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增强智慧的方子,流传明代,可帮助改善记忆,提高记忆力

亮亮评养护 2025-03-27 13:54:42

参考文献

1.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2. 《黄帝内经》—战国·不详

3. 《中国传统药物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4. 《脑科学与认知功能》—中国医学科学院

记忆力不好?也许是身体在给你信号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打开手机,突然忘了要查什么;出门前信誓旦旦记住了要带钥匙,结果下一秒就把它落在桌上;明明昨天刚认识一个人,今天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

“记忆力下降”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问题,很多年轻人也在被这个问题困扰。有人觉得是压力太大,有人归因于睡眠不足,还有人干脆自嘲“脑子不够用”。

但记忆力的好坏,并不只是由大脑决定的,还和你的身体状态、饮食习惯,甚至情绪都有关系。

我们的大脑需要“养分”,而古人早就发现了一些能够滋养大脑的秘密武器。在明代的医学典籍中,就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方子,被认为能够帮助改善记忆,提高智慧。

这个方子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有效吗?现代科学又如何解释它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个话题。

明代的“智慧方”藏着怎样的秘密?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提到了一种叫做“聪明汤”的方子。

据记载,这个方子由远志、茯苓、人参、枸杞、菖蒲等中草药组成,专门用于“健脑益智,聪耳明目”。

远志,名字听上去就很“励志”,它在中医里被用来安神益智,被认为能够清理脑中的“浊气”,让思维更加清晰。

现代研究也发现,远志含有皂苷类化合物,能够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茯苓,是一种温和的补益药,能够改善睡眠,提高专注力。很多时候,我们记不住东西,并不是因为脑子不行,而是因为休息不够。

茯苓可以帮助改善大脑的“环境”,让记忆力更稳定。

人参,大家都知道它是补气的好东西,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能改善脑细胞的供氧能力,让大脑在高强度运作时不容易疲劳。

经常用脑的人,如果适量服用人参,可能会感觉思维更加敏捷。

枸杞,除了“明目”,它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重要作用——抗氧化。

大脑的衰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氧化损伤,枸杞中的多糖和类胡萝卜素能够减少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延缓大脑功能的退化。

菖蒲,在古代被认为“通九窍”,也就是能够帮助改善神经信号的传递。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它的成分确实能够影响乙酰胆碱的代谢,而乙酰胆碱正是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关键物质。

这个方子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睡眠、增加脑部供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但问题来了——这个古方真的有效吗?科学如何解释它的作用?

现代科学如何看待“聪明汤”?

古人讲究“药食同源”,但在现代科学看来,这些中草药的确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活性成分。例如:

· 远志的皂苷,被发现能够促进神经元生长,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提高记忆能力。

· 人参皂苷,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使大脑在高强度思考时不容易疲劳。

· 枸杞的抗氧化成分,能够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预防记忆力衰退。

如此,国外的神经科学研究也发现,大脑功能的下降,往往和慢性炎症有关。

而这些中草药,很多都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换句话说,这个古方的确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单纯的“玄学”。

如果不想吃药,如何用饮食来改善记忆?

如果你不喜欢吃中药,其实也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来改善记忆力。这里有几个科学证据支持的方法:

1. 每天吃一把坚果——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核桃,被认为是“天然的脑黄金”。

2. 适量喝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减少神经炎症,提高记忆力。

3. 多吃富含胆碱的食物——鸡蛋黄、大豆、鱼类中含有丰富的胆碱,可以提高乙酰胆碱的合成,增强学习能力。

4. 避免高糖饮食——过量的糖分会影响大脑的胰岛素信号,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除了吃,记忆力还能怎么提升?

仅仅靠吃还不够,还需要配合正确的生活方式。以下几个方法,已经被神经科学研究证实有效:

· 间歇性运动: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能够促进大脑释放BDNF(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助于记忆力提升。

· 用手写字:研究发现,手写比打字更能激活大脑的记忆区域,有助于信息的深度加工。

· 多社交:和不同的人交流,能够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提高大脑的灵活性。

· 保持好奇心: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乐器、学外语,可以让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延缓记忆力衰退。

结语:聪明,真的可以“养”出来

记忆力的好坏,并不是天生注定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善。

古人的“聪明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通过“补气养血、安神益智”来增强记忆,而从现代科学来看,它确实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活性成分。

任何方法都不是“速效丸”,最重要的,还是长期坚持。

无论是饮食、作息,还是生活习惯,只有真正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才能让大脑保持年轻、记忆力持久清晰。

聪明,不只是天赋,更是可以培养的能力。与其羡慕别人记性好,不如从今天开始,试试这些科学的方法,为自己的大脑“充充电”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3 阅读:11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5
2025-03-30 07:10

哇.中医好历害的方子。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亮亮评养护

亮亮评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