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之前美国就表示,将就关税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但这么长时间没见到动静,现在中国财长蓝佛安真的去美国了,难道是要与美国协商关税吗?
结果与美方预期的可能不太一样,中国方面的回应大概会让特朗普的期待落空。
蓝佛安去美国华盛顿,只是为了参加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此次会议虽然在美国举行,但主持国并非美国,而是南非。
特朗普与南非政府在土地投资政策上的矛盾,使得美国在G20会议中并未发挥主导作用。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高官缺席,也让美国在这场会议中显得格外局促。
蓝佛安与其他9个国家的财长进行了双边会谈,包括南非、英国、德国、韩国等,但唯一没有会见的正是美国的财长贝森特。
尽管如此,蓝佛安在会议期间并没有回避关税问题。
在面对与会的各国官员时,他明确表态,中方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关税争议。
这番话无疑是对美国的直白回应。

蓝佛安的态度非常坚决,表明中国并不急于与美国进行谈判,除非美方能够提供平等和尊重的谈判基础。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如果中国想要结束关税战,他愿意降低对华关税,但他设定了前提条件,要中国首先做出对等的降税承诺。
但是蓝佛安对此并未作出过多回应。
中国已经多次强调,谈判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必须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
面对特朗普不断释放的善意,蓝佛安的表态可以看作是对美国的最后通牒。如果美国真心想谈,必须拿出诚意,停止施压和讹诈。

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关税战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
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的贸易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民众不满。
许多美国企业和零售商开始公开反对高关税政策,甚至警告称,如果关税继续上升,市场将面临严重的供应链问题。
特朗普很清楚关税战的长期坚持可能会让美国经济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年,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已经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尽管特朗普在公开场合上反复表示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并提议将关税降低,但这种语气的转变并未能打动中方。
蓝佛安在会后指出,谈判的前提是美国取消现有的关税措施,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口头上的承诺。

中国的外交立场一直非常明确: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绝不接受单方面的威胁和条件。
事实上,中国不仅在贸易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还在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随着G20会议的召开,蓝佛安还与欧洲和亚洲的多国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特别是在与欧洲的制裁谈判中,双方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很快能够达成协议。
同时,中国与韩国在海上问题上的谈判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这些积极的外交举措不仅帮助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增强了话语权,也减少了因关税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焦虑并非没有理由。
在关税政策未能迫使中国妥协的情况下,美国内部的反弹声音日益加剧,企业界的压力不断增加。
特朗普不得不承认,关税战可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特朗普的外交策略虽然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了某些调整,但这些调整更多是出于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的考虑。
无论是通过减少关税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妥协,特朗普都希望尽快结束这场贸易战,以避免其对美国经济的进一步损害。

然而,特朗普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外交策略的灵活性,也低估了全球其他国家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反感。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并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反而继续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稳步推动全球经济关系的多元化。
特朗普现如今的压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美国想要结束这场关税战,恐怕不单单是靠特朗普的一句口号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