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疫情期间,吴尊友确诊胰腺癌,与癌症搏斗了两年。

从乌发到白霜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吴尊友即参与防控一线工作,为公众所熟悉。
在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吴尊友是经常出席的“老面孔”,回答公众有关疫情的相关疑问。他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
有网友注意到,三年来,吴尊友的样貌悄然发生着改变,头发从黑变白,身体变得日渐消瘦。
三年前,他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到2021年,他两鬓斑白,变成了这样↓↓

到2023年,成了这样↓↓

对此,吴尊友回应:很多人付出比我多,还有人付出生命代价,我的这些投入不算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人员,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做一点工作,是对疫情防控的贡献,也是自己的学习经历中宝贵的财富。
02
消息公布后,网友在痛惜之余,加大了对胰腺癌的关注。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在医学界被称为“癌症之王”。
为什么胰腺癌如此凶险?哪些人群易得胰腺癌?又该如何预防?

一、被称为“癌症之王”
胰腺癌为何如此凶险?
近10年来,胰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在临床中,初诊的胰腺癌患者做手术切除的比例不足20%,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有8%。
为什么胰腺癌患者生存率这么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疾病诊疗中心专家张俊曾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胰腺藏于后腹膜,且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二是由于胰腺癌的自然病程发展非常快。也就是说,早期发现胰腺癌的窗口期非常短。
二、呈年轻化趋势
如何提早发现胰腺癌?
今年3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中心主任李德卫在第三届长江肝胆胰外科论坛上提到,目前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大多在45岁以上,但这两年,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发现难”是胰腺癌的一大特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三、如何预防胰腺癌?


文章综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央视新闻、国家卫健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