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朗普关税没谈拢,石破茂转身写信给中方,日本有啥打算?

迎梅看养护 2025-04-23 21:08:44

特朗普“夹带私货”和日本谈判,不仅强推贸易条件,还强行塞入军费议题,结果日方既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轻易妥协。

日本首相石破茂不动声色,却在谈判刚结束后迅速写下一封亲笔信,托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送往北京。

这封信要交给中方高层,口风紧动作快,显然不是简单的外交礼节,更像是一场精准布置的外交棋局。

齐藤铁夫在启程前对媒体表示,这次访华不仅是政党间的交流,更是代行首相意志的重要使命。

石破茂在信中所传达的“日本想法”,虽然没有公开,但时机和方式已足以说明,这封信不是普通的礼节问候,而是具有战略性质的信号。

尤其是在刚刚与美国谈崩之后,日本突然转向中国,无疑是在中美之间走了一步极其关键的棋。

4月中旬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受命前往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展开正式会谈。

谁料到原本只是部长级别的对话,特朗普却突然现身,并将谈判地点由财政部改到了白宫,瞬间拉高了谈判的政治含义。

日本方面一开始并未预料到如此变数,赤泽在飞行途中才得知消息,甚至还穿着睡衣抵达白宫。

这个细节虽小,却点出了日方在整个谈判中所处的被动位置。

不过即便在这种局势下,日本的态度仍然耐人寻味。

赤泽亮正在记者会上称,自己职位低微,却能获得总统接见,感到非常荣幸。

乍一听似乎是谦卑,实则却是一种策略性的“先礼后兵”。

石破茂政府非常清楚,如果在谈判桌上摆出强硬姿态,非但难以换来让步,反而可能激怒美方,加剧矛盾。

因此日方表面放低姿态,实则坚守底线,试图通过软性表达为自己赢得回旋余地。

这种“外柔内刚”的应对方式,是日本在大国博弈中一贯采取的策略。

他们不轻易撕破脸,但也不会轻易妥协。

在与特朗普的这场交锋中,日本并没有承诺增加驻军费用,也未答应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尤其在半导体和农产品领域更是严防死守。

可以说,石破茂政府是在用一副“柔和”的面孔维护自己的“刚性”利益。

实际上石破茂之所以选择在美日谈判刚告一段落时转向中国,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考量,主要是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国内经济形势紧张,大米价格连涨数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再加上外界盛传政府即将在对美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在野党和媒体接连施压,要求政府明确表态。

石破茂作为执政核心,若不能及时稳住局面,不仅内阁支持率将继续下滑,他的首相地位也将受到动摇。

这种背景之下,向中国发出“合作信号”便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一方面,它向美国展示出日本并非其唯一可施压的对象;另一方面,也能安抚国内舆论,表明政府并非对美国唯命是从。

石破茂并未选择让外务大臣出面递信,而是通过齐藤铁夫这个非核心但具分量的人物完成传递任务,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可进可退”的策略安排。

如果信的内容得到了中方积极回应,日方可顺势深化接触;若无效果,也可随时抽身,降低政治风险。

从外交布局上看,这封信是一种带有试探性质的“定向发射”。

它既为石破茂后续对美策略预留了空间,也为其在亚洲范围内构建多元外交提供了契机。

对中国而言,是否回应这封信,并不急于一时,但无疑会将日本的这一举动纳入更大的地缘政治图谱中加以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石破茂首次在中美间灵活游走。

此前他多次强调日本应保持战略自主,不能在大国竞争中成为被动棋子。

而这封信的发出,是他战略思路的具体体现,主要是通过制造外交选项平衡外部压力,同时对内缓解政治焦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日本是否进一步与中国开展实质性沟通,将成为外界观察日方外交倾向的重要风向标。

而石破茂的信能否真正撬动局势,也将在中美之间这场角力中,留下不小的变数。

0 阅读:34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