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想让一个家族社会地位大提升,起码得有三代人使劲儿。这话搁在篡权的司马家身上,简直太贴切了。他们取代魏国建立晋朝,要是从司马懿迈出第一步算起,一直到司马炎最终搞定一切,正好是三代人在那儿奋斗的结果。
说到司马家搞起来的晋朝,大家心里都有数,但那都是后来的事儿了。咱们现在得聊聊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就是司马炎怎么建立西晋,把三国时代给画上句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家是怎么一步步像小兵过河那样,走到权力最顶峰的呢?这背后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又能给咱们带来啥启发呢?
【司马家夺权的大致过程】
司马家向来过得讲究,他们是那种特别会盘算的家庭。
汉朝快结束的时候,司马家族经过好多代的努力,慢慢变成了一个很有地位和声望的大贵族。司马防在朝廷里当了大官,司马懿和他的七个兄弟,大家称他们为“司马八达”,就像是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一样。
说白了,那时候的司马家,跟那些真正的大佬家族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比如汝南的袁家,那可是“四代都做高官”的大家族;还有颍川的荀家,有“荀氏八龙”的美名;再加上弘农的杨家,名声那可是响当当的。司马家跟这些顶级豪门比起来,确实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对司马家而言,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好像并不构成啥大问题,实力不足,那就靠智谋来弥补呗!
老司马,就是司马防老爷子,他那时候年纪已经挺大了,碰上天下大乱,感觉自己的好日子没剩多少了。他觉得这世道变幻莫测,最好还是稳着点儿,别轻易动弹。所以,他就一直守着当大汉忠臣的那套规矩和形象。你们瞅瞅,咱司马家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走正道、干实事儿的,咱家的人都是正经人,大伙儿得瞧得上我们,得给我们几分面子。
但说实话,司马家其实从来都不讲啥真正的忠心,他们更看重的是怎么合理分配资源。司马防这家伙,他倒是跟着那个倒霉的汉献帝去历劫了,可他却把家里的老小都打发回了河东老家,等着看好时机再出手。
到了曹操掌控皇帝、借皇帝之名号令诸侯那会儿,其实谁将成为天下霸主已经有点苗头了。说来说去,最后争天下的,主要就是袁绍和曹操这俩人了。袁绍呢,手里头兵马多、地盘大,实力杠杠的;曹操呢,政治上玩得转,掌控着朝廷,有话语权。
后来,司马防成了曹操入朝做官的引路人,他就先把大儿子司马朗打发到曹操那里,去参与那个争夺位置的竞争。不过呢,剩下的七个孩子就先不动了。一来是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二来也是有好几个孩子还没到成年的时候,得保持哥哥带着弟弟的好传统。所以,老二司马懿就先留在家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司马懿开始当官是在201年,那时候曹操刚打败北方的老大袁绍没多久。他挑的这个时间点,那可是相当有门道的。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成了大家眼中的大红人,很多人都觉得他能一统天下。
司马懿开始当官的时候,干的活儿就像是地方政府跟中央汇报工作的传话筒。就这么着,他有了机会跟荀彧、崔琰这些中央的大人物打交道。
真不明白司马家那套是怎么玩的,反正最后司马懿被叫到了京城。他跟他哥司马朗不一样,没跟着曹操混,反倒是一早就站队到了曹家下一代里的二号人物曹丕那边。
说到司马家能随意挑工作部门这事儿,咱们就不细究了。简单来说,他们家族以前有人做过颍川太守,跟那边的大家族关系挺好的。他哥司马朗,那可是政治圈里的一颗新星,没少给他铺路、引荐。
司马懿对曹丕那可是真心实意地卖力,日子一长,他就跟陈群、吴质、朱铄四人被大伙叫做“四友”了,简直就是曹魏下一代领导人曹丕最铁的心腹。
得说说司马家的三儿子司马孚,他后来加入了曹魏那边另一个可能接班的人曹植的队伍。一直等到曹植明确没戏了,他才赶紧换到曹丕那边站队。
老爷子铁了心站在汉献帝那边,大哥司马朗呢,跟着曹操混;二哥司马懿,紧紧盯着曹丕这个热门继承人;老三司马孚,则投了另一个热门曹植的票。瞧瞧,司马家这押宝的手法,真是全面得很,谁都不落下,保证他们家总能捞到好处。而且啊,等局势一明朗,他们还能立马换队——就像司马孚,眼瞅着就从曹植那边跳到了曹丕的车上。想想都觉得这心思深不可测,对吧?
公元220年,曹操一走,曹丕就接上了位子,司马懿这人也算是赌对了,好处拿得手软。他就像康熙身边的那个韦小宝,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说话管用得很。曹丕这人为了拉拢人心,特别讲义气,对那些一直跟着他的老人、老朋友,那是有求必应,啥忙都肯帮。曹丕还放出话来说:要是曹魏这边有啥事儿,他在东边呢,司马懿就管西边;他在西边呢,司马懿就管东边。这简直就是跟司马懿要一起平分天下了嘛。
因为遇到曹丕这位好上司,司马懿在曹丕当政时,一下子就变成了曹丕信赖的重臣,负责辅佐下一代君主。
司马懿这家伙运气真是爆棚,就在曹丕和曹叡换班的那会儿,曹魏的军界本来挺稳固的,但夏侯尚、曹休、曹真这些大佬却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个急匆匆地走了,没几年就都没了。再加上东吴和蜀汉也挺会挑时候,不停地北伐,让曹叡根本不敢用新人,也没空去培养自己的人。这样一来,司马懿就像是捡便宜似的,一步步就成了曹魏军界的老大。
不过司马懿在曹叡的手底下,还是得老实待着,不敢轻举妄动。曹叡能被人叫做“明帝”,那在政治上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曹叡这个能把司马懿紧紧压制住的人,可惜命不长,就在司马懿快要被逼得想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他突然就驾崩了。而且,在他快不行的时候,身边的老臣还搞了个政变,结果司马懿又被推上了辅政大臣的高位。
司马懿确实是个高手,司马家在朝廷里当文官的也有不少人,但说到底,禁军的大权还是在曹家人手里攥着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那是步步紧逼,一点不含糊。司马懿呢,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先退一步,甚至装起病来,不出来了。
事情发生变化,是因为曹爽想让他的表弟夏侯玄去管西北的军务,所以他就让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去当中护军,一当就是三年。这给了司马师一个偷偷培养自己人的好机会,他悄悄养了三千个死忠的手下。
司马懿演得太像了,让曹爽慢慢放下了对司马家的戒心。司马懿父子呢,一直藏着掖着,暗地里观察曹爽的一举一动。他们瞅准机会,就在曹爽带着全部心腹出城搞祭祀那会儿,突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下子就从曹爽手里把大权给抢回来了。
高平陵之变这事儿里,司马懿最让人瞧不起的就是,他先是跑到洛水边发誓,结果转头就不认账,直接动手干掉了曹爽那些跟他不对付的人。
虽然司马懿父子一再推脱,说啥也不肯接那些像丞相这样的重要职位,对加九锡这种篡权的路子也是避之不及,但他们司马家的名声还是越来越让人头疼。在他们父子掌权的那些年,淮南地区接连发生了三次叛乱,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司马家从头到尾都没能让大家真正服气,人心不齐啊。
老子搞政变,大哥废了皇帝,二哥直接杀了国君,司马家这爷仨做事越来越离谱。特别是司马昭,在大街上就把国君给杀了,这一下子可把他们家的脸面都给丢光了。但话说回来,司马家一直紧握着曹魏的大权,别人就算心里不满,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公元263年的时候,司马昭心里那股子想要更上一层楼的劲儿再也憋不住了。他干脆利索地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人马去攻打蜀汉,就想着靠这场军功给自己脸上贴金。你还别说,他这回真走运了,一举拿下了汉中,随后就被封为晋公了。这一出戏码,跟当年曹操走的路子简直如出一辙。
第二年,魏元帝曹奂又一次发布诏书,让司马昭当上了相国,还赐给他晋王的封号,并且赏给他九种特别的礼遇和物品。
不过,到了265年,司马昭还没完成他的大业就突然离世了。他儿子司马炎接班后,决定效仿曹丕的做法。于是在266年,他硬是让魏元帝曹奂把皇位让给了他,自己就这么建立了西晋。
司马家族取代魏国建立晋朝的事儿,和当年曹家取代汉朝建立魏国,表面上看挺像一回事,但实际上差别大了去了。老曹家那可是实打实地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拼出来的江山。反观司马家呢,说好听点是计谋多端,说难听点,那就是靠耍手段、玩心眼儿才得到的。
【司马炎为什么能代魏立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政权是怎么运作的,还有它的权力是怎么分配的。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到了明清那会儿,皇权专制算是走到了头。在那之前,国家大事可不是皇帝一个人拍板就算数的。多数情况下,皇权和相权是分开的,有时候监察权也会加进来,变成皇权、相权、监察权三个一起管。
皇权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背后其实有好多原因。一方面,皇家的人手和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管得过来。就拿明朝的崇祯皇帝来说吧,他特别努力治国,可最后明朝不还是乱糟糟地亡了吗?皇帝你再拼命、再有本事,一个人也干不了那么多活儿。而且,皇帝不可能啥都知道,底下的人要是不听话,你得到的信息可能就是假的,下的命令也没人听。这个道理就跟现在大公司一样,董事长为啥得靠总经理帮忙管公司,就是这个理儿。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在加强皇权统治的路上,遇到过不少惊心动魄、残酷激烈的挑战。就像汉初那会儿,有异姓王起兵造反,还有诸吕争夺权力,后来的七国之乱也是这么回事。说白了,就是那些诸侯王、军功集团等势力,不甘心皇权壮大,想要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好处。
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用得最久的统治方式,其实是汉武帝时期定下来的。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给国家权力套上了好多规矩,让那个权力结构能稳稳当当地运行。首先,皇帝是老天爷选定的,皇权也是老天爷给的,普通人就别瞎想了,你们没那个资格。然后,他又把等级制度给明确了,一级级都得听话配合,这样才能社会和谐。最后,他还把大家特别尊重的伦理规矩加进了政治里,比如你要是不忠于皇上、不爱国家,或者不听上级的话,那就跟你不孝顺你老爹没啥两样。
但话说回来,在中国也好,全球也罢,有个不变的规律:每当有新体系出现,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人,肯定会拼尽全力保护它;而那些觉得不太对劲的人,就会到处找它的漏洞,琢磨着怎么把它给改了。
从战国那会儿起,就有不少有本事但没固定地方混的人,到处找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像苏秦、张仪这些人,他们自个儿推销自己,在各个国家间跑来跑去。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手里有真本事。要是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满足,那可就容易闹出乱子来,毕竟能力大的人,搞破坏的能力也不小。因此呢,有的国家就收留了一部分这样的人,但更多的人是被那些有权有势的贵族给养着了,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要不这么做,国家可就得乱套了。
不过,贵族自己养门客,这办法也就图个表面功夫,治不了根儿,说不定还会让贵族们的心思更野了。要想真正搞定这事儿,还是得靠国家来养人才。但话说回来,国家养人才也得有条件,得有个统一的大环境,还得有好多能代表利益和权力的官职、地盘啥的。
因此,大伙儿别觉得汉朝推行的郡县制和秦汉之前的分封制有啥大不一样,其实它们本质上差别没那么大。简单来说,分封制就像是大手大脚地分东西,比较粗放;而郡县制呢,就精细多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也更紧了,就是这么个理儿。
汉朝建立以后,国家一直挺太平的,发展也挺好,那是不是说“士”这类人又逐渐变多了呢?是不是很多原本不是士族家庭的人,在衣食住行都不愁了以后,就琢磨着怎么跻身到“士”的行列里?这其实就是大家伙儿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了嘛。
汉武帝那会儿,搞了个太学,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平民书生搭个往上升的梯子。可这事儿吧,后来就越搞越乱套了。太学生一多,国家哪安排得过来嘛?你不给安排,人家就说你朝廷不守信用;你要是将就着给安排了,他们跟以前的学长学姐们比比待遇,心里头那叫一个不乐意,情绪大得很。最关键的是,这些太学生里头,其实大都是些官宦子弟、有钱人家的孩子,国家大权还是在皇族和那些老权贵手里转来转去,这对社会稳定可没啥好处。
后来王莽把汉朝给夺了,说到底,不就是瞅准了那帮对自己待遇不满,想找新路子往上爬的太学生们嘛?他们啊,就是想着法子操控国家的思想,好达成自己的小九九。你们老刘家不是总说自己是老天选的吗?行,那咱们就编个故事,说老天发火了,给你们警告了,这是对你们老刘家不满意了呀。你们老刘家不是一直握着国家用人的大权吗?那咱们就来一手舆论大战,把王莽这位同志一步步推到前台去,你们敢惹大家伙儿不高兴吗?
不过,王莽和他那帮满脑子理想的人,想把国家治理好可没那么容易。原因是社会上的利益早已分好了层,他们这种想要重新洗牌的做法,肯定会触动不少已经尝到甜头的人的利益,就像西汉中晚期崛起的那些地方大家族。这其实就跟社会大范围改革不容易成功是一个逻辑。人家可是好几代人,历经百年,费尽心力才攒下的家业,你倒好,三言两语就想让人家上交国家,谁会乐意呢?
王莽没多久就被有权有势的刘秀给打败了。刘秀搞定全国后,也好好琢磨了前面提到的那个老大难问题。他的办法就是“顾好眼前,不顾远的”,简单来说,就是把地方的好处分给那些立下战功的人和大家族,但在朝廷上,他加强了权力集中,还把丞相的权力给拆分开来,分给三公、九卿他们管,不像以前那样都归丞相一个人管。
说实话,照理说刘秀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本该能让国家更长久稳定。毕竟,地方力量往中央慢慢渗透和集结,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问题就是东汉那些皇帝,一个个都命不长,这样一来,外戚这股新崛起的强大势力就自然而然冒头了。而这些外戚原本就是士族出身,这样一来,士族集团的权力扩张速度就更快了。
为了守住皇家的权力,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皇室实在是没办法,只能找外人来助力,这些人就是原本没权利插手国家大事的太监。
东汉那时候的“戚宦斗争”,说白了就是皇帝和宰相的权力大战。后来,经过两次“党人被禁”的大事件,那些原本气焰嚣张的士族大佬们,被皇权给狠狠打压了一番。可他们会甘心吗?肯定得想办法再爬起来嘛!就这么着,汉朝末年的乱世局面开始出现了,原因就在于士族里头出了个特别厉害的出谋划策的人,叫袁绍。
因此,到了汉朝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表面上看是各路诸侯在争夺地盘,但实际上,是士族集团在背后推动着一场新的社会秩序变革。从深层意义来说,当时真正有能力让天下安定下来的,也就袁绍和曹操这两个人,其他人基本都没啥大戏可唱。像孙权,他不过是地方上一小撮武装力量的头头;而刘备呢,他代表的是那些到死都不愿低头或者没被朝廷接受、招安的士族和武装力量。
说到这里,就是想让大家清楚,曹魏的统治并非铁板一块,老曹家再怎么使劲儿把控、堤防,也别想独占好处。这江山是你们老曹家带着人拼出来的,这没错,但你们也别忘了,还有我们士族在后面掏腰包支持呢。咱们应得的那一份回报,可别想赖掉。
曹操这人吧,老爱搞点新花样,他居然把老搭档荀彧给处理了,接着又硬是要把公司从合伙制改成他一个人的。你曹操手段厉害,能镇得住场子。但你儿子、你孙子呢?能不能行就难说了。所以,曹丕这小子一当上老大,就赶紧给士族集团那紧绷的神经松松绑,生怕他们真炸了锅。曹丕弄了个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把挑人的大权又还给了士族集团。
后来,曹叡在位时其实对逐渐壮大的士族集团管得还不错。但问题是,他临终前没安排好,被两个亲信给“插手”下了命令。这样一来,司马懿这个士族里的头面人物和代表,就成了最大的赢家。没办法,司马懿是士族的领头羊,好东西自然得先紧着他来。
后来,司马家族把他们家的独门秘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点磨,一点点钻,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渗进了守护皇权最关键的地方——皇家卫队。这可是司马家族最终能把皇权牢牢掌握在手里的杀手锏。
说白了,司马家之所以能夺权上位,不光因为他们家本事大、后台硬,还因为他们有一大帮“合伙人”。就拿那个出身贵族但没法跟皇族混一块的郭太后来说,她经常给司马家撑场面,司马家的很多政治口号都是靠她喊出去的。再加上帮司马懿搞定高平陵之变的老将蒋济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帮手。
死心塌地站队司马家的势力,主要分成三拨人:第一拨是司马家一手提拔起来的铁杆粉丝,像王祥、郑冲、何曾他们,还有石苞、裴秀、羊祜、荀顗等人;第二拨是在魏国混不下去,被排挤出来的,比如贾充、王沈、陈骞这些人,还有杜预、山涛、魏舒、高光等;第三拨呢,原本是墙头草,没站队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抱司马家大腿,比如张华、王浑、卫瓘他们,还有李憙、荀勖、李胤、卢钦等人。
司马家族建立权势集团,主要靠的是他们家族势力庞大,还有通过跟很多大家族联姻来巩固地位。他们沿用陈群设计的九品中正制,维护那些大家族和大富豪的利益,同时还恢复了一些老制度,扩大了封地范围,这样一来,他们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从魏到晋的权力过渡。
说白了,司马家抢权那套路就是,一开始装孙子,装得特别乖,用尽各种办法让老大觉得他们既忠心又能干,慢慢赢得了老大的信任和重用。等他们实力壮大了,就立马翻脸,和老大各种撕扯。等老大快不行的时候,他们还带着一帮人把老大逼到墙角,然后想办法让其他人都不插手,最后他们厚着脸皮把老大给解决了,还抢了他老婆。完了还说老大是心甘情愿把老婆让给他们的。
【一点点感慨】
有些人,司马家的追随者吧,以前这样反驳我:司马家难道真夺了你家的皇位和地盘?你连给司马家提鞋都不及格,有啥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
两只狗打架,弄得满嘴都是毛,这种无谓的争吵真没意义,因此我干脆没理他们,也没去跟他们争论。
今天,我想跟那些一直支持我的忠实读者掏掏心窝子。咱们这一路写历史,到底在琢磨啥呢?说白了,就是写那些因果报应、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人心里的那些弯弯绕绕。
咱们现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状况都不一样。要是按固定标准来看,大家的能力、状态、还有条件,那都是一个样儿找不出两个来;可要是从变化的角度去瞧,天赋、碰上的好机会、还有对事情的认知,那也是各有各的不同。其实啊,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咱们的大目标其实差不多,说白了,就是盼着自个儿和周围的人都能过得更好些,更有面子一些。
这就带来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咱们究竟该怎么做呢?说白了,就是该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处事?
说白了,这就是数学里怎么解题的事儿。咱们得先把自己知道的信息都理清楚,对吧?然后,得琢磨下题目背后可能要咱们用的那些算法或逻辑。接下来,得找个靠谱的方法,也就是解题步骤。等这些都搞定了,才能用上自己脑子里存的知识,就像找到解题的工具一样,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然而,不少人其实没弄懂那个门道,他们一辈子都卡在了“我想咋样”或“我要啥”这种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想法上。就像个啥也不懂的小屁孩,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我要这个、我想那个,但实际上也就这么点出息。
司马家在早期搞的那些动作,还有隐藏实力啥的,其实也说不上是干了啥特别坏的事儿。这不过就是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想要在社会上混得更好的一种手段嘛。就像说,有个刀匠在努力打磨他的刀一样,你不能说人家有啥错处。
不过,司马家在后期干的那些事儿,肯定是会被众人唾弃的。他们一旦手里有了那把“屠龙刀”,就开始胡来了。就拿考试这事儿打个比方吧,司马家觉得,不管他们怎么做,那都是对的。他们不按照规矩来答题,也不管题目原本的正确答案是啥,反正就是自己怎么写怎么对。谁要是不同意,他们就动手威胁监考老师和阅卷的老师,甚至还敢把试卷给撕了,硬说自己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
说白了,咱们这一辈子,要是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做到“想干啥就干啥,但又不犯规”,那就真的太厉害了。不过呢,很多人就光想着随心所欲,却做不到不越界。他们不能在规矩里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干脆破规矩,或者干脆不守规矩,这样做其实很危险。说起这个,我觉得很多玩游戏的人,想想游戏里的规矩,可能就能更明白这个道理了。
为啥咱们总说要感恩,心里得有点敬畏呢?说白了,这不就是个明摆着的事儿嘛?就是要好好利用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别去瞎掺和那些还不清楚的事儿。
说白了,咱们每个人都像被关在自个儿的小天地里,就是说,能让我们活得自在、使劲儿的地方其实就那么一块儿,只不过这块儿地方有大有小。要是咱能找到让自己舒坦的那个小角落,好好拾掇拾掇,那日子多半能过得美滋滋的。可要是有人不长眼,到处瞎折腾,非要去碰自己和别人的红线,那准没好果子吃。你老是不守规矩,上天迟早得给你点儿颜色瞧瞧,把你给收拾了。
司马家给后人留下的坏榜样就是这个:朋友们,人生短暂,该行动就行动,别让那些规矩、原则啥的束缚住自己,大胆去闯吧。谁要是敢阻拦我们,我们就把他解决掉;只要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得占为己有……我们司马家连皇上都敢动手,你们还有啥不敢的?没错,他们现在已经无所畏惧,所以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你们司马家的人。
说白了,规矩和道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偏向保护那些弱势群体的。不信的话,大伙儿不妨再好好琢磨琢磨!等琢磨透了,再琢磨自己是不是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