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入贰臣传的洪承畴,是不是被忽悠白干活了?

悠然修 2024-11-28 16:07:49

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洪承畴背义叛明,并为大清定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但至死仅得三等轻车都尉(世袭四世)不说,还被乾隆打入《贰臣传》。那么他算不算是被清廷忽悠,用完则弃之如敝屣呢?

注:清朝功臣爵位从高到低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级别),骑都尉、云都尉、恩都尉。

首先,洪承畴在被清军围困于松山时已经没什么选择了。城破被俘自不必说,他就算突围逃回宁远或山海关也没活路。大家看看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杨嗣昌这些人,兵败之后要么被辱西市、要么被迫求死于沙场。但是洪承畴他不想死,所以投降保命对他而言也就不存在什么被忽悠、亏不亏的问题。

其次,这个“三等轻车都尉”虽然被提及的最多,但基本是洪承畴众多头衔中最不值钱的一个。

如虚衔有太子太保、太子太师、弘文院大学士(类明朝内阁大学士),实职他出任过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代多铎)并在多省任总督,最大做过(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且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的加权 ……

而洪承畴最具价值的头衔是被皇太极抬籍入镶黄旗,兼世袭两个牛录佐领。两个牛录大概下辖六百丁,看着不多但在清初可谓“牛气冲天”,是很多宗室成员都获取不到的实权和殊荣。

在清朝除了皇帝和各旗旗主,一般只有皇子获高等封爵后才能拥有牛录。亲王郡王不超过12个牛录、贝勒不超过6个、贝子不超过3个、镇国公不超过2个。

后金政权是架构八旗制度之上的,简单来说谁握有更多的八旗牛录,谁在后金就更有发言权,而一个旗满编也就二十五个牛录。洪承畴相当于获取到后金的“干股”,让他拥有了后金的参政权。

除此之外,后金在八旗内部推行非常严格的世奴制度。各牛录人丁及其后代不论日后官至何位,与牛录佐领之间的主仆关系都不会变。虽说不能真当奴仆任意驱使,但也是很大的助力和资源。这可比什么公爵、伯爵那一年几百两俸银实惠太多了。

洪承畴死后被谥仅次于文正和文忠的“文襄”。他之后如福康安、兆惠、左中棠这些为大清平叛开疆立有大功者,也是同样是谥“文襄”,这也旁证了清廷对洪承畴重视和肯定。

最后“三等轻车都尉”看着等级不高,但清廷历来封赏功臣爵位就比较“吝啬”。比如顺治朝的图海能文能武且战功一堆,仅封一等轻车都尉;收复台岛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只得骑都尉 …… 所以洪承畴的三等轻车都尉虽然等级不高,但也不是清廷故意磕碜他。

至于洪承畴被打入《贰臣传》,并不是乾隆刻意针对他,应该算是乾隆这个职业皇帝少见的不成熟操作。

到了乾隆四十一年,热闹的“康乾盛世”已降温,几十年未见的农民起义也逐渐涌现,大清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了缓和内部矛盾、巩固统治,乾隆试图从忠孝入手去收拢和统一臣民的思想。

其具体表现就是大力表彰明清之际遇难、死节的明朝官员,同时批评、训斥那些背主求荣之人,《贰臣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下令编纂的。

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 … 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 ……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 … 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但过了不到两年,乾隆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非常不妥,开始后悔了。

首先,《贰臣传》中收录的人物基本全是由努尔哈赤、皇太极招降的,否定他们就有否定自己先祖之嫌。其次,不说用完就骂多少有点忘恩负义。这么一搞,以后大清再想开疆扩土、征剿不臣时,谁还愿意主动归降,还怎么去招降纳叛呢?

于是乾隆开始找补,令国史馆改编已编撰完成的《贰臣传》,将其分为甲、乙两册。

著交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分为甲乙二编,俾优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钺凛然。于以传信简编,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庶有合于《春秋》之义焉。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像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这种对清朝勤勤恳恳、累有功勋者,虽有背主之为但瑕不掩瑜,“实能忠于本朝,应予原谅”,仍然值得大清表彰故列入甲册。并且乾隆还援引战国豫让的例子,解释自己没有看不起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这些人 ……

像钱谦益、孙之獬、张缙彦这些投降之后,不仅于大清没啥贡献还首鼠两端的,列入乙篇。作为反面示例严厉批判,以供后人警醒自勉。

由此可知,洪承畴并未被清廷用完就弃之如敝屣。

这里多说一点,乾隆在这个问题上的“不成熟”也就到此为止。羞辱完这帮“贰臣”后他并没有进一步去整治他们的后人,而且有才能的一样重用,比如头号贰臣李永芳的四世孙李侍尧。

编者注:李侍尧历任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是乾隆一朝著名的宠臣。

乾隆四十五年被告发“贪纵营私”,查实后满朝皆认为其必死(之前涉贪的封疆大吏被查实后全部被乾隆处死,包括乾隆的小舅子高恒)。但乾隆考虑到李侍尧的能力,将斩立决改为斩监侯,并在半年后特赦起复为陕甘总督(代)平定陕西地区叛乱。

平叛期间李侍尧又被福康安上告“玩忽职守”,查实后朝廷拟判斩立决。乾隆再次改判为斩监侯,后很快又任命其为湖广总督、闽浙总督等。

李侍尧最离谱的是,以汉旗身份获任正黄旗满族副都统,距离统领正黄旗就一步之遥了。吏部谏“满官不授汉军”,乾隆则朱批“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

2 阅读:193
悠然修

悠然修

历史如烟,静心修学,获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