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持续了53年的误会,不仅全国上下信以为真,就连官方对此也深信不疑,那就是1955年,中央同时为各位元帅将军举行授衔授勋仪式。
然而,当2008年著名的记者黄涛,在看到报纸上的这句话后却突然拍案而起
只见他情绪激动,双手颤抖,一边指着报纸上的报道,一边斩钉截铁地说
这一定是搞错了,这种报道完全不符合事实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一片哗然

要知道这个结论可是经过了无数人的认可,为什么时隔多年,黄涛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黄涛还斩钉截铁地说,现场发生了两个“没想到”,绝大多数的报纸压根不知道
那么,授勋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黄涛所说的“两个没想到”,又是指的是什么呢?
宣布授勋,过程坎坷事实上,这不是黄涛“哗众取宠”,作为十大元帅授勋典礼的记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当时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1955年,新中国成立仅仅六年,百废待兴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为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们举行公开授勋表彰。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却蕴藏着诸多波澜。
最初,关于授勋的具体方案,中央内部出现了极大的争执。不同于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十帅十将",当时的讨论可谓是五花八门。在元帅的人选上,除了后来确定的十大元帅外,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方案——十三大元帅。
这个版本中,除了军事将领,还包括了刘少奇、邓小平和周恩来这三位中流砥柱。

而在大将的人选上,争议更是激烈。最初的方案只有10人,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人数一度增加到22人。这个巨大的跨度背后,是各方势力的角力和博弈。每增加一个名额,就意味着要重新权衡功劳和贡献,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过程。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元帅和大将之上,还仿效苏联的授勋模式,设置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军衔——大元帅。为此,还专门定制了一套华丽的大元帅服。这个举动显然是向苏联看齐。而这个崇高的军衔,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一个人——毛泽东主席。
然而,面对这份唾手可得的荣誉,毛主席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仅婉言谢绝了大元帅的头衔,还建议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同志们都不要参加此次授勋。
事实上,这并非毛主席第一次对"大元帅"头衔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

早在1954年,当解放军新制作的元帅服被送到中南海小礼堂时,就发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插曲。当时,工作人员满怀期待地向毛主席介绍大元帅服,然而毛主席只是轻轻弹了弹烟灰,淡淡地说了一句:"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在毛主席看来,华丽的大元帅制服固然威风八面,但却可能会拉大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与他一贯倡导的亲民作风和群众路线是相悖的。毛主席深知,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人民,而不是头顶上的光环。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最终的授勋方案定格在了十元帅十大将
1955年授勋前夕,时任总政宣传部新闻处处长的黄涛,接到了上级的一则任务,那就是负责授勋时期,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尽管这已经不是黄涛,第一次接受重要任务
可听说自己将要亲眼见证,新中国十大元帅的诞生之后,哪怕是见多识广的黄涛,也忍不住心潮澎湃
1955年9月27日上午,黄涛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来到了中南海,可刚踏进中南海的大门,他就发现了授勋现场的第一个没想到

陈赓大将
授勋怪事,意想不到他发现中南海的工作人员,竟然分成了两拨,分别前往了不同的方向
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中南海并非只举行一场授勋典礼,而是举行了两场授衔授勋典礼
其中,中南海国务院礼堂内举行,将官的授衔授勋典礼
而中南海怀仁堂,则被单独安排,举行十大元帅授勋授衔仪式
之所以将这一场活动,分成两个不同的地方举行,还要从一个迫不得已的原因说起
或许没有人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南海怀仁堂其实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一下子容纳一千多名的将军元帅
就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参会代表1226人,而怀仁堂只能坐下1294人

要知道,当时现场光是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们就有993人,更何况还有颁发勋章的毛主席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以及各类工作人员,怀仁堂是无论如何都放不下这么多人的
正因如此,中央这才临时决定,将授衔授勋仪式分成了两个地方,分别放在中南海国务院礼堂以及中南海的怀仁堂
下午5点,毛主席来到了中南海怀仁堂,面前则是英姿飒爽的十大元帅,以及台下的上千名将军
黄涛赶紧上前,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
记者辟谣,授衔现场一件怪事随着音乐响起,授衔授勋仪式正式开始,可就在这时,第二个没想到出现了
毛主席还没开始授勋,十大元帅扭头就走,集体下了主席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55年9月27日,下午5点,随着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走上主席台,会场顿时掌声雷动
在主持人的宣读下,毛主席将第一枚元帅军衔交到了朱德手中,同时当众亲点,朱老总为十大元帅之首
此话一出,全场掌声更加热烈,可就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第二个“没想到”发生了

只见依次接过军衔的元帅们,还没等毛主席亲自授予勋章,便头也不回,纷纷走下了主席台
这个怪异的举动,让现场的黄涛一头雾水,直到多年之后他这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原来,当时的授衔和授勋仪式,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并非是后来人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授衔和授勋同时进行
元帅们接受完授衔后,来到了幕后的休息室更换衣服,随后带着肩章,重新来到了主席台上
紧接着,毛主席将三枚勋章,分别授予了这些,为了国家奉献了半辈子的元帅们
这三枚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正因为亲自经历了这一切,因此53年后,在看到报纸上有人说,1955年授衔授勋,其实是一起举行的之后
黄涛才会拍案而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纠正了社会上那些,信口开河的说法

或许,对于黄涛来说,只有一个真正客观的历史,才是一段有价值的历史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对于黄涛的坚持,屏幕前的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分享,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