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到灯塔去》: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浩浩记 2024-09-17 18:27:51

1927年,伍尔夫精心构思的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到灯塔去》获得法国费米娜奖,伍尔夫不仅收获了作为作家的声望,小说同时也为伍尔夫带来可观的财富。她利用小说出版赚到的钱,买了一辆汽车,一个留声机。《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此书出版后,吸引了无数人,有人评论说:

阅读了《灯塔》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

在《到灯塔去》,伍尔夫用诗一样的语言,深入一个个人物的内心,然后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远比别人看到的我们,要丰富得多。她也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我们必须自己照亮自己的灵魂。

01想做的事情,不要等有时间再做

这一生,很多人都在等,等有时间,等有钱。等来等去,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了。所以想做的事情,一直只是想想而已。拉姆齐先生一家到海边度假,6岁的詹姆斯兴奋不已,他想去灯塔。母亲说:如果明天天气好,当然没有问题。这话在詹姆斯听来,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喜悦,似乎去灯塔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他多年来一直向往的好事,再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的航行,就可以得到了。詹姆斯虽然年仅6岁,但他已经让对未来的种种期待,带着种种喜悦和悲哀,笼罩着现实的眼前的一切。他因母亲的话而兴奋不以,可是父亲就比较“扫兴”,他说:明天天气不会好。这话让詹姆斯大为光火,拉姆齐先生只要一出现,就能在孩子们心里激起强烈的情绪。拉姆齐夫人补救说:可是也许是个晴天,我希望明天是个晴天。

她为去灯塔做好准备,给灯塔守护人送去各种东西。然而,家里的客人也说:明天不能去灯塔了,詹姆斯。他努力将声音放得柔和,可结果却是同样的残酷,詹姆斯讨厌死他了。到灯塔去,是詹姆斯梦寐以求的,而今,面对父亲的刻薄断言,面对家里客人的反复唠叨,极大地挫伤了他的情绪。拉姆齐夫人哄着孩子,想让他开心一点,她安慰詹姆斯,即使明天天气不好,也还有别的日子。她往海面看去,往生活的深处看去,似乎看见了闪耀的灯塔。他们做足了准备,就等着天晴了,然后去灯塔。可是,天终究没有放晴,詹姆斯终究没有去灯塔。拉姆齐夫人所说的“别的日子”再去,一等,就是很多年,詹姆斯长大了,可是他对灯塔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向往,当他和家人前往灯塔的时候,他已经没了期待。灯塔之行,虽然完成了,但却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和感动。想做的事情,你觉得什么时候做都可以,然而,很多东西一旦来得晚了,就再也不会有最初的感动了。人生,从来就是不等人的。时间,从来都是不等人的。你以为你可以等,其实你等到的,只是一个已经走到未来的自己。所以很多想做的事情,最好现在就做,以后会有以后的想法,会有以后更想做的事情。

02人生无常,意外和死亡如影随形

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做足了准备,出发之时,狂风大作。拉姆齐先生当即决定,取消行程。事与愿违,詹姆斯心情失落。他想出去玩,母亲又让他好好学习。他亲手做了一张渔网,却被哥哥不小心弄坏。他想一个人安静一下,身边却是嘈杂的兄弟姐妹。气得詹姆斯说:“真糟糕,想做的事一件都做不成!”求而不得,往往是人生常态。拉姆齐先生身为哲学教授,拉姆齐先生始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名声。拉姆齐夫人热爱文学,却总是围着丈夫和孩子转,“经常感到自己只是一块浸满人情味的海绵。”画家莉莉,一直想要画出心中的画,却始终画不出来。他们的所求,在现实面前,都是事与愿违。然而,人生的意外和死亡,总是不期而至。拉姆齐夫人突然去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片寂寞。直到死,她都没有到灯塔去。人生啊,你想要的很多东西,总是事与愿违,想要的得不到,有些想放下的又放不下,可是死亡,总是会带来,而且随时都可能到来。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里,死亡是唯一确定且不会缺席的东西。无论你追求什么,最后在死亡面前,都不堪一击。很多事情,可能你拼尽了权力,依然事与愿违,事实上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命运就是这样,总要在一些地方给你一点苦头。时隔多年,拉姆齐先生老了,拉姆齐夫人去世了。孩子们长大了,世界依旧不停地变化。我们这短暂的人生,也在匆匆向前,指不定什么时候,死亡来临,人生的游戏宣告结束。那些苦心经营的东西,依照破灭,而回首自己的人生,仿佛跟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干净,重新回到纯洁,重新回到虚无。多么安宁啊。多么美好啊。死亡突然变得仁慈,好像只是在提醒我们,终究是要死的,没有人可以逃脱。死亡一直在提醒我们,去做你自己,尽情活出来,然后重新回到死亡的怀抱,重新回到虚无,如一滴水散于大海,一片云散于天空。

03生活的重心,首先应该是自己

当生活暂时沉落的时候,人的感受真是浩瀚无垠。

拉姆齐夫人一生围绕着丈夫,孩子,客人,宴会,忙个不停。她对着镜子,看着白发苍苍的自己,面颊松弛,她才五十岁啊。她想,她也许会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一些,把丈夫照顾得更好,他的钱财,他的书。对于她自己来说,她却从未有过什么懊悔,她从不逃避困难,也不会忽视自己的职责。孩子们长大了,变得叛逆。他们看着母亲忙碌,看着她不停地围绕着一家人转,他们觉得,绝不要活成这个样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不愿活成母亲这样,就算是女孩,心中也因某种美好而唤起了一些男子气迫。拉姆齐夫人努力照顾了所有人,却始终忽略了自己。她明明喜欢看书,可是却总是被琐事缠身。她明明比拉姆齐先生更优秀,却只能围着拉姆齐先生转。她的生命,被丈夫,孩子,捆绑着。这就是她的影像。伍尔夫说:

我们的影像,你们藉以认识我们的东西,都是肤浅可笑的。在这些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我们只不过偶尔浮到表面,你们就是依靠这个认识了我们。

可是,唯有自己知道:

她感到她心灵的视野无限开阔。都是她从未领略过的风景;印度大平原;她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罗马的一所教堂,正推开那厚厚的皮门帘。

然而,这些东西,她都只能在心里想想,现实里,她的生活一地鸡毛,她努力捡起这些鸡毛,弹去生活的灰尘。可是,那么一些时刻,“海浪带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汹涌而来,又不可避免地退去,令她目瞪口呆;那一个何其博大而这一个何其渺小,两个世界的对比震撼着她的心灵,使她感到她的身体、她的生命、以及世界上所有人的生命都变得虚无缥缈;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她仿佛觉得被束缚了手脚,动弹不得。”伍尔夫说:

自由自在,和平安宁,最难得的是获得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憩息在一个平稳踏实的地方。

事实上,我们这一生,最应该取悦的就是自己,我们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中心。然而,奇怪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己之外寻找生活的中心,而把自己当成一个陪衬。蒋勋说:

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伍尔夫说: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照亮自己的灵魂。

因为若我们自己都不在意自己,很多事情就会让我们失去自己。

04世界从不讲理,人只能自己给自己理

生活不再是由人们日常的一个个零散的小事件拼凑而成,而是卷作一团,变成一个整体,像一个波浪,把人带上浪尖又抛落下来,猛地推到海滩上。

当拉姆齐夫人在编织袜子的时候,她的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意识之海在涌动着。她往外望去,看见灯塔的闪光,稳定而悠长,那是她的闪光。她经常发现自己坐在那里凝望手里端着活计,良久良久地凝望着,直到她自身也融入她所凝望的东西。她的脑海里会有声音说:会结束的,会结束的。然后突然又补上一句: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都在上帝手里。可是,她为这样的想法感到奇怪,这不像是她说出来的。可是,灯塔的那道光,仿佛是用她独有的方式探索她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让心灵净化。可是,她想,为什么会说“我们在上帝手中”这样的话?她一边编织袜子,一边想着自己。

她在内心里一直认定,这个世界没有理性、秩序和公正;只有痛苦、死亡和贫穷。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卑鄙龌龊的罪恶都会存在;她非常清楚。

人间所有的欢乐都不能长久;她非常清楚。

确实,世界就是这样,它不会因为谁就改变自己的运行方式,它总是这样,注视着所有人,为你提供所有的舞台。不管你怎样,它总是冷眼旁观,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就像一面镜子,你从里面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05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要是明天是晴天,詹姆斯就可以去灯塔。可是,拉姆齐先生觉得,明天会下雨,他说的是实话。但还是让詹姆斯感到难受,就连拉姆齐夫人也觉得,他对孩子们太刻薄了。拉姆齐先生从来不说谎,不管是对谁,他从不颠倒黑白,“从不为了取悦或迁就某位凡夫俗子而不讲逆耳的话”。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他大概觉得,他们虽然是他的孩子,却应该从小懂得人生充满艰辛,事实毫不留情。“在那块传说中的土地上,我们最美好的希望成为泡影,我们脆弱的帆船被沉沉的黑暗淹没。”“我们要想最终到达那里,最关键的是需要有勇气、真理和承受力。”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有梦想的人,可是所有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充满着各种困难。有来自他人的质疑,有对我们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及各种各样的阻碍,这些东西,都试图让我们放弃追寻,可只有坚持下去的人,才能真正看到那梦想实现的风景。可是很多人,却往往因为内心的恐惧,早早就放弃了。试想一下,你若渴望爱情的美好,但你又害怕处理两个人关系的问题,那你就永远没法去享受那份美好,在它还未到来之前,你就已经拒绝了他。你喜欢自由,可是你却担心没有工作会活不下去,你死死地抓住它,把它当成救命稻草,这样,你的心已经被恐惧占领,自由没有藏身之地。所以我始终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中,一定要有勇敢。没有勇敢,哪怕你再有知识和能力,也只不过是规规矩矩地忍受世界强加给你的一切罢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不勇敢的人,永远活在自己的恐惧里。

06这世界的偏见,都是人的偏见

拉姆齐夫人有8个孩子,小的詹姆斯才6岁。可是她发现,这些孩子日常斗嘴,闹意见,搞分裂,他们私下里瞧不起别人,嘲笑拉姆齐先生的客人。拉姆齐夫人觉得,这是深入骨髓的偏见歧视。然而,更悲哀的是,他们居然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这些。拉姆齐夫人说:他们,她的孩子们,对人太挑剔了。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去看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标准,他们就妄加评论,用他们心底的认知,产生独属于他们的偏见。为此,拉姆齐夫人感慨说:天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本来就够多的了,还要人为地制造分歧。想到偏见,拉姆齐夫人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贫富的悬殊,贵贱的差异,这些都是偏见。无数偏见,在这个世界横行。很多人都试图用自己的偏见去击败别人,让自己成为胜利者。拉姆齐夫人站在那里,看着外面的景色,看着拉姆齐先生和别人说话,她想:这一切又是怎样形成的?人们究竟如何判断别人和评论别人?如何加上这个因素,再加上那个因素,然后得出结论,喜欢抑或不喜欢?那些论断究竟含有怎样的意思?最后,她是思绪因旋转得越来越快而爆裂,拉姆齐夫人顿感释然。一颗子弹呼啸而过,三三两两栖息着的鸟儿受到惊吓,乱纷纷地飞起,仓皇逃命。这一切,就是这样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固守自己的世界,然后又从外面拿过来一些东西,加固自己的世界观。可是一旦受到惊吓,所有东西,都会仓皇逃命。世界没有偏见,世界对所有人都一样,我们这个世界的偏见,都是人的偏见,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之间,要理解和接受,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读书,其实也是为了挣脱某种偏见,能够跳出来看到,自己所知道的,始终那么少。当一个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对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就会充满敬畏。

07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像一首诗,当我们读的时候,灯塔的光一直在亮着,一闪一闪的,我们看得越清,灯塔的光就越明亮。有时候觉得,那灯塔就像我们的梦想。我们明明想去,却总是被各种事情干扰,只能把他放在心里,等时机成熟,等麻烦不再。可是,我们等呀等呀,等我们终于可以去的时候,灯塔的光,或许已经不再吸引我们了,而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灯塔的荒凉和孤独,是日复一日坚守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等我们死去,灯塔的光,从我们眼里消失,我们从这世界消失。有时候一想到这些,就会生出一股勇气,一种不顾一切冲破樊笼的勇气。那一刻,只想好好活,因为我们终究,会死很久很久,像我们从未活过一样。

0 阅读:6

浩浩记

简介:浩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