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带着800多人衣衫褴褛,走投无路,无奈之下他把目光锁定在井冈山。在这期间,一直有个人保护着毛主席,可谓职尽责、忠诚不二,他就是张宗逊。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其实在上千名将军中,张宗逊的名字并不像陈毅贺龙那样家喻户晓,但在毛主席心里,张宗逊绝对算得上一个好学生。张宗逊出生于1908年,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早年家里贫困交加,1922年,张宗逊在赤水职业学校上学,这个学校是武昌中华大学的王尚德教授等人创办的,也正是在这个学校,张宗逊逐渐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脑子确实灵活,1924年入团后,他就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两年后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勤学苦练带来策成绩,黄埔毕业后,尤其是“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张宗逊坚决不退党,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1927年,张宗逊领命前往湘南,助力毛主席发起秋收暴动,自此开启了他与毛主席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1929年,张宗逊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九支队副支队长,随后成为支队长,跟随毛泽东辗转于赣南、闽西地区,积极投身于创建新苏区的艰苦斗争中。1934年10月,张宗逊先后担任红十二军代参谋长、三十六师师长以及红五军团第十师师长等重要职务,全程参与了五次反“围剿”战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始终冲锋在前,作战英勇无畏。尤其是在193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局势,他不顾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带领部队浴血奋战,顽强地阻击进犯的敌人,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长征途中,张宗逊担任红三军团红四师师长,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攻克重重险阻,为保障主力红军顺利通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开辟了通道。在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湘江防线时,战斗尤为激烈。他率领红四师第十团在湘江西岸的界首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坚守阵地长达两昼夜,成功击退敌人十多次疯狂冲锋。1937年8月,全面抗战爆发,张宗逊出任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解放战争爆发后,张宗逊进入西北野战军担任纵队司令,先后参与了榆林战役、黄龙战役、扶眉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多年,他长期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指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1月,在毛主席的关心过问下,他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6月,又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78年,张宗逊光荣离休。1998年9月14日,他在北京逝世。张宗逊是人民的忠诚卫士,也是毛主席麾下的杰出将领。他的儿子张又侠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军政干部。1968年12月,张又侠入伍,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1980年初,他运用最新的“步炮一体”战术指挥部队向越军发起进攻,迅速击溃敌人,战后获得上级首长的高度赞扬,并荣获锦旗。1983年,张又侠晋升为团长。1984年,他被保送到国防大学进修,毕业后荣升师长。此后,他在军队中不断成长,职位逐步提升。2012年,张又侠出任总装备部长,兼任军委委员。2017年,他担任军委副主席,被授予上将军衔,主管国防科研工作。期望张又侠将军能够传承父辈的荣耀,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将良好的作风和家风传递给下一代。他曾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后被授于上将军衔,儿子也是一位上将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5-02-11 17:20:53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