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扩大市场,就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就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所以实现工业化不仅仅要依托国内市场,也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闭关锁国只依靠内销,自然无法带动整个体系向前发展,只有不断的产销量升级,才能催生出技术创新。
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对外保持开放态度,特别是唐宋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通过海路和陆路远销南亚、西亚和欧洲,但是到了明朝,我国突然就开始了实行海禁,这当中自有一定缘由。其实细分,两个朝代其实对于闭关锁国是有很大区别的。
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复杂且深远,涉及经济、军事、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明朝实施海禁政策的详细解析。
明朝海禁
首先,经济因素在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朝初期,国内经济刚从长期的战乱中恢复过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海运贸易虽然具有潜力,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此外,明朝的对外经济政策,尤其是“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使得国家财政负担沉重。这种贸易方式的特点是赏赐远超过进贡的价值,长期下来给明朝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明朝政府选择了限制海上贸易,以减轻财政负担。
其次,军事防卫也是明朝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明朝时期,倭寇问题日益严重,日本国内的割据势力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为了防范倭寇的侵扰,明朝政府采取了海禁政策,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海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倭寇的侵扰,维护了沿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倭寇侵略
此外,明朝实行海禁还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明朝建立之初,江南及江浙沿海的百姓以及外国商团曾经资助过张士诚等人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朱元璋对海上贸易可能导致的国穷民富模式深感痛恨,因此倾向于限制海上贸易。同时,明朝政府认为农业是国家之根基,而当时经过一系列措施,明朝的粮食产量和农副业的产值已经能够满足国家的需求。通过海禁政策,明朝政府可以防止金银外流,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
最后,国际关系也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明朝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贸易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了明朝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一些受到明朝海禁政策影响的国家开始对明朝采取制裁措施,导致明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受到影响。同时,海禁政策也限制了明朝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了解,使得明朝在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总体而言,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涉及经济、军事、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的交织使得明朝政府最终选择了限制海上贸易的政策。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明朝政府的预期目标,但也给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明朝的海禁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闭关锁国
再来说清朝,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在清朝前期,虽然工商业比较发达,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也使得清朝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变得狭隘。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清朝闭关锁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必然会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为了防范中外反清势力联合,维护其统治地位,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此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顶峰,也促使清朝更加倾向于封闭和保守。在这种制度下,统治者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其统治的外部因素都保持着高度警惕。
清朝闭关锁国
文化方面,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也体现了其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清朝统治者的观念中,农业是国家之本,商业则是末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发展农业,限制商业的发展。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得清朝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军事上,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也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清朝时期,欧洲列强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积极向外扩张势力。而清朝作为一个封建国家,其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尤其是不擅长海上作战。为了防范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清朝选择了闭关锁国,以减少与外界的冲突和摩擦。
此外,清朝统治者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存在局限。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无法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认知局限使得他们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往往采取保守和封闭的态度。
综上所述,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历史问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和发展,也使得清朝在近代化进程中落后于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政策背后所反映出的清朝统治者的观念和认知局限,也是导致清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国策不能逆时代运行,如此只能和时代的发展脱轨,就比如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清朝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只有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学习和借鉴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才能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
海禁时代
明清两代,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均对海洋贸易采取了海禁政策,然而其结局却大不相同。明朝的海禁政策长达两百年,而清朝在统一内地后则废除了海禁,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明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传统的农业国家思维根深蒂固。明朝统治者对海洋贸易持保守态度,认为海洋贸易容易引发外部势力的侵入,同时也担心海洋贸易会冲击国内的农业生产。此外,明朝沿海地区的倭寇、海盗问题也加剧了统治者对海洋贸易的担忧。因此,明朝长期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民间海上贸易活动。
然而,明朝的海禁政策并未完全阻止海洋贸易的发展。在郑和下西洋的鼎盛时期,明朝通过官方贸易渠道与海外国家进行交往,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但这种官方贸易的垄断地位很快被民间走私活动打破,走私贸易的兴起对明朝的海洋贸易政策造成了严重冲击。同时,明朝的海洋贸易政策也助长了海盗活动的猖獗,使得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乾隆轻视西洋科技
相比之下,清朝在统一内地后废除了海禁政策,这背后的原因同样复杂。首先,清朝的建立者是游牧—渔猎民族,对贸易的需求更大。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海洋贸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愿意开放海洋贸易以促进经济繁荣。其次,清朝时期的沿海地区相对安宁,没有像明朝时期那样严重的倭寇、海盗问题,这为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此外,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清朝统治者意识到闭关锁国已经无法应对外部势力的挑战,因此开始逐步开放海洋贸易,以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交流。
然而,清朝的海洋贸易政策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开放海洋贸易的过程中,清朝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和特权,对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同时,清朝的海洋贸易政策也受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海洋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结局大不相同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明朝作为传统农业国家,对海洋贸易持保守态度,而清朝则更加注重海洋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外势力的影响也对两代的海洋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强入侵清朝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的海洋贸易政策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合理性。然而,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积极地开放和发展海洋贸易,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海洋安全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为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至于结局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明朝在思想层面没有那么保守,嘉靖以后进入中国的西方文明,明廷朝野上下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总体而言,有海禁,有局部闭关,但从未“锁国”。
然后,时代不同了,明朝时期,主要还是大航海时代,社会生产力没有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也就不至于被西方世界拉开距离。而清朝时期,西方工业革命开始了,西方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清朝一朝错过,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步步落后。
也许从结局看,就能定义两朝的区别吧!清朝闭关锁国背上千古骂名,结局即原因。
隆庆开关开了个月港,就被各种吹,闭关锁国留了个广州,养活两广百万就业人口,却被疯狂贬低。
明清能集中精力在陆地上发展就很好了,没必要往海上发展,也缺少造船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