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兄弟姐妹是一出生就有了,是不可以选择的。从小到大,父母都教导我们,要好好珍惜,团结就是力量。
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再去看兄弟姐妹的关系,就不如父母说的那样了。
有一种情感发展的规律,叫“过犹不及”。
也就是说,太把感情看重,就会败感情反噬自己,得不偿失。
成年人,不得不知,对兄弟姐妹太好,是会有灾殃的,最终干扰自己的命运。
01
一直吃亏,还被当成理所当然。
在知乎平台上看过一个例子。
哥哥一直被父母、爷爷奶奶教育,要“让着两个弟弟”。
父母还要求哥哥,一定要管好两个弟弟。
按照父母的要求,十七岁的哥哥,督促两个弟弟读书,把电视遥控器收起来。
爷爷见状,把遥控器找出来,说:“让他们玩一会。”
看电视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哥哥,让弟弟选择画面。
经过多年的礼让,哥哥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于是发问:哥哥就一定要让着弟弟吗?
热心网友“萧九哥”回复:“所以说要想兄弟和睦,首先家长要处事公正。一味让哥哥让着弟弟或者弟弟让着哥哥都不可取。”
从长辈的角度看,哥哥就应该吃亏,弟弟们永远都“还小”。
当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如果哥哥还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那么他就会更加吃亏。
其一,哥哥作为嫡子,往往是子承父业。在一些普通家庭,父辈并没有留下“爵位、钱财”,只有一亩三分地。也就意味着哥哥被留在老家,种地为生。
其二,哥哥在老家,长期赡养父母,在陪伴、送医上耗费大量精力。
其三,哥哥成为了大家庭里,组织聚会的人,贴了饭菜的钱,还要拉着大家来吃饭,似乎亏欠大家的。
当然,很多家庭,不一定是哥哥最吃亏。也许是弟弟妹妹,姐姐。反正情况是大同小异的。
最吃亏的人,以为自己的付出,维护了家庭的和睦,会得到兄弟姐妹的感恩。但也是“我以为”而已,兄弟姐妹认为,吃亏是应该的,或者认为吃亏的人,占有了家庭的主要资源,应该如此。
02
事业难成,总是被大家庭连累。
有一只螃蟹,被放在竹篓里,它轻轻松松就爬出去了。
有一天,竹篓里来了一群螃蟹。大家互相拉扯,谁都爬不出去了。
这就是“螃蟹定律”。
如果一个人,要拉动一大群人,肯定是拉不动的,显得不自量力。非要拉动,那就自己也会被连累。
成年之后,你不单干,非要和兄弟姐妹一起赚钱,一起打拼事业,那么你有点“想多了”。
在春秋时,有一个叫“柳下惠”的人,因为坐怀不乱的故事而成名。
他成名之后,做了鲁国的官员。
《庄子》中记载,他有一个弟弟,叫柳下跖,是一个大盗。
孔子几次提议,要柳下惠去劝说弟弟,改邪归正。
柳下惠说:“父母、兄长有教育子女、弟弟的义务,但是对于不听劝的人,也没有办法。柳下拓固执,暴躁,凶狠,无计可施,算了吧。要不孔先生,你去劝一劝?”
孔子不信邪,找到柳下拓,劝说其改变。柳下拓一开口就胡说八道,辱骂人。孔子只能告辞。
柳下惠看到失败的孔子,说:“碰了一鼻子灰吧?”
孔子感慨一句:“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此后,孔子就理解了柳下惠,为什么不帮助弟弟了。
有的人,雷声都喊不起,你非要拉起他。这就会折磨自己了。
比方说,哥哥开工厂,让弟弟管理。弟弟游手好闲,常常拿走厂里的钱,还去赌局。工厂估计会倒闭。
还比方说,哥哥让弟弟去谈判,弟弟却不当一回事。估计谈判失败,哥哥的生意,也黄了。
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靠谱,不是大家都在一个层次上。不同频率的人,还是算了,别拉着他。人,终究要学会单飞。
03
优柔寡断,不懂得断舍离。
人要改变命运,很多时候,是“不破不立”。
你把兄弟姐妹看得太重,就永远都无法打破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困扰和伤害,也不能把自己的格局放大。
你有了什么事情,第一时间询问兄弟姐妹怎么办,并且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当时他们并不懂你,也没有你想要的智慧。
你被兄弟姐妹坑害了,还是念及旧情,那就他们大概率会坑害你第二次,第三次。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一直在亲情里拉拉扯扯,那就扔掉感情,可惜了,不忍心;不扔掉,自己又很难受,踌躇不前。犹豫之中,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有一天,你一狠心,甚至学会了绝情,就会内心更有力量,从而从心所欲地走向成功。
04
我们还小的时候,命运和兄弟姐妹是紧密相连的。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起点,也形成了我们发展的格局。
但是从走进校园开始,兄弟姐妹不同的成绩,去不同的大学,命运就开始不同了。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命运就更加不同了,非得和原生家庭捆绑发展,就是倒着走。
对于兄弟姐妹,应该互相帮助,但是要记住一点:帮忙而不代劳,建议而不强求,扶贫先要扶志。
不管大家庭多好,我们总要学会一个人走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