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雨

字说文 2024-07-08 11:10:42

兩【liǎng】,在金文中本写作“㒳”,后来在上面多加了一横,写作了“兩”。“兩”的来源可能与车辆由辕、衡、轭的组成有关。“㒳”字外面的冂,疑是车舆(厢)和车轮,中间的一竖为辀(辕);里面的两个“入”,疑是轭,即架在牛马颈背上的曲木。上面多加的那一横,疑是车衡。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㒳部》㒳:再也。从冂,闕(?)。

段玉裁注:凡物有二,其字作㒳不作兩。兩者,二十四銖之偁也。今字兩行而㒳廢矣。

许慎以“再”来解释“㒳”,就是一而再的意思。段玉裁说,“㒳”是数词。

《說文解字·㒳部》兩:二十四銖爲一兩。从一;㒳,平分,亦聲。段玉裁注:「禾部」曰: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律曆志》曰:衡權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

许慎和段玉裁解释说,“两”是古时候度量衡的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一铢为十二分,一分为十二粒粟米。又说,一龠的容积有1200粒黍米,重量为十二铢。

两龠为二十四铢,即一两。

段玉裁认为,“兩”是重量的单位,不同于数词的“㒳”。在古文字中,“兩”常与车辆的“辆”通用。而“辆”的本意就是指有两个轮子的车。其实,“兩”与“㒳”本来就是同一个字,只是后来以“兩”代替了“㒳”。其本意是用作数词二,即一对。后来才用作重量的单位。

文 献 选 读

《周易·說卦傳》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叁)天兩地而倚(奇)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这里的“参天两地”,古书有的版本写作“参天㒳地”。

古人在创作《周易》的时候,是以蓍草作为占筮之物,以期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帮助。古人把世间万物中的“刚”视作阳,把“柔”视作阴。在阴阳思想的指导下,以象征天的“三”作为奇数,以象征地的“两”作为偶数,以此建立起了阳爻和阴爻,以及由爻组成的卦象。根据阴阳周期性的强弱变化,归纳出自然界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

《周易·繫辭傳上》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是讲的《周易》中“先天之学”,讲的是阴阳相生的次序。太极本是混沌一团,把它分成了阴、阳两个爻,这就是“两仪”。从一个爻变成两个爻,就成了“四象”,再变成三爻卦,就成了“八卦”。

《詩經·召南·鵲巢》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这里的“两”即是“辆”的假借。姑娘要出嫁了,迎亲的车辆来了一百辆。

《詩經·鄘風·柏舟》

髧彼兩髦之。这里的“两”即是一而再的意思。髧[dàn],是头发下垂的样子。髦,是齐眉的头发。“两髦”,头发分垂开两边下垂至眉的儿童发式。

《周禮·冬官考工記》

凡天下之地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途)焉。天下的地势,两山之间必定有河流,河流的岸边必定有道路。

《荀子·解蔽》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怎样才能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呢?用心。心是怎样认识的呢?虚空、专一、安静。心之所以能储藏东西,是因为虚空。心不是不能够同时认识两种不同的事物,而是需要专一。心也不是不动,而是需要安静。

《荀子·勸學》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眼睛不能同时把两种东西都看得很明白,耳朵不能同时把两种声音都听得很清楚。

成 语 典 故

执两用中

是由“执中”的概念发展而来。古人认为,处理任何事情都应掌握好分寸,不偏不倚,谨守中庸之道而不偏执于两个极端。

“《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势不两立

敌对的双方基于各自的利益,使矛盾难以调和,两者无法同时并存。

“《戰國策.楚策一》: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0 阅读:0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