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不能喝汤?医生提醒:服螺内酯这3种汤可放心喝

张知识 2025-04-25 21:02:4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街头巷尾,老百姓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天凉了,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可你知道吗?对不少心衰患者来说,这碗热汤,却成了他们最纠结的“温柔陷阱”。

每年我国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超过300万人次,平均每天就有超过8000人走进医院的病房。其中,不少人是因为“喝汤”喝出了问题。你没听错,一碗汤,可能比一口盐还要致命。

很多人以为,汤是最养人的,尤其是鸡汤、骨头汤、海参汤……喝了补身子,滋阴养血,甚至有人把汤当水喝。可对那些正在服用螺内酯的心衰患者来说,这类高钠高脂的浓汤,简直就是一颗“隐形炸弹”。

问题是,“不能喝汤”的说法是不是太绝对了?是不是所有汤都不能喝?服了螺内酯之后,真的连汤都要忌口吗?答案并不简单,但也绝不模糊。

这就像老百姓常说的:“药是三分毒,汤是三分补。”关键不在于喝不喝,而在于喝什么、怎么喝。

螺内酯是一种利尿剂,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和肝硬化腹水。它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和水,减轻心脏的负担。但也正因如此,患者的体液平衡容易被打破,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甚至心律失常。

有位七旬老人在服用螺内酯期间,觉得汤水有营养,天天早晚一碗猪骨汤,三天后进了急诊室——全身浮肿,气喘如牛,血钾飙升,心电图乱成一锅粥。医生一查,根源就是那几碗“滋补汤”。

看起来是补,其实是堵。很多人不知道,浓汤里的盐分和脂肪含量远超预期,一碗看似清淡的鸡汤,钠含量可能超过750毫克,相当于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而心衰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减退,排钠能力差,多余的钠会导致体液潴留,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再配合螺内酯的“钾保钠排”机制,就像一边开着水龙头放水,一边又往水池倒水,时间一久,迟早要溢出来。

但汤真的一点都不能喝吗?倒也不至于。

只要选对了汤,做对了方法,心衰患者也能喝得安心、喝得健康。

比如,蔬菜清汤、菌菇汤、冬瓜汤,这些低钠、低脂、富含水溶性维生素的汤品,反而有助于补充营养、补水解渴,适量饮用对病情还有益处。

关键在于“淡”字当头,料要清、盐要少、油要去,“汤要喝得像水,才不会像药。”

从医生的角度讲,螺内酯虽好,但副作用也不能忽视。服用期间需要监测血钾、血钠水平,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就弱,一旦高钾,轻则乏力恶心,重则心跳骤停。

可怕的是,高钾血症早期往往没啥明显症状,等到心电图异常才发现,早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医生常告诫患者:“螺内酯不是保健品,该吃吃,不该吃千万别硬撑。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高钾食物像香蕉、橙汁、菠菜、土豆,都得少碰。”

而汤,正是最容易忽视的“钾源”之一。

尤其是用豆类、土豆、海带等高钾食材熬的汤,钾离子会溶在汤里,看不见、摸不着,却悄悄地升高了血钾。

有数据显示,一碗豆腐海带汤,钾含量可达550毫克,超过普通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五分之一。对普通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一个正在服用螺内酯的心衰患者来说,这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指导患者饮食时,往往强调一句话:“能看得见的钠要少,藏在水里的钾更要防。”

汤不是不能喝,而是不能“乱喝”。

退一步讲,很多人觉得汤营养,其实是心理作用大过实际效果。真正的营养,多数还在食材里,汤里大多是味道和水分。尤其是经过长时间炖煮的肉汤,脂肪含量高不说,对心衰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心脏的“慢性炸药包”。

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寡淡”的汤水,更适合心衰患者长期饮用。

比如冬瓜薏米汤,去湿利水,帮助心脏减负;像银耳百合汤,不仅温润养肺,还能补充适量植物胶质,对口腔干燥、胃口差的老人也有帮助。

这些汤虽不“浓”,但养人养得刚刚好。

有些患者一听医生说清汤能喝,眼睛就亮了。可转头回家,还是忍不住炖上一锅鸡汤,舍不得那一口“香”。

问题就在这儿。心衰这病,不怕药不管用,就怕人心太大。

很多人以为,吃了药就高枕无忧,但其实,药物治疗只是控制病情的手段,真正决定病情走向的,还是生活方式和日常的自律。

心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往往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长期积累的结果。心脏就像一台老旧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迟早会“闹罢工”。

这时候,如果再给它增加负担,比如吃咸了、喝多了、睡少了,哪怕只是一次,可能就会引发一次急性发作。

而每一次发作,都是对心脏的一次打击,像是在旧墙上再砸一个口子,总有一天会塌。

有人说,心衰患者的生活像是“走钢丝”,的确如此。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其实也能走得稳、活得好。

不喝汤,不等于不享受生活,而是换一种方式去滋养身体。

很多时候,错误的认知比错误的饮食更可怕。

“汤补身”这观念深入人心,可在医学上,并非所有汤都补,尤其是对心衰患者来说,过多的水分和钠盐,反而是负担。

正确的补,是让身体少受累,而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就像有经验的老医生常说一句话:“不是所有的补品都适合你,也不是所有的汤都能喝得安心。”

如果你或你家人正在服用螺内酯,不妨从今天起,重新审视那碗汤——不是不喝,而是要喝得明白,喝得科学,喝得安心。

毕竟,健康不是拼命追求的结果,而是生活里一点一滴积攒的选择。

一碗汤,也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它可能就是决定你健康走向的那一根稻草。

如果你还在犹豫,到底能不能喝那碗汤?不妨记住这句老话:“命是自己的,口也得跟着心走。”

参考资料: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 2021年版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报告》

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六版)》

4.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食物成分表》2022年修订版

5.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临床指南与病例分析汇编

1 阅读:174
张知识

张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