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北平之前,伟人就有定都北平的想法,不过,当时除了北平这个城市之外,还有另外五个城市可供选择,这五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西安、南京、武汉、成都。
那么,最后为何选择了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呢?这篇文章我就和你聊聊这个话题。本文来自头条号“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作者洗稿、搬运,谢谢合作!
为何选择了北京1949年的1月31号,伴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解放战争已经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这时候,取得全国胜利是迟早的事情,“胜利”反倒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摆上了桌面。
胜利之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新政府的权力核心应该选择在哪个城市?这是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尤其是“定都”在哪个城市,在全国解放之前,就应该有个明确的答案才行。
首都,肯定得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必然是整个政府权力中枢的所在地,因此,最终选择定都北京,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的一个选择。
其实,早在1948年的3月,东渡黄河之后到达晋绥解放区之时,就已经开始在考虑,胜利之后的“定都”问题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还处于讨论和选择当中。
到了1948年的9月8号,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是自打小日本投降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关于定都北平的讨论和想法,也逐渐变得明朗化了。
而当时,北平还没有解放,驻扎在北平的傅作义部还有近25万的军队,如果强制硬攻的话,那么,北平将会面临覆灭的危险。因此,为了保留下一个完整的城市,必须以“攻心为上”,调动一切可用的力量,对傅作义进行统战工作,能和平拿下北平,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局。
当然,和谈之前,肯定得先把傅作义打疼了才行,只有把他打进了死胡同,对方才能安静的坐下来听你说话。随着天津的解放,固守在北平的傅作义部完全成了一支孤军,对于傅作义部,只能“以打促谈”,只有把他打疼了,打得没有选择的时候,对方接受和谈。
傅作义的精锐部队被打得没了脾气,再加上90万解放军兵临城下带来的巨大威慑力,傅作义这才愿意坐下来接受和谈。傅作义先后和我党进行了三次和谈,于1949年1月20号,傅作义部正式接受了和平改编。
1949年3月5号,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决定了定都北平,但是这个决定,当时并没有对外公布。
1949年3月25号,伟人一行人来到了北平,对于这座城市,伟人心里是很熟悉的,31年前的8月19号(1918年),他第一次来到北平,那一年,他25岁。
25岁的伟人,从湖南老家坐着火车一路来到北平,住在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这地方距离北京大学很近。经杨济昌的介绍,伟人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他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报刊和阅览人员的登记工作,那时候,他一个月的薪水也不低,每个月能领取8块大洋。
时隔31年再次踏上北平的土地,伟人心中也很是感慨,如今物是人非,当年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图书助理员,如今再次回来,成了一国领袖,可谓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北平的当天,我军在北平这座城市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1949年的3月25号,下午5点整,在北京的西苑机场,西苑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这次阅兵仪式结束之后,外界的很多人士,都有一种猜测:新中国是不是要定都北平呢?
虽然在“九月会议”上,定都北平的思路已经明朗化了,但是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合法性。一直到了1949年的6月16号,在周公的牵头之下,关于建国的一些工作正式开展,譬如国旗,国徽以及国都的工作小组正式成立。
同年的9月27号,在首届政协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定都北平的决定,并同时把北平改为北京,这意味着定都北平,具有了合法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最终选择定都北平呢?
在选择定都这件事上,伟人还特意征询过王稼祥的意见,当时的王稼祥担任城市工作部的部长,从他的建议里,我们可以窥知一二。
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王朝的定都不外乎在这四个地方,也就是西安、开封,南京和北平。王家祥是支持定都北平的,他给出的意见有下面这么四个:
1、北平距离苏联和蒙古很近,没有战争的担忧;
2、北平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从地理战略位置上来看,这个城市连接着东北和关内,是一个战略咽喉地带,位置十分的重要;
3、从历史传承上来看,北平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京城,定都北平的话,群众在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当然他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第1条,那会儿咱们和苏联人的关系很亲密,在定都北平的这个问题上,咱们还和斯大林交换过意见,定都北平的话,离苏联近,也可以很方便、很直接的得到他们的援助。
其他五个候选城市哈 尔 滨
其实最早的时候,哈尔滨这个城市才是大家伙定都的一个首选,而且很多人也倾向定都于哈尔滨,因为这个城市具有四个很大的优势:
1、哈尔滨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工业发达,而且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有着完善的铁路交通运输网;
2、哈尔滨距离苏联很近;
3、这是一座国际大城市,或许有些读者不了解,早在上世纪的30年代开始,就有30多个国家的侨民聚集在哈尔滨,有16个国家先后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
4、哈尔滨也是当时全国最早解放的一座大城市。
不过最后因为众多因素的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定都哈尔滨的想法,总的归纳起来有下面这三个原因:
1、老蒋的部队开进东北,打乱了我们最初的计划;
2、哈尔滨在东北,冬天太寒冷,很多人可能不适应严寒的天气;
3、从全国地理位置来看,哈尔滨太偏居北方,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筹管理。
西 安
作为十六朝古都的西安,在古代的时候,不仅具备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也是中原的繁华地带。当然了,也只是在古代的时候,那会儿疆土的面积还没有这么大,西安的重要性就很突出了。
到了近现代,随着疆域面积的不断扩大,西安的重要性就没有之前那么突出了。新中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定都西安,有着下面这么三个因素:
1、西安的解放时间很晚,是1949年的5月20号这一天解放的。在正式定都之前,还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需要做,如果等解放西安再来弄的话,时间上不允许。
2、西安的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用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且身处内陆,没有可供重型船只通过的河流。
3、从历史传承上来说,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迁移到了东南,对于深入内地,而且工业基础薄弱的西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南 京
关于南京这座城市,其实当时只有少部分人支持定都于此,很多人是反对的。
首先,这是老蒋的国都,这座城市的基础是江浙一带的资本家,而新中国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自然是不能选择在南京定都的,这不合适。
其次呢,南京经历过两次战争,城市基础其实已经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而且人口也大幅度减少。
最重要的一点是,南京的战略纵深实在不行,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一旦发生什么事,可供回旋的余地太少。
最后呢,有不少人认为南京这个城市缺少一些国运,历史上那些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比较短命。
武 汉
坐落在江汉平原的武汉,也是有不少优势的,这座城市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而且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并且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如果定都于此的话,不管是从南还是向北,都有利于于整个国家的统筹管理。
但是呢,武汉也有着很明显的缺陷,这就导致武汉最终被淘汰了。
首先,武汉境内有很多的河流湖泊,并且地形十分的复杂,很是不方便城市的一个整体平直规划。
其次,因为坐落在长江的中游,武汉的水患历来都比较多,仅仅是在民国时期,武汉就发过几次大水,武汉三镇在大水里泡着好几个月。
最后,武汉的战略位置不行,主要就是防御力很差,当年,小日本沿着长江从南北夹击武汉,就充分暴露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防御缺陷。
成 都
相对来说,成都这地方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是盆地,很方便城市的整体平直规划,而且四川人口众多,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争波及,具备不错的经济基础。
但是,四川的解放很晚,直到建国以后才正式解放,也就是1949年的12月30号。即使是到了1950年,四川境内的战争都还没有彻底的结束,很多势力盘踞在山区地带,如果定都在成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后记如今的北京,已经发展成了世界一线城市,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攀升,北京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如今的北京,常住人口达到了2184.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高达1428.2万人。
本文来自头条号“怪味胡豆史”首发于头条号,禁止其他作者洗稿、搬运,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