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被弃市后,为什么作为政治斗争胜利者的田蚡不仅不高兴反而害怕?

琅琊左史 2024-10-11 14:08:58

外戚之争,伴随汉朝始终。

汉武帝即位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权。

把权力从窦太后(刘彻奶奶)外戚集团、王太后(刘彻母亲)外戚集团手中收回来。

窦婴是窦太后外戚集团的首领。

田蚡是王太后外戚集团的首领。

两个外戚家族为了争夺最高权位自然争的不可开交 。

汉武帝的角色应该算是个渔翁,他纵容两大家族争权夺利,等到两败俱伤后他再坐收渔翁之利。

窦家和王家,汉武帝都不想用,因为都不大好用,不大听从他的指挥。

因为这两家是他的长辈,或多或少都有点托大。

两宫太后对武帝集权多方掣肘,武帝巴不得这两家早点完蛋。

武帝需要培植自己的外戚势力,所以卫家就成了窦王两家之后的外戚新贵。

卫青、霍去病趁势崛起。

汉武帝没看错人,卫青和霍去病也确实可以担当大任。

纵览整个汉朝,基本上都是外戚掌握政权,究其原因就是汉朝选拔官吏的方式有问题。

汉朝一开始实行征辟制,后来实行察举制,什么孝廉和茂才都是地方推荐上来的,但能当孝廉和茂才并不一定有真本事,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皇帝对这种察举制也不是特别放心,他也不想让权力最后被地方世族掌握。皇帝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选择外戚。

外戚再不济也是皇帝的亲戚,外戚与皇族深度联姻,二者的利益关系一致。

这也就导致外戚做大。

前有诸吕,后有霍光和王莽,这些外戚基本上都成了二皇帝。

汉武帝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如果汉武帝能够知道有这么个选拔官吏的方式,他才不会选什么外戚。

仔细比较一下,科举制是封建王朝最合理的官员选拔方式。

通过科举制选拔的官员都是天子门生,他们只忠于皇帝本人。

关键是人员素质过硬,比外戚更优质。

更重要的是,科举制不区分出身,只要你有能力就能身居庙堂,这就打破了阶级固化。

汉朝的外戚集团掌权是天然产物,汉武帝只能用这套体系。

再回到话题本身。

窦婴被汉武帝弃市,算是展现了他的执政风格,管你亲戚不亲戚,只要挡我的路,统统得去见阎王。

这种狠辣手段让田蚡胆寒。

既然窦婴都能被弃市,他田蚡又怎么能够幸免。

当时和窦婴斗得这么狠,把武帝当傻子耍,是时候还账了。

虽然田蚡是武帝的亲娘舅,但权力宝座上连父子都互相残杀,何况舅甥。

田蚡斗败窦婴,只是赢在一时,等到武帝进一步大权在握,田蚡离弃市也不远了。

田蚡本以为,毕竟都是亲戚,权力斗争失败后,失败的一方顶多被贬出朝堂,回家做个富家翁。

可汉武帝给他们开了个坏头,斗得乌烟瘴气还想全身而退?门都没有。

想明白这些,田蚡脖子后直发凉,高兴的心情一扫而空,只剩下了害怕。

窦婴死后次年,田蚡在忧思恐惧中去世。

汉武帝对外戚的态度其实一直都是敌视。

先是清除窦婴、田蚡等外戚势力,等卫青去世后,武帝又对卫氏外戚进行打击,甚至不惜葬送了太子刘据一家。

等到自己行将就木时,武帝计划传位给幼子刘弗陵,为了断绝外戚对幼帝的影响,干脆去母留子,赐死钩戈夫人。

可是汉武帝还是没有根除外戚干政的土壤,他赐死钩戈夫人,虽然杜绝了皇帝母系家族对朝政的影响,但架不住霍光和上官桀这些人往幼帝宫里塞皇后。

搞到最后,汉朝还是外戚说了算。

0 阅读:277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0:47

    他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