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动脉闭塞型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替罗非班的使用有着明确的方案。以 0.4 μg/(kg・min)的速度静脉输注 30 分钟,这就像是给病情紧急 “刹车”,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随后,以 0.1 μg/(kg・min)的速率连续静脉输注,并且要维持至少 24 小时。这一持续的 “守护”,能稳定病情,最大程度减少因血栓进展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对控制病情发展有着极大的合理性 。
与静脉溶栓联合当患者发病时间处于溶栓时间窗内时,替罗非班作为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能发挥出 1 + 1>2 的效果。具体用药时机为在静脉溶栓后 2 - 12 小时期间,以 0.4 μg/(kg・min)的速率输注 30 分钟,先给血栓来个 “下马威”,强化溶栓效果。之后以 0.1 μg/(kg・min)速率连续静脉输注 24 - 72 小时,持续巩固治疗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因为肌酐清除率能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肾功能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也不同,只有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才能保证药物在发挥最大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肾脏等器官的不良影响 。

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过,医生们也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术中可以考虑动脉内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剂量在 0.25 - 0.50mg,以 1ml/min 速度输注,术后则静脉滴注 0.20 - 0.25mg/h 维持 12 - 24 小时。但一定要记住,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测出血情况。毕竟,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密切监测至关重要。
内皮损伤反复闭塞: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成形或取栓后出现内皮损伤反复闭塞的情况时,替罗非班可以作为 “救星” 来辅助治疗。目前推荐的剂量方案是联合导管内动脉给药给予负荷剂量 0.4 μg/(kg・min),并且要持续 30 分钟,不过总剂量不能超过 1mg。紧接着,静脉泵入 0.1 μg/(kg・min)维持 24 - 48 小时。而且,还需要结合 CT 复查结果调整用药。CT 复查就像是给患者的病情拍 “照片”,医生能根据照片中的血栓情况、血管恢复情况等,及时调整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
桥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替罗非班用药后桥接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时,复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是首要任务。因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也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果之前使用替罗非班后已经有潜在出血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直接桥接口服药,可能会导致严重出血。可以考虑让两种药物重叠 4 - 6 小时使用。这短暂的重叠时间,能保证抗血小板作用的连续性,让血栓没有 “可乘之机”,平稳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阶段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以 0.1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 36 小时,这就像是给手术 “保驾护航”。能有效减少操作过程中因器械刺激血管、血管内膜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想象一下,手术过程中,血管就像一条正在维修的管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局部形成血栓 “堵塞”,而替罗非班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的恢复 。
(四)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挽救性治疗:当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期间出现紧急情况时,替罗非班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手段。每次静脉推注 0.4 μg/kg,紧接着静脉滴注,剂量为 0.1 μg/(kg・min),持续 12 小时。这就像是在紧急时刻给患者的病情 “踩刹车”,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对动脉瘤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更好的预后 。

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推荐仅使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剂量为 0.1 μg/(kg・min),维持 12 小时。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这种预防性应用,能在手术前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避免因血栓问题导致的手术失败或患者病情恶化,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支架介入术在破裂或者未破裂颅内宽颈或夹层动脉瘤,临时决定需要采用支架的情况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 0.1 μg/(kg・min)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临时性口服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比,静脉滴注能更快地让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迅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且,静脉滴注的方式能更精准地控制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吸收不稳定等问题,为支架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血管的通畅提供更好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