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朵云,都有资格谈“技术红利”

科技正能量 2023-04-12 22:21:37

大概在10年前,阿里云就提出云应该像水和电一样普惠万众。

但10年前的云,技术体系还并不算成熟。如果将云比作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效率并不高,甚至计算成本相比于传统IT基础设施更高,这当然没有办法真正如水和电一样流入千行百业。

总有一些云的“布道者”,在不断的优化技术体系,以更低的代价,输出更高的算力。

10年时间,对于阿里云来说,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一种成长是:阿里云提供的算力成本下降了80%,存储成本下降了近9成。这意味着,云距离水和电的形态越来越接近,让更多企业享受技术红利,算力普惠的目标也不再遥远。

01

是“价格战”,还是技术红利的释放?

降价,是否等同于技术普惠?

最新企业级U实例最高降价幅度40%;对象存储预留空间产品最高降价70%......我们似乎在每一届的阿里云峰会上,都能看到一个向下的箭头,这些或多或少的数字,不断刷新着云,在行业中的价格底线。

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当初“价格战”的老套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日之云,已非彼时之云。

云在过去这些年的发展中,不再单纯是一种底层的技术,而是变成了千行百业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它就像是一种融合剂,大数据、IoT、区块链、AI,所有这些新兴技术都能够融入云中,并基于云服务的形态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服务。

而在应用端则是万物皆云,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所有服务于社会民生的智慧都必须通过云来传递,是云让智慧无所不及,无所不在。

云似乎在数字化的洪流中“消失”了,它变成了粘合剂,润滑剂。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云从有形变“无形”,这发展的10年中,算力越来越强,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正是这种此消彼长,才让云变得普惠。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视角。

今天的云的市场规模相比于10年前,的确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如果考虑到云在企业级市场的渗透率,那么相比10年前,云的进步却并不明显。

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1年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距离欧美国家企业70%以上的上云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传统行业的上云率普遍较低。从具体行业领域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2021)》显示: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从过去的14.67%提升到17.5%,进展其实也相当缓慢。

这说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果我们仍然把云看做是高效生产力的要素,那么通过技术体系的演进和成熟,持续降低成本,缩短企业上云、用云的路径。这岂能以“价格战”三个字就能够概括?

这,就是云技术红利的释放,因为它的受益者,是数字经济社会下,千行百业中所有的有关数字化的用户。

02

降价背后是技术体系演进的正循环

云的降价,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仅从IaaS的角度,操作系统、计算、存储、网络这些技术必须同速进步,相互促进,协调统一。没有阿里云在飞天操作系统,包括神龙计算、盘古云存储、洛神云网络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带来的整体效率提升,显然就不可能有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带来技术普惠。

这一次,阿里云推出新款ECS企业级通用算力型Universal实例(简称U实例),其整合了多种云服务器规格,无需进行复杂的资源配置;实例间无CPU资源争抢,提供稳定的计算能力;底层整合了多服务器平台资源,基于智能调度技术进行实例的自动化部署和迁移,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障供应持久充沛,售价相比上一代主售实例降幅最高可达40%。

阿里云弹性计算总经理张献涛说,“2020年之前,几乎每年都有降价的新闻,但是更多是结合市场的情况和客户需求变化,做出的价格杠杆,让用云的客户可以降本增效。而这两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不断的提升以及技术领域的变革,不仅把我们自己的成本降下来,同时也让整个行业受惠。”

如其所言,基于飞天云操作系统和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IPU,从最底层的核心部件到最上层云原生软件,阿里云构建了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将虚拟化消耗降至0并加速数据传输,同时进一步扩大硬件资源的灵活调度。例如,在倚天+飞天+CIPU的组合下,数据库、大数据和AI及高性能计算、视频编解码等场景下普遍优于业内同类产品,性价比最高可提升80%。

事实上,除了技术体系的提升,阿里云也在通过调整目录价,外网运营的折扣价,以及相关的优惠活动组合,来帮助成长性的企业,能够更快的接触到云,应用到云。

以云存储为例,现在用户可通过预留云上存储空间和锁定购买时长,来获得更低的长期存储成本。如阿里云新发布的对象存储预留空间产品OSS-RC,用户购买1TB/年、1PB/年的存储费用相比按量付费分别下降量36%和50%;若选择无地域属性预留空间,10TB/年、1PB/年的存储费用分别可下降64%和70%。这对于如多媒体数据分发、互联网音视频、云相册、数据备份归档等多种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是一个非常大的福音。

阿里云存储产品资深总监陈起鲲表示,预留空间产品的发布,并不是一次性的营销活动,而是一种长期的技术坚持。从2009年盘古的第一行代码,到今天盘古2.0的持续打磨。在硬件层面,一方面是超高密度的存储的应用,单机架的密度达到 18PB,单集群达到 EB,另一方面是极致使能硬件的能力,借助 SMR HDD 盘的成本优势来降低成本;在软件层面,自研的高效率纠删码,在保障可靠性的前提下,磁盘的使用效率达到90%以上。自研了 Solar-RDMA协议,结合阿里巴巴自研的 HPCC 流控和端网融合技术,实现网络和存储的协同设计。

当然,如果仅仅是通过价格手段和营销服务来做到技术普惠,这显然还是不足够的。作为中国云计算当之无愧的“布道者”,阿里云同时在开发者生态上投入巨大的资源,从开发者这个最基础的“创新原点”,拉动整个中国数字化的上云节奏。

阿里云宣布,面向开发者发布“飞天免费试用计划”,面向国内1000万云上开发者,提供包括ECS、数据库PolarDB、机器学习PAI、对象存储OSS、混合云备份HBR等在内50 款云产品的免费试用,时长支持1个月、3个月到长期免费,可支持开发者构建包括在线、大数据类、AI等不同类型应用,并且支持serverless的开发模式。同时还提供完备的产品文档、一键部署的技术解决方案、1000多门免费课程,让开发者“零门槛”体验云服务。

笔者已经在阿里云官网首页体验到了免费试用计划,这个计划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长期主义”,尽管计划看似只有3个月的免费时长,但实际上这代表了每一款云产品的体验时长,开发者可以利用不同产品的学习机会,系统地利用免费试用计划,从“体验”直达具体的生产计划。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阿里云官网本身就拥有巨大的流量,远超同业内所有的企业级技术网站,这说明中国的云用户,在想到“云”的时候,首先会登陆到阿里云官网,这使得阿里云可以充分利用官网平台,做云技术的布道,倡导云的价值,并赋能开发者。

结合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探,以及对开发者从0到1的“教育”,我们其实看到的阿里云,角色已经超脱了纯商业的范畴,就像阿里云研究员,aliyun.com负责人蒋林泉所说,“免费试用技术,到底能为阿里云带来多少直接的收入,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办法统计,但作为一个行业领导者,这是阿里云必须站出来,承担的责任。”

03

不是每朵云,都有资格谈“技术普惠”

回到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降价确实不都能代表技术普惠。它当然也是市场手段的一种,但并不是每朵云,都有资格谈技术普惠。

第一,一个行业的有序成长,首看领导者的定位和对市场的认知。阿里云常年“盘踞”在中国云市场的王座,它本身并不需要通过降价的市场手段来获取更大的销售额。这个出发点,决定了阿里云的动作,一定是面向云的布道,让更多的企业享受云,让更多的人认识云。这是格局的不同。

第二,正因为云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体系,从IaaS到PaaS,涉及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因此仅仅在某一项技术上突破,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效率提升,那么这种情况下做出的价格调整,无疑是饮鸩止渴。而阿里云则是基于技术成熟演进的正循环,这是阳谋。

第三,从整个IT历史的演进来看,中国从未诞生过世界级的软件公司,但是中国短短时间内就诞生了世界级的云(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这已经证明了,从传统IT到云这个演进历程,最有可能让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越。这是云之于中国企业数字化竞争力的正向价值,也是阿里云之于中国数字经济的价值。

最后,没有永恒不败的王者,没有百战百胜的领军企业。阿里云,能够在今天的市场地位下,给出用户和开发者以最大的诚意,这是阿里云的客户视角和远见使然。云技术普惠,释放技术红利,阿里云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足够有态度。

0 阅读:4

科技正能量

简介:相信文字有力量改变世界,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的正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