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培黎学校创始人路易·艾黎

甘肃故事 2025-02-03 23:53:52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青年时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回国经营牧场。1927年来上海,目睹当时中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决心投入劳苦大众要求变革的斗争,从此留居中国.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职。30年代,他与史沫特莱、马海德等人参加了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艾黎与埃德加·斯诺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建立各种工业合作社,发展“工合”事业,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他曾三次去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和叶挺曾分别写信给“工合”国际委员会,赞扬“工合”运动对抗战作出的贡献。

1942年,他和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招收贫苦子弟及战时孤儿入校学习。1944年学校迁至山丹县城,艾黎任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长。他向国内外争取支援,筹措办学资金,兴建校舍,开办实验厂,添置教学设备,为山丹培黎学校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他主持的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坚持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开设造纸、纺织、皮革、玻璃、陶瓷、发电、采煤及农场等试验场所,并从日、美、英、新等国聘来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或进行辅导,为中国培养了技术人才。他从新西兰聘来名医鲍勃·斯潘塞等人,开设西医院,为本地民众治病,邻近诸县及内蒙等地来求医者甚多。

艾黎平易近人,广交贫苦朋友,尤喜爱儿童,常以衣食周济无家可归的人。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占山丹,艾黎组织师生欢迎解放军,调派学校所有卡车,运载解放军解放山丹军马场、酒泉、玉门油矿等地。彭德怀、王震给予高度评价。

1952年,艾黎去北京参加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

1954年2月,山丹地震,培黎学校校舍、厂房大部被毁,学校奉命迁往兰州,改名兰州石油技工学校,艾黎任名誉校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5年,艾黎主要从事写作,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已出版的译著有66本,介绍山丹和山丹培黎学校的有《乔治·何克传》、《从牛津到山丹》、《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有办法》、《一九四八年学校概况》、《瓷国游历记》、《艾黎诗选》等。《艾黎自传》是他最后的一部重要著作。

1953年定居北京后,仍以山丹为第二故乡,曾七次访向山丹。先后将自己收藏的3800多件中国古文物捐赠给山丹,陈列于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中。1984年,倡议兴建山丹培黎图书馆,并为该馆捐赠图书。1987年,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在县城北郊落成,他任名誉校长。为筹集学校所需资金、设备,在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

晚年为恢复“工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83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恢复,艾黎被推选为名誉顾问。1987年,“工合”国际委员会重新组成,艾黎任主席,山丹被列为“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实验区之一。

1982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于他“北京市荣誉公民”称号;1985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于他“甘肃省荣誉公民”证书,同年获得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女王社会服务勋章。

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遵照遗嘱,骨灰运往山丹,部分撒在他曾工作过的四坝滩上,部分存放于为他新建的陵园中。

0 阅读:3
甘肃故事

甘肃故事

喜欢分享甘肃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