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天吃一包坚果成了许多人的养生秘籍。
坚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锌等矿物质,补脑益智;还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消化……
坚果好处在我国古书中就有记载,唐代就有人把坚果称为“长生果”。早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也多次为大家介绍了吃坚果的好处,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能降低疾病的风险。
就是这样一个好处多多的食物,却有很多人因为吃了它,遭受着癌症的折磨,因为你手里的坚果可能已经发霉,含有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

大家都不小心吃到过发霉的花生和瓜子,大家一般还是直接吐掉了,但是科学研究证明,光是吐掉还不行!
100℃烫20小时杀不死的致癌物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5℃~32℃、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黄曲霉素,早在1993年,黄曲霉素就被世卫组织定位一类致癌物。一类致癌物是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砒霜的致死性很强,但是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黄曲霉素可致畸、致癌,进入人体之后,尤其对肝脏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而研究表明,一粒发霉的花生里,里边满满的都是黄曲霉素!而一粒花生所携带的黄曲霉素足够让大家的肝脏排毒40天之久!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它还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调加工不能将其破坏,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这种毒素的隐蔽性非常强,所以我们往往都注意不到它!但是他的毒性却非常强!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一毫克就是致癌的剂量。一毫克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吨粮食中有1粒芝麻大小的量。
当摄入量大时,会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的症状。
当持续微量摄入时,会造成慢性中毒,导致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当然,谁也不会故意去吃霉变的食物。但是身边总会见到这样的事情——
有的人看到发了一点霉,扔掉觉得怪可惜的,发霉也不是很严重,那洗洗就吃。其实,再洗也会有肉眼不可见的残留。还有的人,看到坚果发霉了,充分发挥自己大厨天赋,把其油炸做菜,其实也是不建议的。还有,看到一半发霉、一半看着还好,那就扔掉发霉的吃掉没发霉的......一表揪出食物中的“黄毒”
▼

4招远离最强致癌物
① 小心选
接下来和我一起看一下它到底藏在哪里吧!
1.花生
花生发霉以后,有很大的几率会含有黄曲霉素,所以出于安全考虑,霉变的花生一定要全部扔掉!

2.玉米、稻米等粮食
玉米稻米等粮食在收藏和贮存的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进而感染黄曲霉素,在雨季感染的几率更大,大家在平常可以少屯一点,最好即买即食。
3.核桃、杏仁、瓜子等坚果
我们常吃的坚果,一旦变质,也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味道发苦,假如在吃坚果类零食时,感到味苦,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
剩下的零食也最好丢掉,因为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之间极易牵连霉变。

4.土榨油
大家如果有使用土榨油炒菜的,尽快停止,这种油的安全隐患更大!首先,食用油原料没人把关,如果用了霉变的玉米、花生和菜籽等,很容易导致黄曲霉素感染。再则,如果榨油设备清洗不干净,同样会造成食用油发生霉变。
② 干燥藏
尽可能不要囤积食品;食物最好放在低温、通风、干燥处;花生、核桃等最好买带壳的,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③ 认真洗
黄曲霉毒素多存在于籽粒的表面,烹饪花生、玉米等食物前要淘洗干净,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附着的毒素。筷子、菜板等厨具的裂纹中容易藏匿食物残渣,让黄曲霉菌有机可乘,因此清洗时应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洗后要沥一下水,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筷子要头朝上放,菜板可悬挂或立起来,不要贴墙放置或平放在台面上,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冲洗一次。④ 科学吃
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坚果、大米等出现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等情况,一定要扔掉。生花生最好先用水浸泡、漂洗,再煮熟吃;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平时可多吃些新鲜的绿叶蔬菜。
大家如果在家里发现有食物霉变了,一定要扔掉!在保存食物要记得低温、通风、干燥。别一次屯太多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一次都要彻底清洗餐具,不给黄曲霉毒素留下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