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军最高待遇的志愿军叛徒,他的叛逃却引发美军一个巨大的耻辱

许晨曦说奇闻 2025-01-11 17:10:03

1951年3月18日晚上,美军第8集团军的头儿李奇微,他突然下了个急令:赶紧派架飞机去清平川,接一个已经投降的中国兵到大邱去。到了那儿,得让美军第8集团军里管审问的大官来问问他。

这家伙,铁定是个志愿军里头的叛徒。可奇怪的是,这叛徒到底有啥特别,能让李奇微这么上心,还专门派飞机去接,再由准将大人亲自来审?要知道,在朝鲜战争那会儿,这样的待遇,可是志愿军战俘或者叛徒里头头一份儿的,美军给的最高规格了。

这个叫吕奇良的家伙,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可能是“梁”也可能是“阳”,反正是根据英文名字翻过来的。1951年3月18日那天,他拿着美军从空中扔下来的“通行证”,跑去向美军第25师第24团的一个侦察排投降了。美军随便问了他几句,知道了他原来部队的编号,然后就一层一层往上报,最后这事儿居然让李奇微都知道了。

为啥美军会对那个番号这么上心?他就是来自志愿军第26军77师234团3连的一名小兵。说起来,第26军这个编号,美军可是盯了足足4个月,一直想摸清他们的动向呢。

长津湖打完仗以后,美军压根儿不知道志愿军第9兵团因为严寒冻伤得厉害,已经没法再战了。李奇微和美军那些高层头头脑脑们,心里头一直七上八下的,生怕这支还能打的队伍哪天又冲上战场。毕竟,这可是能扭转战局的一股大力量啊。美军当然一直在找第9兵团藏哪儿了,还老琢磨着他们啥时候会再出来打。这不,现在美军又瞅见第9兵团的影子了,李奇微肯定特别上心。

吕奇良的投敌,让美军终于摸清了志愿军第9兵团的情况。他们发现,第9兵团在长津湖大战后休整了好久,还新加了很多士兵。现在,26军已经接到命令,要再次上战场了。吕奇良原本在的88师被解散,他的264团被并到了77师里,所以现在叫77师264团。

知道这个消息后,李奇微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感觉轻松了不少。美军第25师那边,看到吕奇良后,也是这么想的。26军在长津湖那一仗,因为种种原因,没打出啥水平,对美军陆战1师一点威胁都没有,这让美军开始小看26军了。再说这个吕奇良,他原来是88师的,那个师被裁撤了,88师是解放军里比较新的部队,战斗力平平,美军因此更是看不起他们了。

接下来的打仗经历让美军第25师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们面对的志愿军26军部队只是稍微抵挡了一下就往后退了。从3月22号到4月5号,美军第25师一路上都没怎么碰到大麻烦,对他们来说,这场仗打得挺顺畅。到了4月5号,美军第25师走到了汉滩川南岸,开始休息调整了一下。

4月9号那天,美军第25师的指挥官布拉德利少将,他给手下下了命令,让他们赶紧准备渡过汉滩川,然后朝着铁原那边冲,目标是打进“铁三角”那块地方,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人的补给站给端了,这就是他们的作战打算。

那天,美国军队的第五游骑兵部队成功渡过汉滩川,然后占领了383高地,给美军的大部队打了个前站。提一句啊,这场仗的打法,跟后面铁原阻击战时美军第三师的打法,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就在美军以为接下来的仗还能像之前那样轻松应对时,第5游骑兵连却吃了败仗,灰溜溜地撤了回来。他们在志愿军的机枪扫射和刺刀冲锋下,只能放弃阵地,落荒而逃。

4月11号那天,李奇微将军决定动手,搞了个叫“无畏行动”的计划。美军第25师的师长,布拉德利少将,他给第24团下了命令,让他们去攻下汉滩川北岸的志愿军阵地,这样第35团就能撤下来了。给他们提供火力支援的是第159野战炮兵营,他们装备的是105毫米榴弹炮;还有第176装甲野战炮兵营和第64野战炮兵营,这两个营都是用的105毫米自行火炮。

美军第24团的领头人布里特上校,那可是个挺聪明的人。他带的这个团啊,全是黑人兄弟。他就琢磨着,黑人兄弟们皮肤黑,晚上就跟夜色融为一体了,干脆咱来个夜袭,这不就正好用上这“保护色”了嘛。接着,他又回想起之前骑兵1师在汉江南岸对付38军的那一招。那时候,美军骑兵第8团被志愿军50军的150师450团,在阳智里的256高地给挡住了。结果美军骑兵第5团来了个声东击西,悄悄绕到土耳其旅的防区后面,一下就把志愿军打了个手忙脚乱,金良场里那儿也被突破了,直接绕到了38军的侧翼。(这事儿啊,志愿军那是打得漂亮,美军都不愿多提,韩军更是假装啥都没发生过。)

因此,布里特打算来个即学即用,他琢磨着让3营也赶紧往西边移动,打算穿过土耳其旅防守的西边区域,过了汉滩川,给中国军队来个突然袭击,之后再绕到志愿军的463高地侧面进行攻击;而1营呢,就直接从正面过汉滩川,去攻打种子山。

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志愿军用的是灵活防守打法,边打边撤。你看,美军第25师碰上的志愿军,每次都是打一下就走。那美军为啥还要搞那么复杂的战斗安排呢?

其实答案很明显,美国第25师感觉到他们面前的志愿军反抗越来越激烈了。咱们瞅瞅那张战斗地图(图在后面)就能明白,彭德怀原本的计划是让26军在最后防线时往东北方向调整,这么做是为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击能顺利进行。

抗美援朝为啥会分运动战和阵地战两个阶段呢?说白了,在运动战那会儿,咱们的志愿军都是一边打一边调整战术布局的。从头一回打仗打到第五回,志愿军压根儿就没咋歇过,特别是头两仗之间,还有第四仗和第五仗之间,咱们都是边打边调整位置,就这样把战术给布置好了。

所以,考虑到接下来战斗的整体布局,26军的军长张仁初决定,得让东边的队伍先扛着点儿,好给西边的部队争取时间,让他们能顺利往东北方向的防线挪动。

4月22日那天,第五次大战正式打响,而进攻的起点正是最后的那道防线,这是彭德怀早在4月12日就定下的策略。虽然张仁初当时还没接到具体通知,但看看战场上的情况,他心里有数了,觉得东边那块的队伍得加把劲儿,顶住美军,不能让敌人太快推进。

那个年代,解放军里将星闪耀,战将多得数不清,好多军长都能领导大军打仗。就比如说,那个火速拿下腊子口的张仁初(记得不,毛主席要求两天内必须攻下,聂荣臻还说:这场仗输了,新中国就没了),他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防御战时,指挥得那叫一个漂亮,完全能看出他的大局意识。而领导大军打仗,最关键的就是得有这种大局意识。

下面这张图是《26军军史》里的,我主要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26军怎么一步步把防御阵型往东北方向调的。不过啊,图里的那些小细节可能没那么精准,跟我后面要说的打仗的示意图比,会有点儿出入。原因嘛,就是26军那时候还不知道262团在种子山那块儿把美军第24团给收拾得那么惨,所以他们标注的美军兵力就写了一个营,其实是一个整团呢。这样一来,在这张图上,土耳其旅那边也得跟着往东挪一挪位置了。

现在守卫在汉滩川北岸的是咱志愿军262团,其实他们就是88师下面的队伍。长津湖那一仗打完后,262团就变了,成了26军的特务团,这回又跟着76师一起打仗。说起来88师这部队,在志愿军里头算是挺憋屈的。他们原本不是26军的,而是30军的,30军在三野里头算是实力较弱的,战斗力不咋地。1950年1月那会儿,30军就散了,因为第9兵团要去朝鲜打仗,88师就被划到了26军里头。88师的战斗力其实也不咋地,淮海战役前头,他们一直都在敌后搞游击,没怎么正经打过仗。虽说也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这些大战役,但战斗经验还是涨得慢。

在长津湖那场硬仗里,26军原本是待在100多公里外的预备队伍。后来20军和27军因为又冷又饿,实在打不动了,26军这才被派上去。可等他们赶到战场一看,美军陆战1师早跑了。88师被命令一路追到最南边,那些88师还在坚持的战士们说,他们是“饿着肚皮,带着冻伤,去追一个不可能追上的敌人。”你说说,人靠两条腿,哪追得上汽车轮子啊?战士们又冷又饿,不停地有人倒下。

人们到底是怎么撑过来的呢?那时候,88师政治部的干部头头沈汉卿,发现26军后勤的汽车全让美军给炸了。他干脆牵了匹马,把老婆秦道南炒的一大锅黄豆驮在马上,就这么一路送粮食去了。他靠听口音找到了88师的队伍(因为26军大多是山东人,而88师主要是苏北的战士)。很多人就是靠那么一把炒黄豆,硬是挺了下来。原本3500人的团,到最后,活下来的竟然只有750人了。

战斗一完事儿,26军就被宋时轮一顿狠批。88师呢,因为是候补部队还是外来的,所以这次主要责任就落在了他们头上。师长吴大林和政委龚杰因此丢了官,还有好多干部也都受了罚。88师这个编制直接被取消了,262团就改成了军特务团,263团被并进76师,264团去了77师。

这支队伍,真的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可到头来却挨了一顿狠批,成了背锅侠,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别的队伍都瞧不起他们,就连美军也对他们不屑一顾。

这场战斗对262团来说,是个重拾荣耀、证明自己的大好机会。可关键在于,他们原本战斗力就不怎么出色,现在对上气势汹汹的美军,他们能顶得住吗?

张元和是262团的领头人,1936年那会儿,他参加了红军的西征战役,之后就加入了红15军团。在八路军115师的344旅687团里,他一步步从战士干到了排长、指导员,后来在新四军3师还当过组织干事。因为“主力地方化”的政策,他又被调到了淮海军分区的滨海大队,继续干组织干事,这一干,就在地方部队扎了根,直到1947年,他们部队改编成了华东野战军12纵队35旅103团。说实在的,张元和团长并不是那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他和他的团一样,这次阻击战对他们来说,都是个大考验。

4月11号半夜里,美军第24团开始动手了。他们这回没先开炮,而是悄悄摸摸地上。黑人士兵的皮肤跟黑夜简直融为一体,一开始行动挺顺畅的。可没多久,美军就碰上难题了。原来,之前负责架桥的工兵(第77连和第65营B连)在河边侦察时,没胆子靠近看,只是远远地估摸了一下。结果,真到架桥时才发现木材不够,进攻种子山的美军1营只能直接趟过汉滩川。这汉滩川有五十来米宽,水深都到胸口了,水流还急得很。A连和B连冲在最前面,还没站稳脚跟呢,两个美军就被水冲跑了。美国兵哪像邱少云那么能忍,他们喊着救命,志愿军哨兵都给惊动了。哨兵瞪大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有黑影在动。那还愣着干啥,直接开枪、扔手榴弹招待这些不速之客呗。

美军A连和B连被死死地按住了,河水很快变得血红一片。C连的人一看这场面,心里都怯了。C连的连长走到河中间,突然感觉情况不妙。他扭头一瞧,河里就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手下的士兵全都没跟过来。

美军A连一马当先,冲上了北岸,接着溜进了提前看好的树林里。他们整顿好队伍后,就开始散开搜寻着往前走。战斗刚打响没多久,连长利普曼中尉就不幸受伤了,只能退出,这时候A连已经有22个人受了伤或者牺牲了。但好在没过多久,天就亮了,美军赶紧呼叫了空中的支援,三个炮兵营和飞机对着种子山就是一顿猛轰。第89坦克营的B连和第21自动武器营的D连也开始用炮火直接攻打种子山上的志愿军火力点。这样一来,A连和B连就稳住了他们在滩头的位置。

这时,美军C连在上级的强硬命令下,也赶紧过了汉滩川,加入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阵恶战,C连牺牲了13名士兵后,成功推进到了A连的右边,而B连则紧跟在A连的后面。

不过,在志愿军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轰炸下,美军1营的攻势被迫停下。志愿军262团巧妙利用种子山那陡峭的山路和密集的树林。美军惊讶地发现,山坡上、密林里,志愿军战士无处不在。他们各自守着一个小山丘,悠闲地向攀爬的美军扔着手榴弹。就这样,一个志愿军战士就让9名美军挂彩,单凭一人之力,就把美军C连2排压得喘不过气来,长达半小时。美军试图用无后坐力炮解决掉这名战士,但根本没用。后来,美军一个班历尽艰辛,绕到小山丘上,却发现那战士早就不见了踪影。这其实就是美军进攻种子山的一个写照。

262团在野战攻防上不算高手,但种子山的地形挺有特色。就像美军描述的那样,642高地是汉滩川北岸的一座陡峭石山,不过上面树木长得很茂盛,全是大树,不是低矮的灌木丛。262团的防御部队把迫击炮放在了山的反坡那边,山顶和山脊线上则布满了自动火力点。山坡上茂密的树林里,到处都是藏着大量手榴弹的士兵和小组。在几个视线开阔的射击位置,都架着机枪,或者安排了枪打得准的战士当狙击手。

说起那次战斗,志愿军那边没咋记录,《26军军史》上就简单提了一句:“敌军13号那天占了君子山、种子山,还有鹫峰南边那块地方。”但我根据美军的说法琢磨,志愿军应该是分成了好几个小队,每个小队由一个领导或者老手带着,有一把轻机枪(大多是英国的布伦机枪),还有个神枪手,外加一堆手榴弹,在树林里跟美军打起了游击。美军那边说,他们的士兵老被中国人单个点名似的干掉,可又逮不着那些狙击手;到处都是中国人藏起来的阵地,冷不丁就来一阵手榴弹;隔一会儿,侧翼就得挨中国人机枪的扫射,坦克和无坐力炮还拿那些机枪没办法;更绝的是,中国人专挑军官和报务员下手,真是狡猾透了。

262团虽然战斗力不算突出,但在抗日和解放战争里,他们可是积攒了不少游击战的好经验。张元和选的战术,那叫一个精准。美军也因此吃了亏,50天后打铁原阻击战时,美军第3师又来这儿了。但这回他们没傻乎乎地直接冲,而是让炮兵和空军先猛轰了三天,把种子山都给炸成了光秃秃的“老秃山”。

打到11号天黑,美国军队还是没啥进展。1营的营长,巴拉诺夫斯基少校说,“咱们营的士兵被打得很惨”。

1营还没过河呢,美军3营就已经在土耳其旅负责的区域过河了。为了保证偷袭不被发现,他们连工兵都没带。只见尖兵们游泳到北岸,然后拉好绳子,其他美军士兵就抓着绳子过河。开始志愿军都没注意到这些黑人,结果水流太急,直接冲走了两个美国兵,呼救声还把463高地的志愿军给惊动了。不过美军K连只是稍微乱了一下,很快他们就冲上河岸,往463高地和种子山连接的地方绕过去。美军A连也派了一个排来帮忙。天一亮,美军K连就占领了463高地和种子山之间的山脊。

首先得把463高地和种子山之间的通道给断了,这是美军第24团的头儿,布里特上校,他计划里的关键一招。瞧这架势,美军离赢可不远了。

但就在这时,美军战史却突然变调,声称“局势眼看就要乱套了”。差不多上午9点那会儿,美军K连吓得够呛,眼瞅着一个志愿军战士从战壕里一跃而起,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紧接着,一面军旗迎风招展,志愿军战士们就跟在军旗后面,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这回冲锋,262团的每个战士都像是要把心里的憋屈一股脑儿地撒出来,要用美军的血来洗刷自己的耻辱。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时间点很有可能是美军K连编出来的(为啥这么说?还不是因为美军3营在这场战斗中老是撒谎,后面再细说)。根据美军自己的战争记录,早在7点45分,K连就已经遭到了志愿军的反击。美军战争日记里是这样惊魂未定地记录的:“一个排的中国人,端着冲锋枪,扔着手榴弹,疯狂地反击,冲在最前头的中国士兵被三支枪扫射得跟筛子似的,可这家伙居然又往前冲了20米,这才倒下。”科学派又该跳出来说这不合人体生理规律,纯属瞎扯,但这可是美军战争日记里白纸黑字写着的,是他们亲眼目睹的。

美军K连的第三排,一看那场面,立马就慌了神,根本抵挡不住,一个照面下来,K连就完全撑不住了。

美军第三营的指挥官穆切特中校,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通过无线电喊着,让后方的K连一排无论如何都得守住阵地。但他拿起望远镜一看,坏了,那哪是守得住的样子,简直就是雪崩现场。K连的士兵们在志愿军的猛烈反击下,只顾着自己逃命了。这些逃跑的美军士兵,跟洪水一样,又冲垮了他们后方的L连。结果,L连也吓得跟着一块儿跑了。

就在美军3营的I连忙着准备救人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幕让人吃惊的事情:自己的战友没有朝他们这边跑,而是拼命地往土耳其旅那边冲,直接跑到土耳其旅的深处去找保护。K连的领头赫伦中尉说:“要不是土耳其人帮那些逃跑的士兵挡了一下,我们这营的损失还会更大。”战斗结束后,美军第24团的作战指挥科尔曼中校说,第3营回到汉滩川南边时,发现有大约240人不见了。这场仗真是打得太厉害了,志愿军一次反击就把美军给打垮了,这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比平时志愿军一个师打美军造成的损失都大。而且,创造这个纪录的还是志愿军里比较弱的一个团。这事儿还直接导致了美军第24团被解散,它的影响比第24团C连整个连队向39军投降还要大(因为西方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觉得打不动了投降是可以的)。

但这只是战斗的一部分,紧接着,美军第24团会在朝鲜战场上演一出相当逗趣的戏码。

前线那边咋样,布拉德利少将,美军第25师的领头人,他其实并不太清楚。布里特上校,就是第24团的头儿,每小时都给他更新战场上的事儿,不过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说美军那边挺顺利的。到了10点,土耳其旅那边突然给布拉德利来了消息,说要攻打463高地。布拉德利一听,心里头直犯嘀咕,不过他还是夸了土耳其人,说他们挺有担当的。但土耳其人接下来的话让他愣住了,他们说,你们的K连已经跑了。没几分钟,土耳其人又来消息,说第24团3营的营长都跑到他们这儿来找自己的人了。

布拉德利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赶紧叫布里特赶紧说实话。布里特又拖了一个小时,然后才回话说:早上3营被中国那边稍微碰了一下,不过你别急,队伍已经在重新整备了,保证中午12点能再发动进攻。

11点55分,布拉德利又给布里特打了个电话,急着问进攻的事儿:“你那K连和L连到底在哪儿呢?”布里特拍着胸脯,一脸肯定地跟布拉德利说:“正忙着加弹药呢,进攻很快就发动。”可怜的布拉德利左等右等,一直等到12点半,也没等来布里特说的“新一波进攻”。他一边赶紧让第27团的团长切克上校准备一个营去支援第24团,一边自己火急火燎地往前线赶。到了13点半,布拉德利好不容易赶到前线,结果一看,布里特说的要进攻的K连和L连连个影儿都没有,I连也闲着没事干,根本没有进攻的准备。这下布拉德利可真生气了。

布拉德利是个啥样的人呢?他可是个见过美军大败逃场面的人。在第二次战役那会儿,他担任美军第2师的副师长,结果他们师在逃跑时被志愿军给打惨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不过倒是捡回了一条命,在医院里头躺了快两个月。后来,在美军搞那个“霹雳行动”前,他又去当第25师的副师长了,接着还接了美军第3军军长基恩少将的班,成了第25师的师长。要说美军逃跑时有多惨,他可是最有发言权的了,毕竟他自己都经历过。有这么一回事儿,布里特跟他说K连和L连马上就要进攻了,信心满满的。可实际上呢,布里特派去土耳其旅的军官们正跟K连、L连的士兵们磨嘴皮子呢,想让他们回去。但你猜怎么着?那些美国大兵们跟铁了心似的,就是不肯动,愣是在土耳其旅赖了一天,才慢悠悠地回到第25师。

美军第三营把第一营给坑惨了。11号下午,第一营那是一直有美军的中层军官过来,干啥呢?就是数数人头,瞅瞅第一营到底有没有说谎,有没有士兵偷偷溜走了。第一营觉得,自己的好名声全让第三营那帮家伙给败坏了。

布拉德利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着布里特就是一顿猛批,还说要把他这次被训的话记到个人档案里。接着,他下令布里特必须在天黑之前再发动一次攻击。不过,因为K连和L连赖在土耳其旅那边就是不动,这次攻击也只能泡汤了。天黑了以后,土耳其旅又来向布拉德利投诉,说因为你们的K连和L连赖着不走,害得我们得撤一部分兵力回汉滩川南岸去保护侧翼,那可是你们美国人的地盘!布拉德利听完土耳其人的这番恶言恶语,心里头是火冒三丈,但也没辙,毕竟确实是美国人这边理亏。

12号那天,美军在布拉德利的强硬命令下,又一次发起了进攻。这回,他们让工兵造了座能让坦克过的浮桥。美军第89坦克营B连和第21自动武器营D连的士兵们,浩浩荡荡地冲到了北岸,给步兵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但美军的进攻还是遇到了麻烦。A连的士兵们挺勇猛,一直打到中午,都快冲到种子山山顶了,就差50米。结果,志愿军262团的防御部队用手榴弹把他们又给打了回去。A连损失惨重,军官们几乎都挂了彩或者牺牲了,就剩个代理连长、炮兵观察员弗雷亚斯中尉。弗雷亚斯中尉后来讲:“一个中国士兵就把我们1排给死死地压制住了,机枪组也被从另一个方向扔来的手榴弹给炸了。我们连那个中国人的影子都找不着。1排想分兵去逮他,结果另一边又扔来了手榴弹。我去找被打死的无线电报务员时,头顶上的岩石上突然出现了一张中国人的脸,他连着扔了我四颗手榴弹。在我被送去救护站前,我赶紧让马歇尔军士长当了代理连长。”

很快,B连就绕过A连,向他们发起了冲锋,并让排长威廉姆斯中尉去指挥A连,把A连变成了B连的第5排。但就算这样,B连还是斗不过那些行动诡秘的志愿军。炮兵观察员福特中尉首先被志愿军打伤了,接着,在一条窄窄的山梁上,B连的士兵接连被一个志愿军的神枪手击中,可美军始终找不着这个神枪手藏在哪儿。就在这时,一个火箭筒手正想找这个神枪手算账,结果一枚迫击炮弹直接把他给炸了,B连的其他人眼睁睁看着他摔下了几十米高的悬崖。这事儿让B连的美军彻底没了进攻的心思。

听完报告,布拉德利立马对布里特下令,让预备队的2营上。美军那边的战斗记录是这样写的:坦克加上两个步兵营,把642高地,就是那个种子山,给围了个水泄不通。但说实话,也就只能围着,没啥进展。

说到那让人丢脸的3营,他们也一块儿对463高地再次发动了攻击。不过,不管白人长官们怎么催,那些黑人士兵就是在那慢悠悠地磨蹭。美军长官们都被气炸了,可那些黑人兄弟就是不肯往前冲。一直拖到了15点,美军那疯狂的炮兵火力才算是让3营的士兵动了心,他们琢磨着,2300发炮弹轰过去,山上的中国人肯定顶不住。但美军在战争日记里却记了这么一笔:那些中国人面对炮火,一脸的不在乎,他们就在山脊上硬扛,根本没躲起来避炮。美军的战史也提到:“山上的中国人,在猛烈的炮火中还是死磕到底。”就在这时,美军又看到了让他们目瞪口呆的一幕,他们发现463高地北侧有志愿军来增援了,炮兵校正器立马锁定了目标。可这支增援队伍,在密集的炮火下还是勇往直前。美国人这下可真火了,3营营长穆切特下令用坦克炮直接瞄准射击,一名志愿军战士不幸被炮弹直接打中,整个人飞出去二十多米。但这根本吓不倒志愿军战士,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冲,继续往山顶爬,跟美军干架。

下午4点,美国军队的第三营好不容易挪到了距离463高地山顶还有50米的地方。这时,三营炮兵的前线观察员,克莱奇中尉讲道:“大概五十来个中国战士,不顾我们无后坐力炮和重机枪的猛烈攻击,还是一个劲儿地扔出要命的手雷。”

晚上7点半,3营的领头穆切特中校跟团长布里特说,他们有两个士兵爬上了463高地的山顶。不过,北坡那边还是中国人在守着。所以,要是中国人反打过来,他那边陡峭的南坡可挡不住。

布里特一下子就明白了穆切特话里的弦外之音,他马上下令,让3营撤回来,回到汉滩川的南边去。

布拉德利这人精明得很,他压根就不信3营能攻上463高地那地儿。布里特刚下令撤退没多久,大概也就十分钟吧,他就打电话过来了,那声音大得跟打雷似的:“你那3营,明天还得给我继续过河。要是拿不下那地方,那就一直过河,别停了!”

布拉德利算是长了点心眼,可他压根儿没料到3营竟然敢把谎话说得那么离谱,其实3营老早就吃了败仗。克莱奇中尉回想起来讲道:“下午4点45分那会儿,3营在463高地被中国军队给打下来了,我带着炮兵上去给他们打掩护。”明明4点45分就输了战斗,可这帮美国士兵到了晚上7点半还在那儿瞎扯,说自己正在打仗呢。

晚上8点50分,布里特这次学聪明了,没敢自己做决定,他跑去跟布拉德利说,想让1营和2营也都撤回汉滩川南岸。布拉德利这次倒没生气,1营那边损失确实挺惨重的,A连的连长都不在了,现在是由B连过来的威廉姆斯中尉暂时代理,B连还剩下两个军官,C连也就剩一个军官撑着。所以,布拉德利就答应了布里特的请求。

13号那天,美国军队的第24团又发起了进攻,这回他们挺顺利地爬上了463高地和种子山的山头。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山上竟然连个中国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原来啊,早在12号晚上,张元和就已经带着队伍撤走了。

说实在的,就只有布拉德利一个人是真的愣住了,他的手下嘛,都是装的,心里头其实乐开了花:这下不用跟中国人干仗了。得说,他们藏情绪藏得真好,演得那叫一个到位。

对张仁初而言,262团在种子山那边挡了美军两天,这就足够了,没必要再跟美军硬碰硬。张仁初的目标是确保美军能在规定时间里,刚好走到志愿军要打第五次战役的地方。

结果,262团重拾了老一套的战术。美军第24团在攻占了种子山那片区域后,继续朝北推进。但很快,他们就碰到了一样的情况:白天,中国军队会拼命抵抗,可一到晚上,这些人就像蒸发了一样,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到了第二天,美军轻轻松松就能站上那些已经空无一人的山头。

之后,张仁初霸气地放话了:“我说美军得走多远,他们就得走多远;我要是不让他们走了,他们就得乖乖停住。”

张仁初之所以能放出如此豪言壮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62团在铁原成功阻击了美军。美军第25师从叛徒吕奇良口中得知,他们面前的对手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被解散重组的志愿军弱旅,因此非常轻视。但美军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心怀复仇之念的部队,竟然让他们创下了朝鲜战争中的一大尴尬纪录。

2011年时,有篇文章是纪念张元和的,里面提到:“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战役打响后,张元和接到命令,去宝藏山、君子洞这些地方布置防线,挡住美军往北进攻。他和美军25师、24师的一部分队伍打了二十多天硬仗,还在种子山把敌人的一小部分给打败了,赢得了战斗。”但说打败“小股敌人”可真不够准确,我得再强调一下,这场仗直接让美军第24团散了伙,这事儿在美军朝鲜战争的丢脸记录里可是排前头的!张元和就靠这一仗,一下子出了名。

别小瞧中国人,碰到难关时,我们反而能激发出惊人的能量。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