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在民营医院做领导,由于他们医院坚持走正规的路子(区别于某些民营医院,你们懂的),竞争对手,不可避免,主要是公立医院。
这年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竞争,压力极大,不仅压力大,竞争力也天差地别,毕竟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看病首选还是公立医院,能在众多公立医院中突围、脱颖而出的民营医院,凤毛麟角。
对于民营医院,因为政策灵活,聘请相关的医疗专家不是问题,引进先进设备也不是问题,组织会议在医生中宣传宣传自己不是问题,降低病人治疗费用也不是问题(对,你没看错,就是降低费用)。
问题是,没有病源。
朋友是个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再大的压力也不愿意靠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患者,思来想去,还能采取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走进社区。
说扫楼可能有所夸张,最起码,每个社区都得跑,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反正得千方百计让群众了解自己,让群众信任自己。
走进社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不容易,社区多啊,一天最多跑一两个吧,一年总不可能365天每天都跑吧,跑一两次也不一定能取得群众的了解与信任吧,更别说由此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了。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艰苦的工作。
朋友和我说起这事儿,我挺感慨的。
像朋友这样的正规民营医院,不和公立医院卷,好像很难,但要和公立医院卷,好像也很难,公立医院自己就已经卷得一塌糊涂了。
现在各个县区都有医共体,医共体的成员涵盖了所有社区卫生院,可以说各个社区都是某个医共体的“辖地”,医共体总院宣传的号角凭借自己的分院早就在自己的“辖地”吹响,总院的医疗团队更是时不时地到自己的“辖地”义诊、讲座,目的只有一个,把医共体范畴内需要看病的老百姓留在医共体内,小病不出卫生院,大病不出县区医院。
目标很美好,想法很美好,做法也很美好,不过,阻力很大。
人民群众对县区医院的认可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小病大病都被你留在县区了,市级医院怎么办?
县区医院卷,市级医院更卷!
市级医院实力比县区医院强,努力程度一点儿不比县区医院差,县区医院进社区、进自己的“辖地”,市级医院虽然没有“辖地”,但也没人规定不能进社区啊!市级医院也派医疗团队到社区义诊、讲座,争取老百姓的信任。
这就使得,有些社区,不同的医院,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县区医院来了:我们服务好、技术强,你们生病了到我这来啊!
过几天,市级医院又来了:我们服务更好、技术更强,你们生病了到我这来啊!
再过几天,朋友这种正规民营医院也来了:我们服务超级好、设备超级先进、医生都是大牌专家、费用还超级低,你们生病了一定到我这来啊!
我不是说多家医院争先恐后走进社区不好,正相反,越多医生走进社区无疑越能为居民了解疾病、诊治疾病带来更多实惠,只不过,大家吸引病源的坚韧劲头,颇有些“传播理念、销售自己”的意味。
好好的医生,怎么搞得像传销的似的?
因为医疗本身就是走量的,没有量,就没有一切,只能不断的地去吸引患者,加上这个行业虹吸效应太厉害,真正不需要宣传自己的,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两家而已,其他的都得去拉。
古训有云:医不叩门,师不顺路,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初期投入巨大,需要走量才能摊低成本。一个医生一天看两三个病人是一定养不活自己的
全民免费,政府发工资,就不会出现这抢病人的情况,回归自然
悲哀。一个医生更应该关注的是怎么解除患者的病痛,而不是怎么留住病人,怎么收费
萝卜多了用刀切[笑着哭]
民营不靠蒙坑拐骗能盈利,那真是奇谈。
民营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老板不懂医 ,聘请一个院长,而院长千方百计的忽悠老板,把自己的熟人、朋友、亲戚都弄到医院来,一个科室明明四个人才能运转,他偏要减一个人,把这个人的工资发给自己带过来的人,而且这个科室特别重要,最后出了事老板买单……
不是像传销,是像拉皮条的老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