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刻在骨子里的养生观念,祛湿、排毒、补气血。湿气被视为万病之源,与风、寒、暑、燥、火并列为“六淫”之一,与其他5个不同,湿邪特别容易和其他邪气交互,使得病情更复杂,难以治愈。
比如我们现代人的高发病“结节”,就是邪湿与顽痰交互的产物,对于此类疾病,如果不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气,就相当于给体内的病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使得它们生长壮大,转化为癌,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中医一直强调“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初起之时就采取措施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人体有三焦,分别是上焦主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乃肝肾及大小肠所在,每一个部位都有一个湿气“开关”,通过调节这些湿气开关,可以将体内湿气排出,斩断结节囊肿的根。
上焦祛湿:唤醒尺泽清泉
尺泽穴,犹如肺经上的一汪清泉,专司沉降之功,能有效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促进多余水分通过肺脏排出体外,从而缓解上焦湿气所致的胸闷、头重等症状。
定位:取穴时,让我们轻轻弯曲手肘,寻找那条自然的肘横纹,于肘窝深处,即是最易触及的尺泽穴所在。
手法:采用卧空掌的手法,即掌心微凹,以轻柔而坚定的力量,轻轻拍打肘窝区域,直至肘窝微微发红发热,仿佛一股暖流自内而外涌动,标志着湿气的初步疏散。
中焦祛湿:疏通中渎之河
中渎穴,隐匿于脾经之中,是调节中焦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出的关键枢纽。脾胃乃后天之本,湿气之源,故疏通此穴,对中焦湿气的化解尤为重要。
寻穴: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轻轻贴于大腿外侧,中指指尖缓缓下滑,再向下探索约两寸(或三横指宽)之处,中渎穴便悄然显现。
手法:以握拳之姿,运用四指关节作为自然的敲打工具,力道需适中,既要有渗透感,又不至于造成疼痛。每次敲打约三到五分钟,直至局部产生微微的酸胀感,仿佛脾经之河被温柔地疏通,湿气随之流淌而去。
下焦祛湿:承山固本除湿
承山穴,坐落于小腿后侧,宛如一座稳固的山峰,守护着下焦的纯净与安宁。此穴位于膀胱经之上,是祛湿化浊的要地。
定位:提脚跟之时,小腿肌肉自然绷紧,于形成的夹角之中,寻找那处柔软的凹陷,那便是承山穴的所在。
手法:以拇指指端为笔,承山穴为纸,轻轻点压、缓缓按揉,先顺时针旋转五十次,再逆时针旋转五十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按摩,更是对身体的一次温柔对话,让湿气在指尖的流转中悄然消散。尤其是在睡前进行,更能助您一夜好眠,醒来神清气爽,湿气不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