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李讷毕业后,有一段时间的她被调入北京市委,和谢静宜一起工作,当时谢静宜警示北京市委书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bac69c04737a5219aec7438c625a32.png)
毛主席病重时期,中办想给毛主席找个陪读老师,张耀祠无奈之下,就找到了北京市委书记的谢静宜,最后谢静宜从北大找了个名叫芦荻的女教师,这才完成任务。其实很少有人至少,就是这个尽职尽责的北京市委书记,其实曾经也担任过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31ddf18d0783900d412f32e7b2ff3a.png)
谢静宜出生于1935年,抗美援朝时期她刚考上高中。当时军委某部在河南商丘招募机要人员,谢静宜报名后被录取。从机要学校毕业后,她就留在了机要局工作。1953年的一次晚会上,周总理看到谢静宜,笑着询问她是哪个单位的,还说自己好像没见过她。谢静宜回答是机要局的,周总理又问她是不是新来的,18岁的谢静宜没有丝毫胆怯,开玩笑说自己来了大半年了,还说新同志不变成老同志是不准来这儿的。周总理听后大笑,还夸她勇敢。见到周总理后,谢静宜的愿望实现了一半,后来她又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到“谢静宜”这个名字后思索了一会儿,决定叫她“小谢”,还念起李白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1959年起,“小谢”谢静宜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秘书,她和毛主席之间除了上下级关系,更像是长辈与孩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0daf47987deb6ede38958f31111522.jpg)
天气好时,谢静宜会推毛主席出去晒太阳,天气不好或毛主席午睡时,她会轻轻关上窗户让毛主席睡好。此外,谢静宜每天都要给毛主席读书,因为毛主席视力不好,只有一只眼睛有微弱视力,走路需要人搀扶,无法读书看报。谢静宜知道毛主席心系国家大事,闲不下来,所以每天都为他诵读大参考报,毛主席需要写东西时,她也会代笔,最后再给毛主席过目。有时毛主席工作忙不吃饭,卫士长很着急,谢静宜会主动去劝说,用“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一天吃四顿还饿呢”这样的话,让毛主席停下工作去吃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28978097010d3dbd270f26419d3d5d.png)
1973年,周总理找来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让谢静宜担任市委书记处书记,以便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和传达毛主席的指示。不久后,谢静宜成为北京市委书记,1973年对她来说是人生的巅峰时刻,但1976年情况急转直下。1989年,患有心脏病的谢静宜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回到北京。她晚年深居简出,独自住在老旧居民楼里,只有儿子常来看望,家里显得冷清。不过,她的晚年生活经济上并不困难,因为她恢复了干部待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878c4dde990382e70a7585743ab8fc.png)
谢静宜和许多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一样,对毛主席难以忘怀,写了《在毛主席身边》《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等不少关于毛主席的书籍。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07分,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