世民节制。
这就造成了主弱臣强,李渊和李建成代表的文官集团,远远比不上李世民代表的武将集团。
为了利益最大化,拥有兵权的武将们自然拥戴李世民即位,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封侯拜相。
李世民即位代表武将集团战胜了文官集团,利益被重新分配。
李世民虽然得位不正,但能力太强,在他的手上,大唐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
李世民还被四夷尊称为天可汗。
贞观之治也开启了上百年的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在这些成就的衬托下,居然有了历史合理性。
三
宋朝脱胎于五代乱世,赵匡胤通过欺负柴荣的孤儿寡母篡周自立。
一开始,他为了宋朝能够避免五代频繁篡位的问题,决定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以保证宋朝国祚绵长。
可等到他的儿子长大后,他后悔了,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结果赵光义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提前让赵匡胤驾崩。
赵光义较早的被赵匡胤立为储君,有充足的时间聚集利益集团,等到赵匡胤后悔时,他已经没有力量和赵光义背后的势力抗衡。
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将自己的结拜兄弟全都踢出了核心权力层,曾经聚集在赵匡胤身边的军事集团被他自己瓦解,也算是自毁长城。
赵光义的即位代表储君集团战胜了主君集团,利益被重新分配。
宋太宗即位后,干的差强人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四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但也属于第二代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儿子。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经过多方考虑,决定让朱标的儿子继承皇位,直接跳过了其他儿子。
朱棣因此丧失了通过正当渠道登基的可能。
朱允炆登基后,冒然削藩,给朱棣提供了造反的口实。
朱棣的背后是武将为首的军事集团,朱允炆的背后是江南士大夫为首的文官集团,二者本身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朱元璋为了保证孙子的江山稳固,大肆清洗功臣,同时将儿子们分封到北方边境守国门。
幸存下来的军事集团,自然成为了藩王们的拥趸,等到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军事集团纷纷倒向朱棣。
朱棣即位代表在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军事集团战胜了江南士大夫集团,利益被重新分配。
朱棣确实具备领袖魅力,他登基后干成了多项大事,迁都、疏浚大运河、下西洋、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缔造了永乐盛世。
总之,四位太宗虽然都得位不正,但他们都能力超群,又有当时最大利益集团的支持,故而能够保证政权稳定,从而奠定了几百年的王朝基业。
请把宋太宗踢出去
又不是先庙号才有这些皇帝呢,没有什么巧合不巧合的,朱棣还被嘉靖帝改尊成祖呢。
宋朝太宗比另外三个弱太多 差几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