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次,心衰竭就快一步?专家:5种食物或是心衰竭的“加速器”

松尘谈科普生活 2025-04-26 13:06:41

本文168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你每天都在推倒它。”在心衰面前,没有人是例外。它不是某一天突然袭来的“急病”,而是被你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慢性伤害。

心衰竭,听起来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中国心衰患者已超过千万,且正以每年数十万的速度增加。

你口中的“美味”,可能正是心脏的“毒药”。

心衰竭,吃出来的慢性杀手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所需的血液供应。不是突发,而是逐渐积累。多数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气喘、浮肿、乏力等症状出现,往往已是中重度阶段。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主要诱因,而这些基础病的形成,与不良饮食密切相关。

吃错食物,等于给心脏“加压”甚至“毒打”。以下这5类食物,是公认的心衰“加速器”。

一、高盐食物:心脏最怕的“隐形炸弹”

盐吃多了,不只是升血压,更是加速心衰的“元凶”。

高盐饮食会引起体内钠潴留,导致水分在体内堆积,增加血容量,心脏负担加重。久而久之,心室扩张,心功能下降。

不仅是咸菜、腌肉,很多看起来“没味道”的食物其实含盐极高,如方便面调料包、火锅底料、酱油、豆瓣酱。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盐不超过5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超过10克。

二、反式脂肪:心脏的“硬化剂”

反式脂肪酸,是人工油脂,也是心血管的“毒药”。

它会升高“坏胆固醇”(LDL),降低“好胆固醇”(HDL),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冠心病和心衰的重要因素。

反式脂肪多存在于人造奶油、蛋糕、炸鸡、甜甜圈、速冻食品等加工食品中。尤其是商用油反复高温加热后,含量成倍上升。

国家卫健委已将反式脂肪列入重点管控范围,2023年起食品标签必须标示其含量。

三、高糖饮品:甜蜜的“心脏杀手”

一瓶奶茶下肚,心脏要多跳几百下来“消化”它。

高糖饮品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暴涨,长期饮用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三者是心衰的“铁三角”。

尤其是含糖饮料,不仅含糖量高,还缺乏任何营养价值。长期摄入会诱导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堆积,心脏代谢负担加重。

《柳叶刀》曾发表研究指出:每天喝两杯含糖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31%。

四、红肉摄入过量:沉默的“心肌杀手”

红肉的脂肪和胆固醇,是心脏“看不见的压力”。

红肉如牛、羊、猪肉,尤其是加工红肉(如香肠、培根、腊肉)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亚硝酸盐,会增加血脂、促进血管硬化。

长期大量摄入会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诱发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衰。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红肉每周摄入不超过350~500克。

五、酒精:不只是“肝脏杀手”,更是“心肌毒素”

长期饮酒,特别是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心肌。

酒精可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形成酒精性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收缩力下降。即使是所谓的“适量饮酒”,对心脏也未必安全。

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者心衰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20%以上。一旦形成心肌病变,极难逆转。

心衰不是命运,是习惯的结果

心衰不是突发的结果,而是你每天的选择积累而成。

你选择多吃一口咸菜、多喝一杯奶茶、多来一份油炸食品,不是“过个嘴瘾”,而是在给心脏加码。一次两次看不出,但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心脏会“撑不住”。

如何“刹车”心衰的加速?

1. 控盐: 每天不超过5克,减少调味品使用频率,减少外卖和加工食品。

2. 控糖: 少喝含糖饮料,改为白水、淡茶或无糖咖啡。

3. 控脂: 动物脂肪换成橄榄油、菜籽油,减少油炸食物摄入。

4. 控肉量: 红白搭配,鱼禽为主,少吃腌制肉类。

5. 戒酒: 彻底戒酒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

别等心衰来敲门,才想到关门

等到心衰症状明显时,多数患者已进入慢性阶段,治疗成本高、效果差、复发率高。早预防、早干预,才是控制心衰的关键。

心脏不是“铁打的”,每天的饮食选择,就是对它最直接的护理。别让“吃得痛快”,变成“心脏受难”。

参考文献:①.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年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0 阅读:494
松尘谈科普生活

松尘谈科普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