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劳,大儒朱升,为何被历史遗忘

尘封的历史书 2022-10-11 16:49:38

2008年,一部历史大戏《朱元璋》让大家领略了明太祖辉煌的一生,深刻体会到大明王朝创建的艰辛。

我们都知道,大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得到一句建国的"九字真言“,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可以说这九个字就是朱元璋前期的战略方针。而在剧中提出该方针的是李善长,其实是不对的,真正提出这”九字真言”的是另一位大儒,他便是赫赫有名的朱升,但是这样一位大儒,为何会被遗忘呢?

朱升,字允升,元大德三年(1299年)出生于徽州府休宁县迥溪乡台子上村一户半教半农的人家。因其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阳东升之际,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为其命名为朱升。

他是元末明初的大儒,更是一位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自幼便拜在休宁大儒门下求学。

徽州人好学好儒,在元朝,因为朝廷的治国方针,导致许多由宋入元的文学大儒们不愿出仕效力外族,纷纷隐居乡下山中以教学务农为生。

受到家乡这些风气的影响,朱升在十九岁那年,由老师推荐考中元朝的秀才后,获得免除赋税的特权后便毅然归乡了。但即使不出仕,对治学和天下都极为关心。

二十四岁时,朱升在遍访民间的传说后,编写了第一本专著《墨庄率意录》;二十六岁时,将自己观察、研究的星象变化、占卜的方术,整理成《星卦提纲》一书;三十五岁时,将自己看风水的实践经验写成《龙穴阴阳之诀》一书;三十九岁时,将历年研究的战国时的《魏文征集》各国刑书,以及由他的老师李悝编就的《德经》,经过考证后辑订为《刑统赋解》一书,并自刻问世。可以说,朱升作为大儒,学识是渊博的,他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一个儒生,更应该是一位集各家所长的大智慧者。

朱升像

这样的大儒,是受人尊敬的。

至正元年(1341年),在元朝地方政府的逼迫下,不得不参加科举。当时已经到了元朝末年,元政府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中央政府和四大汗国的连年征战,元朝已经没有了刚进中原时的那股锐气。而这个时候的儒学也是腐败不堪,学堂大部分都被破坏,这种情况下,便接受了元朝的池州路学正官职,只为了整治儒学。三年后,便放弃官位,回到徽州府城歙县开馆讲学去了。

朱升真正和朱元璋结缘是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吴龙凤三年的徽州城下。

当年七月,已经占领集庆并改名应天府,称“吴国公”的朱元璋为巩固和开拓江南战略基地,在分兵一部攻占江阴、常熟的同时,另派胡大海攻打徽州。胡大海先下绩溪、休宁,剪除了徽州两翼后,便挥师直攻徽州。

在徽州城下胡大海击败了元军元帅巴尔恩不花及建德路万户吴纳,使他们退守遂安不敢动弹,却遇到了副元帅福童的殊死抵抗。

面对着城中百姓的安危,朱升冒着万箭穿心的危险,一个人站在城下,面对着元吴双方数万人马,硬是说服了福童开城归降。可以说这一战,让朱升的胆识在朱元璋的淮西军团里开始高涨,因为一年后的婺源之战,依旧是朱升出场。

大明徽州地图

至正十八年,龙凤四年(1358年)十一月,吴军被婺源阻挡久攻不下,这让朱元璋极其恼火。当时的三军总管、大将邓愈实时提出了不妨请一年前在徽州城下那位大义凌然的学者出山看看。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亲自登门,得到了朱升的九字真言,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可以说,这九字真言从战略上就是开基立业的策略,而作为一代雄才的朱元璋接受了这条战略,此后到龙凤十年一直称吴国公,这样有效的隐藏了自己实力。正因为如此,让后来称帝的陈友谅错误地评估了朱元璋的实力,才会在鄱阳湖一战被吴军大败身亡;而东吴的张士诚也是如此,正因为朱元璋隐藏实力,让张士诚不屑真的出兵和陈友谅夹击朱元璋,最后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而期间,朱升多次出谋划策,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

元末割据图

至正二十八年,吴王二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升被召至应天府为新创的大明效力。当时他所处地位与其他“开国元勋”不相上下,朱元璋称赞朱升“为人老实,是老成贤达中的英杰”,晋升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

而且明朝开国颁赐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刘基、陶安、范常、秦中、陈德等的制诰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及各种诏令大多由其执笔。同时还受命收集古代后妃故事,与诸儒编修《女诫》一书,以防后宫干预败坏朝政。

可以说这样一位集大智慧者,为什么在后来风云潮涌的洪武朝销声匿迹了呢?而他的九字真言还被冠上了李善长的头上?

原来在洪武二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从此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洪武三年病逝于隐居之地浙东南的温州。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洪武朝的几起大案,让李善长声名鹊起,以致影响到了今天。而朱升隐匿在历史之中,逐渐消失于史书内,但他的九字真言永远是一座丰碑,一座协助汉人最后一个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奠基石。

0 阅读:186
评论列表
  • 2022-10-12 22:19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尘封的历史书

简介: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