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大强,今年56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村庄。我们的村庄离县城有三十多里路,地处平原,村里人都靠种地为生。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后来跟着村里几个长辈进城打工,干过建筑,跑过运输。
30岁那年,经人介绍娶了老婆张桂枝,她是邻村人,比我小三岁,性格温和,能吃苦。我们有一个儿子,叫李浩,今年25岁了,在外地工作,还没成家。这一辈子说不上有什么大本事,但踏实肯干。年轻时靠自己努力盖起了自家的小院子,后来又添了两间厢房,日子虽说不宽裕,但也过得去。
前几年,我身体不太好,干不了重活,就留在村里种点地,平时帮人拉拉货,补贴家用。儿子大学毕业后,进了外地一家公司,工资还不错,但他在城里租房子,开销也大,没太多余钱孝敬我和老伴。我没怨过他,年轻人不容易,我们都理解。
我的侄子李军,是我二哥家的孩子,比我儿子大两岁。从小聪明伶俐,但有点不安分,初中毕业后就跟着人跑到南方打工。这几年听说他做生意赚了些钱,还回村里盖了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和我关系一直不错,经常来看我们老两口。
前些天的腊月二十一,李军打电话说要来家里吃饭,我和老伴赶紧准备了一桌子菜。昨晚他来了,还带了一些年货。我瞧着他提着两个袋子进门,一个是水果和牛奶,另一个是个红色的袋子,鼓鼓囊囊的。
吃饭时聊了很多,他说最近生意忙,过年这几天才抽出空回家。我问他这一年挣了多少,他哈哈一笑,说:“二叔,我这点小生意,勉强糊口,还得努力。”我看得出来,他日子过得确实不错,穿得讲究,言谈间透着自信。我心想,这孩子有出息,比我强。
饭后,他坐了一会儿,说要回去了。我和老伴把他送到门口,他临走时把那个红色的袋子放在桌上,对我说:“二叔,这袋子里有点东西,您和二婶一会儿看一眼。”我当时没多想,只是点点头,说:“好,你路上慢点,开车注意安全。”
他走后,我和老伴收拾完桌子,才想起那个红袋子。打开一看,居然里面是一摞钱,足有两万块!我一下子愣住了,老伴在旁边也惊呆了。我们过日子几十年,何曾见过这么多现金?
我赶紧拿起手机给他打电话,可他没接。我心里有点不安,也有些感动,觉得这孩子真是有心。隔天一早,我又拨了他的号码,这次他接了。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二叔,这钱是给你们的,就当我孝敬你们的,别多想。”
我连忙推辞,说我们老两口够用,不缺钱,不能要他的。他却坚持,说这是他的一点心意,让我们放心收下。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他这一举动让我很感动,可我也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今年谁家手头宽裕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一个年轻人,怎么会随随便便给我们这么多?
中午,村里老李头串门聊天时,说起李军最近在村里借了不少钱,说是要扩大生意,还找了几个熟人帮他担保。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他给我们钱,是怕自己生意出了问题,提前留一手?
可他又没明说,我也不能乱猜。下午李军突然又来了,他一进门就说:“二叔,我最近有点事,想跟您商量。”我赶紧给他倒了水,问他啥事。他犹豫了一下,才开口:“二叔,我最近想在县城开个店,手头有点紧,您能不能帮我找几个熟人借点钱周转一下?”这话一出来,我心里顿时明白了八九分。
晚上,我把这事跟老伴说了。她皱着眉头说:“大强,我总觉得不踏实。这孩子一向聪明,可生意上的事咱们也不懂,万一他真出了问题,咱们帮了他,到时候咋办?”我叹了口气,说:“这几年他对咱们不错,我也不想让他为难。再说了,他年轻,能折腾,咱们也该支持支持。”
第二天,我找了几个朋友,替李军担了两万块。他知道后,又特意来看望我,千恩万谢,说两个月一定还上。我点点头,心想只要他好好干,这点担保也算值了。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天后村里传出消息,说李军在外面欠了不少债,还被人堵在家里讨要。这事让我心里一下子沉了下去。
年关前一天,我特意去找了李军,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低着头不说话,最后才憋出一句:“二叔,我是真没办法了……”我看着眼前这个侄子,心里又气又恨,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腊月三十那天,李军把两万块钱还给了我,说是朋友帮他凑的。我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心里酸楚得说不出话。我知道,这孩子心里有苦,但也许,这就是他必须经历的成长。
今年的年夜饭,我和老伴吃得很简单。我看着儿子的照片,心里想着,年轻人都不容易,我们做长辈的,能帮一点是一点,可有些路,最终还是得他们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