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都会册立太子。比如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神宗、光宗,都是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称帝。但凡事总有例外,明朝历史上还有四位皇帝压根没做过储君,一步到位直接从王爷变成了九五至尊。这几位分别是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钰、裕王朱载坖、信王朱由检。其实朱元璋也是由吴王成为皇帝,不过他是开国太祖,称帝前的身份并不重要。把朱元璋算在内,明朝共有五个从王爷转变到皇帝的人。而明世宗在即位前甚至连王爷都不是。那么朱厚熜在当皇帝之前究竟是什么身份呢?来看一下武宗遗诏对他的官方定义:“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看着朱厚熜的名字前面的那一长串定语:“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有必要略作解释。 “朕皇考”即明武宗朱厚照生父明孝宗朱祐樘。“亲弟兴献王”即孝宗诸弟之中伦序最长的那个:兴献王朱祐杬,明代的首封兴王。
那么朱厚熜呢?他是嗣兴王,还是兴世子?一个都不是。说得难听点,此时的朱厚熜只不过是个闲散宗室,最尊贵的身份就是“兴献王长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已经时日无多的明宪宗朱见深封建诸王,册封第二皇子朱祐杬为兴王、第三皇子朱祐棆为岐王、第四皇子朱祐槟为益王、第五皇子朱祐楎为衡王、第六皇子朱祐橒为雍王。
朱祐杬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初二日,明宪宗次子,生母宸妃邵氏。其实按照伦序,朱祐杬在宪宗诸子中排行第四。但是宪宗和万贵妃所生的长子不满周岁即夭折,柏贤妃所生的次子朱祐极虽然被册立为皇太子,但也在三岁的时候夭折。
朱见深
按照惯例,夭折的孩子可以不计入伦序。再加上为了树立储君的地位,宪宗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册立第三子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就将其称为“长子”,因此朱祐杬自然也从第四子成为了第二子。比如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册封皇太子妃之时,册文中就写得很清楚:“朕长子皇太子祐樘天赋纯资,学全睿德。年长已冠,宜谐室家。尔张氏,鸿胪寺卿张峦之女。夙蕴闺闱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时及于归,天作之合。”
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十九岁的兴王朱祐杬,和王妃蒋氏一起之国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七日,兴王朱祐杬薨逝,享年四十四岁,谥曰献。
兴献王共二子,均为王妃蒋氏所出的嫡子。长子朱厚熙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六月十二日,但出生仅五天就不幸夭折。次子朱厚熜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1507年9月16日),按照伦序原则,他可以被认作是兴献王长子。
朱厚照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嫡长子年十岁就应该被册封为王世子。但明武宗自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底前往宣府之后,一直到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才返回京师。皇帝都不在宫中,自然无人来主持传制册封宗室的大事。
也许是此前积压的事务太多,正德十三年(1518年)的那次册封又没轮上朱厚熜。而到了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老爹薨了,朱厚熜也只能在府中守制。虽然谁都知道朱厚熜就是下一任兴王,但此时他的身份不是兴世子,而是嗣子,也就是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先是今追尊恭穆献皇帝之薨也,上命今上皇帝以嗣子暂管府事,仍给养赡米三千石。”
文中的“今追尊恭穆献皇帝”,即兴献王朱祐杬。《明武宗实录》成书于嘉靖四年(1525年),当时“大礼议”事件仅仅取得阶段性成功,朱祐杬还没有“睿宗”的庙号。文中的“上”指武宗朱厚照,“今上皇帝”则是世宗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初九日,武宗收到了兴献王妃蒋氏的上奏,称府中每逢祭祀庆典,嗣子只能穿常服行礼,对其威望有影响,希望能够让他“预袭封为王”:“今章圣皇太后奏:‘岁时庆贺祭祀,嗣子以常服行礼非便,请预袭封为王。’诏复许之。旧例亲王薨,子未封者止给养赡米二百,袭封必俟释服。此皆上特恩也。”
“章圣皇太后”即蒋氏,按照惯例,朱厚熜应该等到除服之后才能袭封兴王,武宗为何会对他如此优待呢?其实武宗自南巡回京之后,身体就一直欠佳。而朱厚照一直无嗣,此时突然对伦序最近的朱厚熜进行优待,估计他心中已经将这位“兴献王长子”选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朱厚熜
皇帝都已经同意了,应该可以把朱厚熜认定为兴王了吧?然而很可惜,仅仅五天以后的三月十四日,武宗就在豹房突然驾崩,年仅三十一岁。换句话说,朝廷还没有传制发册,朱厚熜还没有接到兴王的金册、金宝。
如果武宗有儿子或者弟弟,他们在登基称帝以后,自然可以继续先帝的遗愿,正式册封朱厚熜为兴王。但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从安陆赴京入继大统,也就没有了再册封兴王这回事,那他能被称为兴王吗?当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