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明
朱允明,字公生,1906年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乡高陵行政村朱家河社一户耕读世家。朱允明自幼天资聪颖,少时先后就读于乡塾、会宁县高小及平凉师范学校,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28年于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毕业时,得到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马鹤天的赏识与资助,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学习。朱允明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学习时,深受金陵大学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张心一(甘肃省永靖县抚河村人)的影响,立志报效祖国,为家乡建设服务。
后进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气象研究所研究班深造,受到著名气象学家竺可祯的教诲与指导。1931年毕业后,在张心一的推荐下,返回家乡甘肃开创气象工作,成为甘肃省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1932年初,朱允明在甘肃学院进行了气象预测,并负责筹建甘肃省兰州测候气象所,次年,气象所建成,朱允明担任第一任所长。
1934年10月为能够提前得知黄河汛情,甘肃省在黄河兰州段设立兰州水文站,朱允明兼任站长。接着在朱允明的努力下,天水、岷县、西和、酒泉、安西、临洮、靖远和华家岭等地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形成气象观测网,为甘肃气象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2年,朱允明被西北农专聘为气象学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1953 年调甘肃省工业厅,主编《甘肃水文气象汇编》,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1954年2月11日,张掖山丹县城以东发生7.3级地震。地震造成倒塌房屋3804间,窑洞59孔,损坏房屋3473间,压死47人,伤332人。极震区形成一打婉蜒20多公里的大破裂带。大破裂带主要发生在黄土层中。有些裂缝两侧有水平或垂直向错动,造成局部隆起和陷落。山脊、山坡、河谷及洼地中都有裂缝。山区崩滑相当普遍。沿河村庄的民房都是无柱土搁梁房屋,几乎全部震倒。10厘米左右宽度的地裂普遍达几十米。河床及湖滩里地裂特别显著,且冒出含泥沙的水。城区有木架的正规民房震倒7%,破坏较重约占20%。
朱允明不顾个人安危,奉命两次进入地震山区,跋行两千多华里,历时三个月,撰写成《山丹县地震山区调查报告》,受到地质学家李四光赞赏。除此之外,朱允明还重视甘肃历史、文物、物产、民俗等研究,写成《甘肃乡土志》,遗稿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1955年朱允明担任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在1958 年的“反右斗争”中,朱允明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至酒泉夹边沟农场进行劳动教养。1960年8月6日,在饥饿与疾病的双重折磨下,逝世于酒泉劳改医院。
1961年,酒泉夹边沟农场被撤销,去世一年的朱允明摘掉了右派的帽子,1979年,朱允明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