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赏罚分明,是我军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抗美援朝战场,曾有5位师级干部因犯下重大错误被就地撤职。
这5位师级干部都是哪些人?他们又犯了怎样的错误?对1955年的授衔有没有影响?
季铁中因贻误战机被撤职季铁中,1916年出生于吉林宾县,从青年时期便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他在宾县中学读书时便参与了抗日活动,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
“七七”事变后,季铁中前往冀南石友三部开展统战工作,随后被编入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担任冀南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他是东北抗联的老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回到关内加入八路军,积极参与了解放华北和东北的战斗。在他的领导下,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118师游击队得以成功组建。
1946年,季铁中出任松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8年升任松江省军事部长和辽西军区168师政委。1950年,他调任第四野战军42军124师政委,随部队入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季铁中率领124师参加了大同江战斗。
行军途中,因如何渡过大同江阻击美军的问题,他与师长苏克之产生了分歧。季铁中主张等125师赶到后再行动,以加强力量,而师长则认为应迅速过江抢占战机。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季铁中以政委身份动用否决权,决定等待援军。
然而,这一决策浪费了十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延误了战机,成为第二次战役的一大遗憾。季铁中因此被火线撤职。
尽管如此,季铁中仍然战功卓著。回国后,他历任东北军区工程兵部政委、大庆炼油厂副厂长以及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
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后来,季铁中参与了大庆石油大会战,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4月23日,季铁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师长和政委双双被撤职吴大林与龚杰是志愿军第26军88师的高级指挥干部,分别担任师长与政委。
吴大林,四川南部县人,1932年加入红军,历经长征和抗日战争的洗礼。在红军时期,他最高担任团级大队长,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团长,解放战争中升任师长。
他曾率部在淮北和苏中地区坚持战斗,为华中与华东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龚杰,湖南平江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是毛主席非常欣赏的一位青年将领。他历任红军副连长、新四军团政委及三野30军88师副政委等职,战功显赫。
在志愿军入朝前,吴大林和龚杰均为30军的主要干部。1950年,30军被调归海军,两人随后转入20兵团26军,成为88师的指挥核心。
第二次战役中,88师奉命参加长津湖战斗。因志愿军缺衣少粮,兵团司令宋时轮将26军作为预备队使用,命令88师迅速赶往下竭隅里以南的独秀峰一线,执行阻击任务。
然而,吴大林和龚杰指挥下的88师却多次失误,影响战局。
第一个错误:延误战机。吴大林接到命令后延误了半天时间才出发,导致262团和263团抵达时,敌军先头部队已通过,战机尽失。
第二个错误:撤退失误。吴大林误以为敌军已全部通过,下令撤退,结果在下山途中遭遇美军反击,两个主力团遭受重创。
第三个错误:指挥混乱。后续部队抵达后,未能组织有效阻击,导致全师指挥失控,损失惨重。尽管恶劣天气和装备不足是客观原因,但指挥上的失误无法推卸。
因战场失利,1950年2月,吴大林与龚杰被以“怯战”罪名就地撤职,同时多名团长、营长也受到处分。一年后,第88师番号和建制被撤销,自此不复存在。
回国后,吴大林被调任锦州军分区司令员,龚杰则担任镇江军分区第二政委。
1955年,两人均被授予大校军衔。
吴大林于1956年担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60年离职。
1991年3月,他在成都病逝,享年80岁。直到临终,他仍对战场上的处分耿耿于怀。
龚杰则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受命前往北京参加吊唁并守灵,次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
189师师长许诚犹豫不决许诚,江西宁都人,早年曾担任彭德怀的警卫员,后来逐步成长为一位文武兼备的将领。
在革命生涯中,他历任红10师30团团长、八路军129师营长、师供给处政委,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19兵团193师师长。
他深得杨得志司令员的信赖,是一位有战略眼光、擅长教育和通讯工作的指挥官,为石家庄、张家口、保定等城市的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许诚以63军189师师长的身份参与强渡临津江的战斗。战役初期,187师和188师表现英勇,成功渡江。然而,189师却因许诚的犹豫错失良机。
战斗中,尽管政委蔡长元主张立即渡江,许诚却坚持等候军部明确指令,导致行动延迟。数小时后,军部命令终于下达,但此时最佳战机已然丧失。
渡江后,许诚再次因过于谨慎原地待命,致使后续部队无法快速跟进,最终酿成重大损失。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亲自下令将许诚就地免职,由政委蔡长元接任师长。换帅后,189师在随后的铁原阻击战中表现卓越,成功挽回局势。
尽管许诚在战场上的失误导致了职务变动,但他并未被完全否定。此后,他改任19兵团补训师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并在军中继续贡献力量。
1955年,许诚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后来,许诚担任过63军和67军的副军长、天津警备区政委,以及天津市委书记,为国家建设与地方治理做出贡献。他是中共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2004年,许诚在南京离世,享年91岁。
第60军180师代师长郑其贵郑其贵,安徽金寨人,16岁便加入红四方面军,从一名普通战士一路成长为班长、连长,最终担任师部管理科长。
在抗战时期,他是八路军129师的一名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旅长,后升任18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抗美援朝期间,郑其贵接替升任60军参谋长的邓仕俊,担任180师师长。
在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180师陷入了美军第10军的重重包围。范弗利特抓住志愿军“礼拜攻势”的特点,采取特种部队穿插与机械化部队围堵的新战术,对志愿军进行猛烈打击。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郑其贵提出了将部队集中成四个箭头,向一个方向平行突围的方案。
然而,意见分歧很快出现。一部分干部认为突围目标太大,建议分散行动;另一部分则支持郑其贵的集中突围计划。经过讨论,最终大家决定实施师长的方案。
然而,敌军火力凶猛,我军士兵已经极度疲惫,突围行动未能如愿成功。180师被打散,伤亡惨重:3000多人牺牲,3000余人被俘,成功突围的仅4000余人。
尽管180师并未全军覆没,也未成建制损失,但这一惨败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
战斗结束后,郑其贵被就地免职,接受审查。随后,他被安排担任团级兵团管理处处长。1953年,他随第三兵团回国,转至东北工作,出任副师级的吉林省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郑其贵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1970年,年仅56岁的郑其贵离职休养,享受副军级待遇,晚年居住在家乡安徽,定居于安徽省军区合肥第一干休所。
在人生的最后20年里,郑其贵始终未能忘却当年三八线上的失败与牺牲的战友们。他的一生饱含对战友的愧疚与怀念。
1990年,郑其贵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他临终前的遗言是:“我先走一步,很快就能见到180师牺牲的战友们。”这场战役的阴影伴随了他的一生。
战场之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是兵家常事。在残酷的战争中,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巨大损失。这些因战场失利而被撤职的将领,他们的抉择无不是为了胜利,为了保住部队。
然而,战争的无情让他们背负了失败的沉重代价。历史终将铭记他们的付出,无论成败,他们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赢嫩模输跳河
叙述吴大林师长事件的时候,你放张仁初中将图片干嘛,?
不倒老翁
这种人就该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