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骁勇善战,击破六十万唐军,为何死在自己儿子手中?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2-24 09:01:14

公元761年春,洛阳城外弥漫着血腥气。刚刚击败唐将李光弼的史思明,正沉浸在建号称帝的野心中。这位自封"大燕应天皇帝"的叛军首领,却不知致命的刀锋已抵近后心——凶手竟是自己的长子史朝义。

三月某日,史朝义率前锋部队在陕州姜子坂惨败。当败军退回永宁时,迎接他们的是史思明的震怒。这位暴戾的统帅当众拔刀欲斩亲子,最终在部将跪求下改为严惩。更致命的矛盾爆发在筑城工地:史思明发现工程延误,竟当众宣称"朝下陕,夕斩是贼",将屠刀悬在了长子头顶。

史氏父子裂痕源于皇位继承。史思明偏爱幼子史朝清,多次流露废长立幼之意。这种态度不仅动摇了史朝义的地位,更让军中将领人人自危——毕竟史朝义多年领军,早已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四月深夜,洛阳行宫突发兵变。被噩梦惊醒的史思明尚未穿戴整齐,叛军已杀入寝殿。混战中,一支冷箭穿透他的右臂。当看清叛乱首领竟是亲信曹将军时,这位枭雄突然醒悟:"莫非是朝义主使?"

被押往柳泉驿的路上,史思明做着最后挣扎。他先以"勿使汝曹得弑父之名"劝说叛将,见无效又改口哀求"囚我即可"。但政变集团清楚:只要史思明活着,随时可能翻盘。次日黎明,叛军用弓弦结束了这位"大燕皇帝"的性命。

史朝义在洛阳继位后,面临的却是分崩离析的残局。762年深秋,唐军联合回纥铁骑席卷河北,曾经的叛军重镇相继倒戈。流窜至范阳的史朝义发现,连守城的岳父都紧闭城门。次年正月,穷途末路的他自缢于温泉栅树林,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就此终结。

这场父子相残的闹剧,折射出安史集团的结构性危机。靠暴力维系的权利体系,注定会引发更暴烈的反噬。史思明至死念叨"使我不得至长安",却不知正是他推崇的弑杀逻辑,最终葬送了整个叛军集团。

0 阅读:230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