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黄昏还是黎明?

夸克点评 2021-11-22 09:11:41

王如晨/文

“诸神的黄昏。”说到这季报周,以及本周多家中概股、港股交易单元的表现,一个朋友说。

“诸神的黄昏”是北欧神话著名主题,也是瓦格纳最后一部以“尼伯龙根的指环”为题的歌剧作品。它常用来形容一场预言、大战之后的毁灭,或“一个时代的结束”。

就业务面、股价表现看,颇形象。

百度、阿里美股、港股都是"双杀"。阿里单日跌幅逼近去年12月末一日——你知道后者缘由。B站更是两日深跌。而它因发债而做出的停牌,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因恐惧而暂停交易。腾讯表现好些,也很疲弱。京东两日涨幅里,反而让人不踏实。

美团、拼多多将于下周五(26日)发布季报。预判不会好到哪里。届时很可能再度引发整体不安。

导致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直接的财报数据当然很直接,但还有加息忧虑、大国博弈、经济走势、政策风向以及持续凸显的监管压力等。

此刻,人们似乎更关注业务之外的东西。就季报说,实际财务数据作为参照的价值甚至见弱。

结合特定氛围,某种程度上,确实有点“一个时代远去了”的景象。黄昏中,诸神彷徨,财报传播视角“王顾左右而言他”。

不过,我还是觉得,“诸神的黄昏”实在太夸张了。逻辑有二:

一是人们对产业的认知,早已僵化为一种“终结论”。好像眼前的格局都是已定,未来不过尔尔。

莎士比亚有一句被引用到烂俗的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暴风雨》第二幕第一场安东尼奥语)。

抛开原文中的矫饰与杀戮,“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有两重味道,语义重心不同:

1、重心在前。强调“过去”的价值。没有过去,就没有今日变局与序章。

2、重心在后。强调此刻。过往累积到今日,没什么格局,更不要说终局,此刻仍只是一个新起点。

以电商论。拼多多前,外界总觉得局面已定。拼多多出来后,外界认为创新不过尔尔。抖音们闭环后,又觉得还挺牛逼。而最近欧莱雅VS薇娅/李佳琦的话题,看似只是直播领域,在我看来,传递了一种并不能预测的新未来。倒不是直播本身,而是今日电商业仍只不过一种初级形态。未来是驴子是马谁也不敢说。更不敢预测几年后哪种形态再引观瞻。

阿里集团董事长兼CEO逍遥子在财报分析师会上也强调,今日电商定义正在发展。市场上有多种形式,只要你有流量、用户,基于第三方支付、物流,任何人都可尝试一些东西。

所谓“诸神的黄昏”就不是格局死寂的黄昏。它反而孕育着新的未来。甚至可以说,下一幕就是“诸神的黎明”(霍克斯)。

二是对业务外因素的认知。

此刻氛围确实有些压抑。但也不要过度渲染一种隐晦吧。搞得仿佛诸神的演进,本来青春活波,突然间陷入无可摆脱的悲情,压力全是外部。或者诸神被把玩,被搞死了。

我想说,这仍是它们自然的生态演进。今日黄昏景象,不过是内部很多压力累积到此刻的自然释放。外部力量很关键,但并非唯一的压力。

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渲染两重红利弱化或消失,即人口红利与流量经济。事实上,两个指标可以归于一个。近似早期的梅特卡夫定律。

“人口红利”弱化的话题,12年前就在实体制造业领域呈现。而互联网业,我记得2015年~2016年开始密集鼓噪。那一刻,智能手机普及率、中国网民尤其是移动端用户达到一个高点,

不过,5年多来,移动互联网仍属持续深化。人口红利与流量经济弱化、见顶的话题,落在各家头上,效应并不一致,诸神发展节奏并不统一,它们环肥燕瘦,实际业务似乎并没有陷入形成一种共同的情境。

与往年比,这一刻呈现的集体景象要鲜明得多。尽管多家公司仍在不断强调未来一两年的所谓日活及整体用户规模,实际上的话风更近营收规模与经营细化的暗示。

应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共时、共识、共情时刻。多少有些悲观,甚至悲情。不过过滤一些外部因素,它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产业发展规律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商业问题。

只是,卡在上述多重外部因素交织的周期,一切压力被放大了,加重了,加快了。人们很容易将被动指标归于它们。

其实很多征兆都已经显示出来。这里引用加尔布雷斯倡导组织经济学理论时的一段话。

“大而复杂的系统虽然高效,但过于僵化。它们受到了规则、操作程序、技术和习惯力量的束缚。一旦环境改变,它们很容易失去效率。一旦遭到不利环境的削弱,它们就容易滋生内部不稳定因素,出现欺诈、掠夺和抢劫的现象。这样一来,纯粹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的资源成本问题和合法性问题其实属于同一个概念框架下,效率性和脆弱性是这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他说。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周期,“效率论”一度至上。它形成了种种复杂的系统。过去人们称BAT三座大山、生态,后来将美团、字节、拼多多、快手们纳入,称为一种“复杂系统”、“操作系统”,其中字节、美团两年来持续引发“算法牢笼”与“困在系统中”的巨大争议。

“复杂系统”的两大特质,正如加尔布雷斯所言,就是:1、效率性;2、脆弱性。

两者一币两面,不可分割。“效率”促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的诞生。但系统越复杂,就具有脆弱的特质。在各种红利尚未见顶前,它无往不利,并会掩盖很多问题。但一走弱,系统内部的熵增就会加速,一些动作会出现扭曲。即便你提前预判到很多危机,并在战略层面做出改变,开启全新的运营模式,此前累积的问题仍会出现。

这符合墨菲定律。甚至,它还会因为你的预判力、战略革新而出现“破窗效应”。

而上述种种外部力量,则在这个过程中加速形成挤压,颇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软件、互联网业如此。硬件行业其实早已体现更为鲜明。

摩尔定律,某种程度上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效率革命么?它在PC互联网与前移动互联网周期,甚至也体现着人口红利与流量经济。

同样,Wintel联盟、传统IT架构,同样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当经过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尤其是演进到数字经济全面开启,这种复杂系统同样面临重构。

所以,“诸神的黄昏”,它的危机与宿命的一面,除了环境因素,并不在于外部突发的压力,尤其是监管,而更多还是用户与客户的需求、系统及生态体系内部演进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无法维持过往效率、传统架构决定的超稳定结构了。

重构系统结构已经成为主流的认知与革新动向。它将重新激活新的增长。

阿里集团的多端化以及所谓中台变薄正是这种重构的路径之一。过去高度依赖电商这条奔流的大河、干流的局面,正在慢慢打破。多端化使得阿里集团获得了更多增长的引擎驱动,不止淘系内部诞生了淘特、淘菜菜,国际化业务、本地生活饿了么+高德+盒马等平台进一步激活,而整个价值链中的支撑体系,阿里云、菜鸟、则日益呈现为核心基础设施的景象。

过去阿里集团习惯用“履带战略”形容自身的成长节奏,事实上,这种描述已经无法涵盖它的发展逻辑。因为,上述新的多元增长引擎,是同期发生,而不是此起彼伏的板块轮动。

财务面上,人们只是习惯从电商角度看阿里,许多单元的价值都没有体现在资本市场。事实上,它正加速跃迁到新的增长与多元的世界。

腾讯、字节、美团、百度、京东、拼多多、快手也有近似的逻辑。其中,字节、美团、快手最新的组织升级中,已经呈现新的结构。甚至B站这个第二阵营的玩家也在通过内容、经营、算法及技术的创新,加速重构自身。

同时我们看到,尽管小有曲折,行业间的互联互通正持续形成。

本地互联网正在走出过往两重红利依赖的周期,开始走向多维度、全链路、全球视野的数字化服务周期,并融入系统的ESG理念。

尽管各家节奏不一,能力差异亦较大,一种全新的结构正在形成。

两年多来,许多企业创始人、领军多年的企业家,逐步走向幕后,除了时间的印记,其实更多有抽身、驱动组织革新、加快探索的用意。创始人若依旧在前台,即便能意识到危机、前景,整个组织仍很难跃迁。

所以,诸神的黄昏,其实并不那么可怕。一场大战之后,世界并未毁灭。所谓“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是新周期的开始,这是一场诸神的黎明。

股市更是如此。多家公司股价、市值剧烈波动之下,藏着新周期入市的信号。

海子的诗句可能更辩证: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何况,众神并未死去。而草原上,野花早已一片。

1 阅读:65

夸克点评

简介:TMT、财经精锐评论、上市公司内幕、各种八卦