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迹

字说文 2024-06-30 11:05:54

迹【jì】,金文的字形是以辵为意符、以朿[刺]为声符的形声字。篆文把声符改为了亦,繁体字还把它写成足字旁的“跡”和“蹟”,简体字则是又回到了以辶为意符、以亦为声符的形声字。

01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

迹:步處也。从辵亦聲。

蹟,或从足責。

,籒文迹从朿。

段玉裁注:迹本作

,朿聲。小篆改爲亦聲。

“迹”的本意即足迹,后引申为痕迹。

02文 献 选 读

“《詩經·小雅·沔水》:念彼不蹟、載起載行。”

这里的“迹”是遵循的意思。世道动乱,那些不遵循法纪的人,让我坐立不安。

“《尚書·立政》: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这是周公还政之后,对成王的诰辞。你是文王的子孙,小孩子已经继位为王了。司法方面的事情,你不要自作主张去干涉,让有关的官员去负责办理。你要多过问军队方面的事情,把你的军队治理好,循着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甚至到达海外的地方,使得普天之下无不臣服。

“《論語·先進》: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子张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善人。孔子说:“不踏着前人的足迹走,学问就难以精深。”

“《墨子·尚賢中》:尚賢為政之本也。......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

“尚贤”是自古以来的治理社会的根本国策。如何选拔贤人呢?先要听他说些什么,看他做些什么,考察他的办事能力,然后再谨慎地委任予他官职。这就叫“选贤任能”。

“《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德)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於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人亦無責焉。”

自然法则流行于天下而不需要过多的自我表白,道德行为也不是为了欺世盗名。这就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就像肆意狂放一样。抛弃权势与地位,不再追求功名利禄,从此消声匿迹、隐居山林。你不再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不会再责备你了。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善于行走的,不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不留下瑕疵。有智慧的人常常是善于帮助别人,而从不遗弃他人;善于物尽其用,而没有什么东西被废弃。这就是“因袭明智”。

“《淮南子·說山訓》: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見鳥跡而知著書。以類取之。”

古人看到空的木头能在水里浮起来,便知道可以造船;看到飞蓬旋转而懂得可以造车;看到鸟兽的足迹,而知道可以造出文字。古人就是看到了这些类同的现象而得到的启示。

“《淮南子·氾論訓》:夫夏之將亡,太史令終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殷之將敗也,太史令向藝先歸文王,期年而紂乃亡。故聖人見存亡之跡,成敗之際也,非待鳴條之野,甲子之日也。”

夏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太史令终古事先就逃到了商,三年后夏桀就灭亡了。殷朝将要衰败的时候,太史令向艺首先归附文王,一年后商纣王就灭亡了。因此睿智的人事先就看到了存亡的迹象和成败交替的时刻,不需要等到鸣条之战商汤伐夏桀、甲子之日武王伐商纣之时。

0 阅读:0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